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可为而为之方有所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成都七中(林荫校区)高2015级文科实验班张圣瓓,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有所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知不可为而为之方有所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知不可为而为之方有所为

成都七中(林荫校区)高2015级文科实验班张圣瓓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海又冰天,愁穷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苏武维护汉朝尊严的举动,有些固执,又有些卑微。其打动人心处,在于这份固执和卑微。

说其卑微,是站在汉朝的角度。遥想着冰天雪地中茕茕孑立的身影,不禁有些悲哀地猜想:尽管回国后“号称祭酒,甚有宠之”,巍巍大汉对苏武似乎仍有些轻视。

由李陵的劝降语和信件可略知一二:“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啊,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好大喜功如汉武帝,在靡靡之音和绮丽文辞中铺张浪费;专断蒙昧如汉武帝,一言不合就灭了李陵九族、处司马迁以极刑。

苏武的坚守,太遥远也太渺小,渺小到轻轻一问便断定苏武已身故,渺小到一身正气也抵不过阿奉小人的媚骨。

说其固执,是因为苏武的坚守。李陵的好言相劝,不抵一句诚恳的“君勿复再言”。这种坚守是深知国家有不可爱的一面后,依旧对其投桃报李的大义。

它由一种本能的身份认同和民族情感所激发,因而比“忠勇”的责任意识更加深厚而持久。

在我眼中,李陵是忠勇的,为国效力、拼死杀敌;却不得不在山穷水尽后投降,用余生的歉疚弥补未竟的责任。

苏武之于国家的爱,不具原则性,不应具体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行为,并愿意为这份持久的坚守承担任何后果。无人问津也好,痛苦历尽也罢,他自用旄旌尽落的节杖,固执地撑起大汉的威严,也撑起自己纯粹而坚定的爱国心。这份单纯之至的爱,因其微小,更显珍贵。

苏武的爱,是在19年的孤独中,在与岁月的厮磨中逐渐显现并逐步深化的。这样的气节,因时间和空间跨度之长,拥有了瞬时灭迹无法达到的生命力与震撼力。

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苏武不仅“忧国”,还以自己的卑微,在茫茫荒漠中筑起屹立不倒的民族精魂。19年的隐忍,19年的重量,落在苏武单薄的肩膀上,衬以萋萋荒草,只会引发悲悯、感动和怀想。

大汉不缺一个垂垂老矣的苏武,苏武却赋予奢侈的王朝另一种高贵的人格。也许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吧,那持节牧羊的背影,那不怕徒劳的守护,依旧持久而深刻地感染着今人,哀哀不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