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拍片有阴影是癌症吗(肺部阴影是肿瘤吗)

这几天在接诊时,我发现肺系疾病的患者较多,包括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疾病而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患者甚至大夫常常出现这样一个误区,就是一旦CT结果显示肺部有阴影就大多被诊断为肺癌按照肺癌的方式进行治疗,这往往会影响病情的治疗,致使病情恶化,因为它也可能是肺结核在临床上,肺结核常常和肺癌混淆,因为两者症状极其相似,就像一对同胞兄弟,有时难以区分近年来肺结核在我国较为高发,据估计,我国拥有近5.5亿的结核感染人群,每年新发生肺结核患者约100万例因此,对于肺结核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认识,做好预防工作,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肺部拍片有阴影是癌症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肺部拍片有阴影是癌症吗(肺部阴影是肿瘤吗)

肺部拍片有阴影是癌症吗

这几天在接诊时,我发现肺系疾病的患者较多,包括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疾病。而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患者甚至大夫常常出现这样一个误区,就是一旦CT结果显示肺部有阴影就大多被诊断为肺癌。按照肺癌的方式进行治疗,这往往会影响病情的治疗,致使病情恶化,因为它也可能是肺结核。在临床上,肺结核常常和肺癌混淆,因为两者症状极其相似,就像一对同胞兄弟,有时难以区分。近年来肺结核在我国较为高发,据估计,我国拥有近5.5亿的结核感染人群,每年新发生肺结核患者约100万例。因此,对于肺结核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认识,做好预防工作。

近日接诊的一位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经过胸部平扫检查后,显示患者左肺上叶体积缩小,见片状实变影,内部支气管充气,而且双肺上叶、右肺下叶背段现多发结节、条索状致密影,右肺上叶尖段、左肺上叶后段见薄壁空洞,最大截面分别为2.5×1.7cm、2.5×1.6cm,周边见长毛刺;肺门及纵膈双侧腋窝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诊断结果为双肺上叶及右肺下叶背段结核。肺结核通常易与肺癌混淆,出现诊断错误。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肺结核。今天就重点给大家分析一下肺结核。

肺结核俗称“肺痨”,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菌侵犯什么脏器叫什么脏器的结核,如侵犯脑膜叫脑膜结核,侵犯骨骼叫骨结核等。肺结核病占各种类型结核病的80%以上,且肺结核是结核病传染的主要类型。肺结核与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两种疾病,具有相同的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影像上常出现“异病同影”,两者易误诊、误治,误诊率甚至达60%,因此提高对肺结核CT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两种疾病诊断与鉴别的能力。

那么,肺结核CT下有哪些显著特征呢?

肺结核的CT特征

肺结核的病理基础是以渗出、干酪坏死、纤维化和钙化为特征的慢性演变过程,病理上分渗出、增殖、干酪、空洞四个期,因此,CT影像特征与这四个不同时期的病理基础有关。在肺结核的CT诊断中,归纳总结“三多”“三少”的特征,即肺结核的多灶性、多态性、多钙化性、少肿块性、少结节堆聚性、少增强性。

1、多灶性:肺结核的多灶性往往表现在以上叶为主,其余肺叶肺段也出现斑点状、细结节状、索条状影,这是因为干酪物质进入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播散所致,甚引起胸水、胸膜增厚粘连。

2、多态性:在同一次CT片上可出现不同演变时期的多种形态:①渗出病变表现为云雾状、棉絮状;②增殖病灶表现为结节状;③纤维化表现为索条状;④干酪坏死表现为空洞;⑤钙化表出为点状或斑块状致密影(CT值100 Hu以上);⑥播散病灶表现为粟粒状或细结节状。

3、多钙化性:钙化是结核病理演变过程中常见的结局之一,病灶在转归过程中,往往为渗出→增殖或纤维化→钙化这样的变化,所以在肺结核病变中,钙化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特征,往往表现多个钙化灶,球形病灶钙化往往表现在其边缘呈环状。由于CT密度分辨率极高,所以CT能发现X线胸片上不易发现的钙化灶,有利于鉴别诊断。

4、少肿块性:在胸片上有时表现为肿块样改变,而CT横断扫描每一层所表现出的病灶,往往是斑片状、棉絮状、索条状或空洞,每层形态各一,不能堆塑成肿块,这是因为X线片是重叠图像,而CT分层图像。既使是结核球,它也具有结核的特征,即多灶性表现为卫星灶、多钙化性表现为环状钙化或整个球形病变CT值高>80 Hu,易与肺癌相鉴别。

5、少结节堆聚性:肺结核病灶以增殖——干酪为主时,呈结节状,往往是均匀分散在一定的范围内,密度均匀,很少表现数个结节堆聚在一起。

6、少增强性:若表现为结节或类肿块病变不易鉴别时,应进行增强扫描,肺结核病变由于缺乏血供,因而造影剂进入病灶中心量少,故强化不明显,增强前后CT值差<30 Hu;肺癌的血供较丰富,因而强化明显,增强前后CT值差>30 Hu。

需强调的是,肺结核的“三多”“三少”一定要全面的、总体的、有机的加以分析运用,不能片面孤立、机械的分割的看待这些特征。

肺结核与肺癌的鉴别

一、结核性肺不张与癌性肺不张的影像学鉴别

结核性肺不张是由于支气管内膜结核或支气管牵拉扭由造成支气管狭窄,导致肺不张,所以具有以下影像特征:①除肺不张之外,肺门无肿块,其它肺叶常见斑点状、纤维索条状或钙化等肺结核之特点;②不张的肺实变影中常见扭曲或扩张的不规则含气管状影。 肺癌肺不张,肺门区常见肿块,不张肺组织一般无含气的支气管,但可见狭窄或中断的支气管影与肿块相对应,大多发生在叶支气管开口附近,其它肺叶一般无结核病灶。

二、结核性空洞与癌性空洞的影像学鉴别

结核性空洞有两种改变:一种影像上表现多发性,呈“蜂窝状”,易与癌性空洞区分。另一种为单发性,一般在2cm以上,其特征是:①壁薄、内壁较光整、无壁结节;②空洞四周均匀,空洞无偏心改变;③周围有结核卫星病灶,如纤维索条、斑点及钙化影等:癌性空洞的特征:①壁厚、内壁欠规则,常见结节;②偏心性空洞;③周围无卫星灶。

三、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腔积液与癌性胸水鉴别

结核性胸膜炎所产生的胸水,常见粘连包裹,胸膜呈一P>致性增厚,斜裂、水平裂等叶间裂常同时增厚、无肋骨破坏。癌性胸水,多为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所致,胸膜常厚薄不均,多见结节,若侵犯胸壁常见肋骨破坏或胸壁软组织肿块。同时有时伴有纵隔胸膜不规则增厚或心包不规则增厚,同侧肺门及纵隔常见淋巴结肿大。

肺结核的临床分型

(一)I型肺结核(原发型肺结核)

人体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在肺内形成的病灶,并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肺内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统称为原发综合征。多见于儿童,症状多轻微而短暂,有微热、咳嗽、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数周好转。本型大多数预后良好。

(二)Ⅱ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粟粒性肺结核,由结核菌侵入血循环引起。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如高热等,常可伴发结核性脑膜炎。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临床上可无明显中毒症状,病情发展也较缓慢,病人常无明显感觉。

(三)Ⅲ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干酪性肺炎和结核球也属此型,多见于成年人,病变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病灶可吸收、纤维化或钙化,症状及体征随病变范围和性质相差甚大,从无明显症状到出现高热、气急等明显中毒症状,X线胸片表现为片絮状或斑点结节状阴影,可有空洞及支气管内播散灶。

(四)Ⅳ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肺结核的晚期表现。浸润型肺结核未及时发现或者治疗不当,空洞长期不愈,空洞壁逐渐变厚,病灶出现广泛纤维化,病灶吸收、修复与恶化、进展交替进行,病程迁延,症状时起时伏,常并发气胸、支气管扩张,甚至呼吸衰竭。此型痰中常有结核菌,是结核病重要的传染源。

(五)V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菌可由肺部病灶直接蔓延,也可经淋巴或血行到胸膜。青少年多见,有干性和渗出性两个阶段。前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并可听到胸膜摩擦音;胸液渗出时,胸痛消失,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中医对肺结核的认识

中医研究和治疗肺结核有几千年历史,肺结核在中医上有不同的称法,多以临床病症命名。如传尸、肺痿疾、骨蒸、痨嗽、痨瘵等,清代以后统称为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病,由于劳损在肺,故称肺痨。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其特征。对本病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肘后方》、《备急千金要方》、《仁斋直指方》等中医典籍中对本病的病原、发病过程、症候特点有详细记载,《十药神书》更是收载十方治疗本病。《丹溪心法》以滋阴降火为治疗大法,《医学正传》明确杀虫补虚两大治疗原则,逐渐地完善和系统了本病的中医治疗。

病理性质方面,本病基本以阴虚为主,并常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而见阴阳俱损。具体而言,病情轻重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涉及脏腑不一,病理也有转化演变。一般而言,病初期肺体受损,肺阴耗伤,肺失滋润,表现以肺阴亏损之侯为主,随着病情发展,肺肾同病,兼及心肝,导致气阴两伤,后期出现肺脾肾三脏交亏、阴阳两虚的严重局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虽然补虚和杀虫是治疗肺结核的基本原则,但是精准的辨证和合理的组方用药才是疗效的重要保障,历代中医对肺结核发展成虚劳阶段的辨证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能为我们提供丰富借鉴和指导,对于临床表现为实证或是无症状的肺结核,诊断并不属于虚劳范畴,我们在治疗中可借鉴痰热郁肺、肺经郁热、肺气郁滞等辨证来遣方用药。肺结核患者应及时治疗,以免加重病情,药石无效。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欢迎在公众号“健康春旅”或小鹿医馆(吴义春)中咨询,我会专门抽出时间来解答大家的问题。

作者简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