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

百节年为首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崇尚传统文化的客家

在春节更是有着一番浓郁的亲情氛围

新冠疫情暂时中断了年俗活动

然而优良传统代代传承

长存人们心中

在一对父子的影像中

去找寻广东客家年俗的记忆

期待疫散春来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1)

广东第一大土楼梅州大埔花萼楼祈福仪式。每年正月初三,花萼楼都会举行盛大的祈福活动,以祝福全村村民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乐祥和、幸福健康。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2)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3)

广东第一大土楼梅州大埔花萼楼的祈福仪式。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4)

梅县区水车镇小桑村迎公王。从明末清初至今约400年的时间里年年举办,代代传承。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5)

每年的正月初二至正月初六,小桑村都举行迎送“公王”的盛会,将“公王爷爷”迎送到每一座老祖屋进行祭祀。通过户户来祭拜,使得家家受荫庇,人人得保佑。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6)

“五鬼弄金狮”是流传于广东省大埔县的一种狮舞,它取材于唐僧取经的一段民间传说。相传唐僧取经途中遭遇毒雾作瘴,访悉独有灵山之仙狮能除此害,特令弟子前往,用请、引、弄等方法,求得仙狮出山驱邪除害。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7)

花环龙流传于广东省大埔县,有百余年的历史。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8)

接花灯,即把花灯从外地接回老屋大堂。在兴宁,接花灯堪称赏灯当天最引人注目的活动。赏灯是兴宁市特有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四的某一天,其节日的喜庆氛围绝不逊色于春节。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9)

兴宁赏灯,从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加上“暖灯”,共历时9天。在这段时间里,天天都有赏灯活动,而初十至十四日为最盛,异彩纷呈,高潮迭起。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10)

正月初九,兴宁市宁新街道黄岭新张屋赏灯舞龙。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11)

正月十四,兴宁市宁新街道寨子村赏灯舞龙。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12)

正月十五,丰顺县埔寨镇烧火龙闹元宵。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乾隆六年(1741),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13)

每逢元宵节,埔寨镇村民便举行火龙表演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岁岁平安,祥和吉利。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14)

正月十五,兴宁市径南镇星耀村火把节。火把节在星耀村,相传始于清康熙年间,已有300余年。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15)

源于:一是纪念先祖搬迁之情景;二是带有民俗观念迎灯(丁)、接灯(丁)、添灯(丁)三隐喻;三是展现团结和谐、兴旺昌盛。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16)

正月十六,大埔县西河镇传统习俗赛花灯,又叫“扫街灯”,当天西河镇漳溪圩彩灯云集,人潮如织,庆元宵文艺表演、美食展、“扫街灯”游行团拜和烟花焰火表演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17)

正月十五,兴宁市宁新街道花螺墩“烧烟架”。有专人拉着绳索,一收一放,架中景物不断摆动,每层烧5分钟至10分钟,一气呵成,颇是壮观。

三代人记忆的年俗(父子镜头下的客家年俗)(18)

正月二十一,大埔县高陂镇举行迎大帝活动,村民上香请神,合手叩拜。五显华光大帝由青狮拜四角天地后出宫巡游,“大帝”由多人抬着从赤山马鞍亭出宫,巡游巿区各条街道给信众赐福。

News

来源 | 南方 客户端

编辑 | 吴展桥

校对 | 曾慧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