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断层意味着什么(人才背后的标准)

人才断层意味着什么(人才背后的标准)(1)

小镇做题家

小镇做题家

指的是出身村镇的寒门弟子:

1、他们在中学阶段依附于“题海战术”。

2、迫于师长的压力与管教取得优异学习成绩。

3、脱离小镇考入一流名校。

4、自认为“除了埋头苦读之外啥都不会”,见识和能力有限。

5、没有长辈指点,步入社会后碰壁较多,形成较大的心里落差。

“小镇做题家”重点是“小镇”呢?还是“做题家”呢?

这5条里,和“小镇”相关的是:

1、第4条,见识和能力有限。

2、第5条,没有长辈指点,步入社会后碰壁较多。

和“做题家”相关的是:

1、第1条,用题海战术。

2、第2条,迫于师长的压力与管教取得优异学习成绩。

3、考入了一流名校。

两者相结合,导致了较大的心里落差。

用”题海战术”到底好不好呢?

1、没有人能通过不做题考取好分数的,有些人可以少做些,有些人多做些。

2、但为了提高到100%的确定性,题海战术是最好的战术,名校里多的是天天泡图书馆,清晨起来背单词的。不应该以之为羞耻。

3、网络上有个1万个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绝大多数天才,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也称“一万小时定律”。

所以客观来说,题海战术并没有错,并且是最佳策略。就像打仗是以强打弱,以多打少一样,追求以弱打强、以少打多的才觉得厉害的,是脑子有坑。

厉害是营造出来的,能营造出以多打少,以强打弱,那才是真厉害。营造不出的,才是真的差!你看毛主席就不断的营造出来这种局面。

那些营造不出来的,都被踏在脚底下了!

以少打多,以弱打强,那是临时抱佛脚,为自己的懒惰和平时的不努力洗地。

那问题是出在“小镇“上了,小镇和大都市有什么区别呢?

1、大都市人口集中,有更丰富的资源,需求发达,各产业发达,娱乐丰富。

2、小镇人口少,资源少,需求不发达,多数产业也不发达。娱乐活动也少。

之前网上有个文章讲“纽约地铁里看书的人,会不会成功?“

这里提出了一个概念——基础概率,意思是正因为他是在纽约地铁站里看的书,他的成功机率其实更低。

重点是:纽约地铁!不是学习。

就像如果你在非洲,即使你努力学习看书,你也基本上不可能成功。

又像在70年代的中国,无论你如何的努力,你也是比不过当时的美国人的富的。这就是基础概率。

因为是让小镇的人去大城市里获取成功!

让大城市里的人,去小镇上获取成功呢?也许会被小镇的人秒杀!

所以小镇做题家的原罪是“小镇的人,却要去大城市里获取成功!”

就像亚洲人在美国受歧视一样,甚至还被黑人歧视。

就像以前大陆妹,被香港人歧视一样。

这是一种歧视链,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气息、不同肤色造成的歧视链!

曾国藩名言:“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曾国藩又说:“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事情的发生概率 = 基础概率 * 本身这个事情的概率

这是贝叶斯理论的概率统计核心原则,这里:

1、人谋居半,可以和基础概率等价。

2、天意居半,可以和本身这个事情的概率等价。

基础概率越大,本身这个事情的概率越大,那么事情的发生概率就越大。

所以,曾国藩说“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又说“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可以理解为:

1、人谋是为了提升基础概率。

2、教育、学习、选拔、晋升……,一切都是为了提升基础概率。

3、人才就是基础概率更高的人。

人谋,教育,选拔和晋升,……,一切都会设立相应的标准,和对应的基础概率等价,标准其实是基础概率的具象化。

在“小镇做题家”中,为什么 学习分数高 人才了?

这说明分数这个标准的人才基础概率在下降,或者说分数这个标准发生了异化,产生了偏移和分化。

人才断层意味着什么(人才背后的标准)(2)

“小镇做题家”VS “都市做题家”

这里有一个解释:

1、有人做的题更多,更广泛了。他们做了舞蹈、编程、机器人、美术、音乐、演讲……等等的题,他们看起来啥都会,很会玩。这些人是都市版的“做题家”

2、而“小镇做题家”,做题还仅局限在考试分数上。他们和那些做题更广泛的人在一起,融不进去,因为好多题不会。这与学习好的不太与学习差的一起玩,是基本一样的。

3、“都市做题家”,在工作职位中,占据了优势,他们天然更愿意接纳自己的同类,互相之间更谈的来。他们的这种倾向使得人才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小镇作题家”就显得高分低能了。

“小镇做题家”和“都市做题家”,他们有区别吗?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是一回事:

1、都是做题,只是题目范围有大有小。

2、“都市作题家”口才好,交际好,家里条件好,但他们改变了这个社会了吗?他们发明创造了吗?大多数人是没有的,也只是个螺丝钉!

人才断层意味着什么(人才背后的标准)(3)

也只是个螺丝钉

3、相当一部分障碍和门槛,是圈子造成的,是人为的。

4、在马斯克眼里,大部分人没必要活那么长,寿命过长会导致“社会窒息”。都市做题家和小镇做题家,在他眼里,估计都是属于大部分人吧。

人才断层意味着什么(人才背后的标准)(4)

马斯克:大部分人没必要活那么长

所以,“都市作题家”讽刺“小镇做题家”,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真是 “ 含笑半步癫。”

这是一种鄙视链:

1、正是“都市做题家”在“作弊”,做了更大范围的题,导致了分数这个标准的基础概率发生了漂移。

2、那些学习很快的人,有点愤恨那些“题海战术”的人一样,凭什么我比你聪明,却只能考和你一样的分数,甚至不如你的分数。“题海战术”像是个作弊,被有些人认为是没有真本事。

3、但是哪行哪业不是题海战术呢?人们眼中的绝大多数天才,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也称“一万小时定律”。

4、考试分数,一定是要做大量题目的,一个暑假,单科成绩就可以从良好突破到年级前三,可谓是立竿见影。

要改变这种歧视,对于“小镇做题家”来说:

1、无非是对接一个新的标准,再依附一个“战术动作”,以前是书卷上的题,现在是做会玩的题!放的开自己!会玩就能和都市里的这些人谈得来了。

2、适当放下身段,调整预期,脚踏实地从小处开始做起,庞然大物起于微细。

3、这种想法要不得:“平凡的工作”对不起手里的文凭。即使TOP 5 高校出来的,绝大部分也只是一个螺丝钉。

基础概率很多时候很抽象,去发现和使用不同的标准,就可能事半功倍。

比如:陈鑫逆袭协和医学院

陈鑫的初试为331分,较第一名差距近60分。但在复试后他实现了惊天逆袭,以78.53的总成绩获得了唯一的录取资格。引发了网络上很大的争论。

这里:

SCI发文 这个标准 >> 考研分数 这个标准。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CSI发文者的基础概率 要远高于 考研高分的基础概率。

除了这种,我们不知道的标准,多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拿不到门票,输了。不是我们不出色,只是我们不知道还有别的标准。

找出那些隐标准,潜标准,暗标准,对接好,就是另外形式的一种出色!

标准等价于基础概率,但是标准有个缺陷——标准少一部分定义:完成自我价值发现。

《优秀的绵羊》里总结了根据标准培养的大学生的三个问题:

· 不知道干什么?

· 不知道自己应该追求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而做。

· 毕业后选择同质化,名校的学生要么选择去金融,要么选择去名企。大家会觉得“平凡的工作”对不起手里的文凭,把文凭看的比自己还重。

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完成自我价值发现,这是尽早要做的题,这是互相间拉开差距的重大因素。

下面列举一些标准

军事家的标准

1、以强打弱,以盈打竭,歼灭战,要作的是创造出这种局面来。

2、造成某个角度的——以无限对有限,以无穷胜有穷。

3、其它时候,忍耐。

政治家的标准:

1、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2、其它时候,忍耐。

科学家的标准:

1、能数学化解释现象,发现出数学关系,能写论文。

2、能根据数学去预测。

3、能设计实验检验,能证明数学关系。

企业家的标准

1、更低的成本。

2、更高的质量。

3、周转率。

4、控制杠杆风险。

渣男的标准:

1、留情,人群中的中央空调

2、很甜,很会夸你。

3、很体贴,以你为中心。

4、滚床单不戴套,事后盯着你吃药。

5、善于将自己伪装成一名受害者。

演员的标准:

1、面具人,各种面具令人印象深刻。

员工的标准:

1、“彭蕾:哪怕马云的决策是错的,她的任务就是把错的变成对的。”

更多 请看招聘网站职位介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