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派经典剧目(从张派武家坡想到的)

张派经典剧目(从张派武家坡想到的)(1)

京剧大师:张君秋,杨宝森先生

张君秋、杨宝森两位先生1950年在香港的《武家坡》录音,是二人合作中少有的精品。杨宝森先生当时的嗓音出奇的好,唱腔的运用,许多地方很到位。这出戏杨宝忠的京胡算拉绝了。大家听听从王宝钏唱二六开始到对唱快板结束,琴与唱真是到了水乳交融。最绝的是杨先生往腔里裹花儿的技巧,那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张杨二位也作到了珠联壁合。

张派经典剧目(从张派武家坡想到的)(2)

梅兰芳杨宝森演《武家坡》

对于《武家坡》这样的戏,现在学张派的票友多学李维康,如不久前在湖广会馆某某名票唱的说是张派唱法,但都是李的唱法和唱词。李维康的唱法中是借用了程派的词,“买白布,做白衫,买白纸,糊白幡,打首饰,做妆奁,做一个孝子名儿在那天下传。”张先生是不这样唱的。张先生这出戏也有几种唱法,和杨先生合作中的“军爷休要发狂言”发字后面小停顿,“天下传”不象一般唱法是连唱,而是有断点和气口,显的干脆利索,斩钉截铁。和谭先生的录音“买大麻,做麻鞭”等都是张先生独有的唱词唱法,可惜现在张票多不这样唱了。我就和一个国内很有名的张票聊过,他说他连《坐宫》都加了好多李维康的唱法。

我有时常想,什么是对流派的继承?这个问题真的需要多多想想了。在我接触的多数梅票中,这个问题很明确,那就是忠实于大师们的原唱,不要随便乱改,乱加。当然也有专听李胜素的,不听梅兰芳,说太老了。我在网络戏曲聊天室就碰到过这么一位。程派就乱的多了,多数人没有道行,学老先生的东西就学的很杂,也说是程派,以学三代以后或者五小为标准,并且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是不是程派。学张派的现在更是五花八门,学了李维康就说是在学张派了。李维康的东西有自己的特点,她的唱是王、张、梅、程的唱法特点拼凑而成,但主要是张的骨架,但有诸家的东西在里头。她是用她的嗓子唱出来的,有自己的特色,实际尚够不上一派,耳朵尖的一听就听出来了,因为好多东西在她的腔里还显生硬、痕迹大,我想如果在环境、时间、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她成一派也不是没有可能。但问题是李维康是不是等于张派,我希望学张派的票友,也应该象多数梅票那样,不要给人家的好玩意儿里加乱七八糟的东西,原封不动的继承,老老实实的演唱,一是对自己的玩意儿负责,二也是对人家的东西的尊重。

张派经典剧目(从张派武家坡想到的)(3)

张君秋演《武家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