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书法课怎么上才有趣(小学书法课堂三步走)

【摘要】:中国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小学课堂教育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开发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书法课堂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当前我国小学书法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小学忙于应试教育,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为了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让小学生的书法能力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坚持书法课堂“三步走”。一、教师加强自身书法修养,是促进书法教学发展的有力保障;二、激发学生书法兴趣,是学生学好书法的前提;三、掌握书法教学技巧,是提高书法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书法教学 小学生 修养 兴趣 技巧

【正文】:

当前我国小学书法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毛笔书法,许多学校的毛笔字教学都流于形式,甚至很多小学生都不知道怎样握笔。追其原因,与社会、学校、学生都有关。很多的家长和学生缺乏正确认识,认为进入信息时代了,什么都用电脑,毛笔字写得再好,对将来找工作作用不大。其次,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没有配备专职的书法教师,学校教育仍分主科和副科,学生忙于应付语、数等学科的大量考试 ,再加上学习书法既要吃苦,又要花大量时间,所以学生缺乏兴趣。

书法,是我国汉字书写的一种传统艺术,它具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件瑰宝。小学生学习书法,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因此,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对三到六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其中规定,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书法教育的关键时期是中小学,作为书法教师,如何改变当前现状,提高小学生书法的能力,让小学生的书法能力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提倡书法课堂“三步走”。

一、教师加强自身书法修养,是促进书法教学发展的有力保障

 中国书法,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有许多知识需要去探求。作为一名书法教师,要时时刻刻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及自身素质修养。

首先,教师要加强书写基础知识的进修。小学生存在着极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教师的一举一动, 对孩子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书法写得好,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就会激发起孩子写字的兴趣和写好字的信心。教师也才有可能深入地把握教材,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有效地指导书法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要掌握一些书法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如果教师不懂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结合规律,不懂得书写技能、技巧、技法,不懂美学知识,不懂书法理论, 想把毛笔书法教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实践中深造,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如果我们自己的功底都不扎实,又怎能做好儿童的书法启蒙呢?扎实的书法功底来源于不断的学习、观察、研究、总结反思和实践。教师只有不断地武装自己,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书法启蒙教育。

二、激发学生书法兴趣,是学生学好书法的前提

兴趣是行动的动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知识和技能,首先要对这项活动充满兴趣。书法学习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教师要动用学识与智慧,把学生的兴趣引发出来。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喜欢与爱好,端正对书法的认识态度,让学生从书法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首先,可以跟学生介绍古今大书法名家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培养书法兴趣,如讲“张芝临池学书”、“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语文课本中熟悉的怀素的故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收到启发。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书法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明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

其次,多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很大的直观性、形象性,他们对具体可感的东西易于理解接受。书法教学中的教学技巧枯燥乏味,在教学中要根据直观性原则的要求,从感性认识的东西出发。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动作,让教学内容成为具体可感的东西。如教学“悬针竖、垂露竖”时,可以这样讲授:悬针竖形似一根扎鞋底的钢针。垂露竖象在一根木棒上悬着一滴露水,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比枯燥的书写方法介绍有效得多。

第三、以展评等活动来促动和加强书写信心。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些毛笔字展览,活跃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课外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书展、习作赏评等 ,让学生了解优秀书法作品笔法,章法及气韵。让学生懂得书法欣赏,提高欣赏能力,树立学习书法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中还可以开展写字园地、现场写字、临帖竞赛、书法作品展览,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类书法竞赛等。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对书法的主动性积极性,书法学习才能全面发展,

三、掌握书法教学技巧,是提高书法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

书法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书法教学应敢于突破旧有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多样、灵活地去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心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讲练要结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学初期要指导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逐渐引导学生掌握起笔、行笔、止笔的要领,从笔顺、笔画、字形结构到行款格式,都要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并让学生体会方法,掌握规律。书法课不同其他课程,应坚持讲练结合的原则,讲练相互穿插,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讲不练无异于纸上谈兵,因为写字毕竟是一门技能,一些问题,只有在学生实际书写的时候,才会暴露出来。同样,只练不讲,学生练字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盲目性、随意性强,也不会很快掌握技法。因此,应提倡教师随讲学生随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突出规律教学,注重举一反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和运用规律,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教给学生一套写好字的规则、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结构教学时,要注重揭示汉字的结构法则,抓住基本笔画和具有典型特征的字精讲,做到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如学生掌握了点的基本笔画写法后,也要能掌握左点、右点、 撇点、长点的写法。掌握了“品”字结构后,就要能掌握“晶”、“磊”、“森”等字的结构。达到学习一种笔画带动一类笔画的学习,掌握一种字型带动一类字型的掌握。

第三,强化运用,形成技能。书法教学可将运用穿插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之中。如学生掌握横的写法后,就可以让他们试写出像:“二”、 “三”、“王”等以横为主的字,达到既复习巩固所学笔画,又增强练字兴趣的目的。掌握偏旁部首写法后,让学生用偏旁部首组合成字,培养学生运用和创新能力。汉字书写技能的提高,不可能立竿见影,而要通过长时间的苦练才能见效。因此,在练字时,教师必须耐心辅导,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学习书法贵在坚持,只要能持之以恒地进行严格训练,养成良好的书法习惯,才能培养出熟练的书写技能。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小学的书法教学课堂是培养书法人才的摇篮,作为一名书法教师,要加强自身书法修养,应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书法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书法的乐趣。让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审美素质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2011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

3、《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生书法课怎么上才有趣(小学书法课堂三步走)(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