华罗庚微故事(数字巧对一语双关)

华罗庚微故事(数字巧对一语双关)(1)

三光日月星 四德元亨利

相传,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应对辽邦使臣的一副对联。

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4),辽邦使臣向哲宗皇帝呈上半幅对联“三光日月星”,说:“这半幅对联辽国没人能对上,大宋乃文明之邦,人才济济,望能为之合璧联珠。”辽史嘴上这么说,实际是为了争强斗胜,妄图借此难倒宋朝的士大夫。

不过这半幅对联也的确难对。三光指三种光亮,日月星是自然界三种发光的天体形象。欲对好下联,无论对以什么形象,什么内容,都只能用三个字来概括,而又不能重复“三”字。难怪说辽国没人能对上,那么宋国又怎么样呢?

宋哲宗赵煦九岁即位,是个娃娃皇帝,由其祖母宣仁皇太后垂帘辅佐朝政。宣仁太后看罢这半联出句,急差内侍去请翰林学士苏东坡。东坡对内侍说:“这个出句如果只我一人能对上,就显得我大宋缺少人才了。给你一比下联,叫‘四诗风雅颂’,你先去对上,随后我再对一比下联。”并嘱咐说,如果辽使提出疑问,你就如此这般的地解释……

果然不出苏轼所料,内侍刚念罢对句,辽使立刻发问:“——‘风雅颂’不过三诗,何来‘四诗’?”内侍解释说:“《诗经》中的‘雅’又分‘大雅‘和‘小雅’,连同‘风’和‘颂’,合共称‘四诗’。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堂堂一邦使臣,竟连这也不懂?”不待辽使答话,内传“苏学士到!”

苏东坡上前见过辽使,即念出另一对句“四德元亨利”。辽使又问道:“先生之对句出自《易经》,《易经》原文曰‘元亨利贞’,而你只说了前三个字,怎称‘四德’?”辽使话音刚落,苏轼急忙惊呼:“啊呀呀,死罪!死罪!宋辽乃是兄弟之邦,我国皇帝之名讳先生不会不晓吧?你所说那最后一字正是先帝仁宗爷之名讳(按:名赵祯)。在下作为臣子,怎敢直呼皇帝的名字呢?”辽使听了,颔首称是。此时雷声隆隆,风雨骤至。苏轼触景生情,又即兴吟出一比对句:“一阵风雷雨”。风雷雨虽是三个独立的气象名词,但又同是暂时的自然现象,都可以用“一阵”来进行表述,与出句相对颇为功工巧。辽使听了更是钦佩不已。

同是出自苏轼的三比对句,就平仄而言,后两句较前句为优。前句以“四诗”对“三光”,平仄失对。为使平者仄和谐,有的联书将这比对句写作“四始风雅颂“。“四始”指《诗经》的四部分内容各由一首诗开始,即《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以“四始”(仄仄)对“三光”(平平),声调是和谐了,但接下来以“风雅”(平仄)对“日月”(仄仄)又不和谐了。总之,这笔对句在声律方面是有缺陷的。

当代诗联艺术家于海洲对以“二姓夫妻子”,堪称佳构。我国习俗同姓不通婚,夫妻二人多为两个姓氏;而夫妻所生的子女,或随父姓或随母姓。所以,夫妻加子女,无论三人或是更多的人数,都不会超过二姓。在声律方面,这比对句也同苏轼的另两比对句一样和谐。

对联的出句多为仄声收尾,被视作上联;对句多为平声收尾,被视作下联。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即出下联而求上联。这副对联就是一例。此联的出句,有的写作“三才天地人”,同“三光日月星”一样,都是出下联求上联,用上述的四比对句都可与之珠联璧合。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相传,这是郑板桥辞官时友人赠送的一幅对联。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乾隆进士,做过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助民胜诉和办理赈济得罪了豪绅,愤而辞官,寓居扬州,卖画为生。友人送来一幅对联,上联曰“三绝诗书画”。他看了上联不看下联,思忖下联该怎么写?许久没有想出理想的下联,这才展开一看,见是“一官归去来”,不禁击节赞叹。

这幅对联与历史上流传的“三光/四德”联一样巧妙,其内容又非常切合郑板桥的实际,短短十字,几乎概括了郑的半生。这幅对联送给郑板桥,就好比何仙姑嫁给郑板桥——郑何氏(正合适)。郑氏做官前后,久寓扬州,诗书画别具一格,颇负盛名,为“扬州八怪”之一。上联言唐朝郑虔,诗书画俱佳,被誉为“三绝”;借郑虔以赞郑燮的文品。下联言东晋陶潜,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满当时的腐败政治,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愤而作“归去来兮辞”辞官归隐;借陶潜以赞郑燮的人品。全联用典恰切,寓意高雅,对仗工稳,平仄和谐,难怪郑板桥为之倾倒。

三强韩魏赵 九章勾股弦

华罗庚微故事(数字巧对一语双关)(2)

华罗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成了一支26人的出国考察团,有天文学家张钰哲,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物理学家钱三强,生物学家贝时璋等人与华罗庚同行。

火车穿过辽阔的松辽平原,在白雪皑皑的西伯利亚荒野奔驰。车厢里,科学家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谈笑风生,说古论今,好不热闹。华罗庚突然诗兴上涌,建议大家说:“诸位,我们对对联好不好?”

“你先来。”有人应声,要这位平时少语的数学家开头。

“对对对,华教授先来吧。”大家齐声说。

华罗庚笑盈盈的沉思了片刻,诵道:

“三强韩魏赵,请谁对下联?”

过了很久竟然无人能对出下联来,在场的科学家们没有料到,华罗庚会说出如此难对。了解古代诗文的人都知道,在对联中这是最复杂的难对。在北宋时期有人出具句“三光日月星”求对,苏东坡用“四德元亨利”巧妙地应答,从此开创了数字对联的先河。

华罗庚上联里的“三强”一语双关:即是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三个强国,又隐喻了代表团中科学家钱三强的名字,如果要使下联工整,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困难,而且在下联中要出现不重复的数字和科学家的名字或有关的名称,这样一来在座的几位科学家竟无一人应答。物理学家钱三强说道:“华教授抛出下联给大家听听。”

华罗庚微微的说道:

九章勾股弦。

他的话音刚落,在座的科学家不禁拍掌叫绝。后来这幅对联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报纸和新闻媒体也对此做了不少篇幅的报道,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对。

我国古代有两部数学名著,一部是《九章算术》,另一部是宋代数学家秦九韶所著的《数书九章》。下联中的九章指的是《九章算术》,其中记载了我国数学家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恰好又是代表团中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勾股弦是古代数学家给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取的名字。)华罗庚的这幅妙联开辟了数字对联的新天地。既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符合他的数学家的身份。

华罗庚微故事(数字巧对一语双关)(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