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

​王艮到处跟人宣讲,百姓的日常生活就是“道”,但当时少有人相信他的话,于是王艮就用家中仆人的行动来作为实例讲解。看来他家的仆人训练有素,不用吩咐就知道该去干什么,他认为这就是“道”。


王艮为什么要强调这个观念呢?因为他觉得古人把“道”太神圣化了,好像只有贵族才知“道”,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否认“道”的神圣性,他有一句名言:“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同时,他也不承认“道”有两重性,那就是圣人有圣人的“道”,百姓有百姓的“道”,他认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语录》)


关于这一点,王阳明也认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答顾东桥书》)


虽然如此,王阳明却认为圣人和百姓还是有区别:“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不同处也。”站在这个角度而言,王阳明依然有着经营意识,而王艮却不承认这一点:“他的‘百姓日用之学’则是力图填平圣、愚之间的鸿沟。王艮对于‘圣人’固然深表景仰,而他并不像王守仁那样奉‘圣人’为天神。”(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


因此,在王艮心中,百姓与圣人没有区别,故而他说:“大丈夫存不忍人之心,而以天地万物依于己,故出则必为帝者师,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出不为帝者师,失其本矣;处不为天下万世师,遗其末矣。进不失本,退不遗末,止至善之道也。”(《语录》)


这段话同样表现出了王艮的豪迈之气,他认为出门就可以当皇帝的老师,在家也可以做像孔子那样的万师之师。他的这种豪迈让他的弟子都觉得有问题,《语录》上还有这样一段话:“门人问先生云:‘出则为帝者师,然则天下无为人臣者矣。’曰:‘不然。学也者,所以学为师也,学为长也,学为君也。帝者尊信吾道,而吾道传于帝,是为帝者师也。吾道传于公卿大夫,是为公卿大夫师也。不待其尊信而炫玉以求售,则为人役,是在我者不能自为之主宰矣。其道何由而得行哉!道既不行,虽出,徒出也。若为禄仕,则乘田委吏,牛羊茁壮,会计当,尽其职而已矣。道在其中而非所以行道也。不为禄仕,则莫之为矣。”


王艮的门人向老师献疑:如果人人出门都能成为皇帝的老师,那天下不就没有了吗?而王艮却说:不是那么回事,如果帝王信我的观念,我就传道于皇帝,这就成为了帝王师;如果朝中的大臣也听我传道,那么我也就是他们的老师,但我不会主动去要求别人来任我为师,因为我们不能像仓库保管员那样,仅仅把账目理清楚,这不是我所讲的道。


他的这番话就是想告诉弟子,他的学术思想足可以为帝王师,帝王不请他,他也就不去当。他的这句话以我的理解就是:我觉得自己对于互联网的理解比比尔·盖茨要高,如果他还向我请教,我就是他的老师,如果他不来,我心里依然觉得自己的学问比他高。他的这个理念估计能让弟子觉得人人都能成为圣人。


王阳明的理念中,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致良知”,王艮对老师的这个说法既赞同又怀疑,比如他曾写过一首名为《次先师答人问良知》的诗:


知得良知却是谁,良知原有不须知。

而今只有良知在,没有良知之外知。


王艮在这首诗中虽然很赞同老师的观念,但这首诗中只说良知,而前面没有那个“致”字,因为他觉得“良知”前不应当加这个“致”字,而恰恰“良知”前加“致”,是王阳明最为看重者,但王艮却跟他的族弟王栋说:阳明最初讲致良知,但到了晚年就把这个“致”去掉了,《明儒王一菴先生集》中记录了王栋的这句话:“良知无时而昧,不必加知,……故学者之于良知,亦只要认识此体端的便可,不消更着致字。先师云:先翁初讲致良知,后来只说良知,传之者不察耳。”


看来王栋也认为“良知”二字已经足够,用不着在前面再加个“致”字,而后他引用了王艮的话。王艮说王阳明最初讲“良知”,但后来却改变了这种说法,可惜人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王艮还有一个独特的观念,那就是“天理良知”,他在45岁时写了篇《天理良知说答甘泉书院诸友》,此文的首段为:“或问天理良知之学同乎?曰:同。有异乎?曰:无异也。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良知者,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惟其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以为天然自有之理,惟其天然自有之理,所以不虑而知,不学而能也。故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良知也。‘入太庙,每事问’,是天理也。惟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所以‘入太庙、每事问’。惟其‘入太庙,每事问’,便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王艮认为“天理”与“良知”没有区别,他认为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那句名言就是指的“良知”,而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就是所谓的“天理”。而后王艮又把“良知”跟“人欲”挂起钩来,由此他就彻底改变了正统理学,将“天理”与“人欲”作为正反两方面的叙述,龚杰在《王艮评传》中总结到:“王艮对‘天理’、‘人欲’范畴作了比较彻底的改造。他以‘天理’为‘天然自有之理’,而‘天然自有之理’,就是承认人的知觉本能,人的生理生活本能的天然合理;以干扰、破坏这种本能的实现为‘人欲’。因此,他反对‘人欲’,就是反对干扰和破坏这种本能的实现。”


由以上可知,王艮承认百姓的正常欲望属于合理的范围,这种欲望也是“天理”,而这也正是泰州学派的最重要特色,侯外庐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给出了如下的总结:“王艮开启的平民教育传统成为泰州学派的重要特色之一。在此之前,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儒家学派能像泰州学派这样重视平民教育的。”


王艮墓位于江苏省泰州兴华市灶下村。这是我在网上搜到的信息,而此趟行程我是在扬州包下了一辆出租车。而后向着东南方向一路寻找,其中一站就是到灶下村去寻找王艮之墓。


昨晚在地图上就没能查出这个村镇的具体位置,司机几经打问总算找到这个小村庄,赶到此村时,可能是中午的原因,村内看不到行人,一直开到了村的中央,才遇到了一位准备回院的老者。我立即冲上前向他请问王艮墓在哪里,老人反问我为什么要找王艮墓,我解释了这个前贤的丰功伟绩,他边听边乐了起来说:“我叫王先贵,就是王艮的后人。”


这句话让我大感惊喜,这也太巧了,在村中遇到的唯一一人,就是王艮的后人。于是我立即向其请教王艮墓的具体位置。其实我在进村前就观察着田野间的起伏,希望能够看到竖着老碑的古墓,可惜让我白费了很多眼神,而今意外地遇到了王艮的后人,我坚信自己能够得到标准答案。然而老人却告诉我说,文革中王艮的坟全部铲平,现在了无痕迹。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1)

王艮后人王先贵老先生


这个结果虽然在我的寻访过程中听到太多,但再次闻听此言,我依然很失望,于是我提出能否请老先生带路,我想去看看王艮墓的原址。老人却劝我不要费这个工夫,因为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田野,一丁点儿痕迹都没有。


王艮的后人为什么不愿意带我去看其祖上的墓址呢?他一再劝阻反让我怀疑他是否真是王艮之后,我半开玩笑地问他:“您到底知道不知道王艮墓原址在哪里?是否您刚才跟我开玩笑,其实你根本不是王艮之后?”老人听了我的质疑,一点儿也不生气,他一转身,指着自家院门上的匾额让我看,我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上面有四个篆字——“乐学家风”,我没醒过味儿来,这四个字怎么就能说明他是王艮后人呢?


老人看出了我的无知,“王艮的堂号叫乐学堂,你不知道吗?”原来如此。这果真是个明证,而我又看到门的两侧还刻着一副隶书对联“草堂耸立倚北极,陋室落座览东淘”。我不确认这副对联上的字句是否也跟王艮有关,但既然老人确实是王艮后人,于是我提出跟老人合影,他欣然答应。


此后我问他是王艮的第多少代子孙,他说自己也说不清了,接着跟我攀谈起来,他猛然用肯定地对我说:“你一定姓王!”我告诉他,他的这个结论有误,老人奇怪地说:“你不姓王,为什么要找王艮呢?”这真让我不知怎样回答,是呀,我也问自己为什么要找王艮呢?


我的犹豫神态让老人警惕起来,看来他怀疑我不愿说出真实的动机。为了证明这一点,同时也为了让老人得以心安,于是我告诉了他一个差强人意的答案:我的母亲姓王。这个答案似乎让他部分满足。我再问老人,王艮纪念馆所在,其称都是新建的,在我的坚持下,他还是告诉了我前往的路径。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2)

心斋园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3)

简介


按照老人告诉我的路线,在镇的东边找到了心斋园,园子的确是新建,占地约二、三十亩,门口挂着王艮纪念馆和王艮研究会的铜牌,旁边还挂着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金属牌。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4)

院中的景色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5)

王艮塑像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6)

勉仁堂


径直往前走,院中矗立着王艮全身雕像,雕像的左侧是勉仁堂,门上了锁,向里张望,里面介绍着王艮的生平事迹,其东面有吴嘉纪坐雕像,雕像的右侧是东淘经舍,里面陈列的是吴嘉纪的生平资料介绍。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7)

吴嘉纪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8)

东淘精舍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9)

吴嘉纪的诗句


崇儒祠位于江苏省泰州市五一路92号。昨天行程的最后一站是泰州,因为到达时,天已经接近傍晚,我准备第二天再在当地寻访。无意间,从宾馆房间的窗子向外了望,竟然是光孝寺的后院,我突然想起崇儒祠就在光孝寺的旁边,于是立即下楼,不足30米果真看到了江苏省所立的崇儒祠文物保护牌,其具体地址是泰州市五一路92号,门边还挂着一个竖匾,上书“泰州学派纪念馆”。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10)

大门紧闭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11)

文保牌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12)

泰州学派纪念馆


这时已过了下午6点,纪念馆的大门紧闭着,然我注意到这个门是从里边上着锁,由此可知,院中一定有工作人员,于是拼命地敲门,里面无人应答。而后不死心地又敲了一次,依然听不到回应。正欲转身离去时,门忽然打开,里面一个工作人员探出身来问我何事,我马上迎上前告诉他自己的来意,他反问我:“你来崇儒祠找谁呢?”我听得出,他是考考我究竟只是个一般游客还是真的有备而来,我告诉他这个崇儒祠实际是王艮纪念馆,他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所以我想拍这里的遗迹。服务人员闻此果真和善了许多,告诉我说明天来也照样不开门,因为已经闭馆了一段时日,在进行内部的调整,既然我对此有用途,可以让我进内拍照。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13)

王艮与泰州学派简介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14)

王艮祠堂记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15)

喜人的芭蕉


遇到这样好心的工作人员,这又是我今日的运气所在,于是我高高兴兴地走进了院内。院子有两进,第一进院落墙角种着芭蕉,长得很是旺盛,真觉得这里是南国,正堂的门楣上挂着木匾,黑底金字写着立本堂,门的旁边挂着介绍牌,写着王艮与泰州学派的介绍文字,正厅的侧墙上嵌着一块碑,碑额是小篆两行,“心斋王先生祠堂记”。正堂的中间立着王艮的全身塑像,服务员很和善,此时天色已晚,他为了让我能看清楚,打开了里面的所有灯光,但他不知道这会给我的拍照带来影响,灯光的散乱使得拍照物体变得斑驳,但是我一句没抱怨,嘴里感谢着他的善意。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16)

正堂内的王艮塑像

谏逐客书注释完整版(王艮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17)

对联


拍照完毕,谢过工作人员,到隔壁的小饭店吃饭,今日进行的一切顺利,心情大好,只是咳嗽未见好转,但它亦不能阻挡我的好心情,在小店里点了白菜豆腐汤,清拌黄瓜,外加一碗米饭,吃着这些清口的饭菜,感觉我咽部的细菌病毒们渐渐地离我远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