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丹顶鹤东北虎金丝猴寿命图表(大熊猫丹顶鹤陆龟)

现代快报讯这几天,汉文帝霸陵的考古发掘,牵动着网友们的心。

而让网友们感到惊讶的,除了汉文帝母亲薄太后陪葬坑出土的金器外,就是各种珍禽异兽了:

丹顶鹤、鹰、雕、金丝猴、狍子、陆龟……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有网友说,神奇动物在这里!

熊猫丹顶鹤东北虎金丝猴寿命图表(大熊猫丹顶鹤陆龟)(1)

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晓陆介绍说,珍禽异兽陪葬,在商周时期就有了。此前,一般认为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园就出土过早已灭绝的帝国君子长臂猿,而薄太后的南陵陪葬坑中在上世纪70年代曾出土过犀牛和大熊猫。

那么,神奇动物和皇家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

薄太后南陵:打开一个个“神奇动物”盲盒

熊猫丹顶鹤东北虎金丝猴寿命图表(大熊猫丹顶鹤陆龟)(2)

汉文帝霸陵西南方向约2000米是薄太后的南陵。南陵西侧的外藏坑的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们好像打开了一个个“神奇动物”盲盒:金丝猴,猕猴,狍子,陆龟,雕,鹰,野鸭,环颈雉都有。

每一只动物都有自己的墓穴,遗骸摆放规整,“睡”得安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胡松梅据此推测,这些动物都是杀了以后被埋葬,而不是活埋,因为没有挣扎的痕迹。

陪葬坑中的狍子,牙齿磨蚀的厉害,推测是一只老年雌性狍子。因为砖圈比较小,所以它的身体呈扭曲状态,骨骼比较集中。

一只非常完整的金丝猴,面朝西,侧卧躺在坑里。还有一只猕猴,体型比它要小一些头向着东边,和金丝猴相向而卧,遥遥“对视”。“金丝猴和猕猴,从外型上看非常好鉴定,因为金丝猴的毛发会发出金子一样的光泽。它们都是成年个体,所以体型看起来大一些。”胡松梅介绍,金丝猴是仰鼻金丝猴,鼻子向上仰着,鼻骨非常宽,额骨这块非常陡直,它站立起来,高度大约六七十公分。

从金丝猴藏坑再往前走,是成片的飞禽藏坑。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丹顶鹤、环颈雉。

编号37-6坑里是一只巨大的乌龟,龟甲长52厘米、宽48厘米。“它应该是大型的陆龟,比较圆,背甲鼓起比较高。一般分布在广西、云南一带的南方地区,陕西是没有的。”胡松梅认为,这个龟应该是小的国家纳贡过来的。

乌龟与仙鹤,有着“龟鹤延年”的吉祥寓意。在与乌龟相隔不远的墓穴中,也有仙鹤在这里被发现。

和骨骼摆放整齐的坑不一样的是,有一个坑中骨骼堆放得比较乱,可能是进过水,还能看到掩埋的泥土。考古工作人员一点一点清理,动物遗骸才露出真容。“根据已经清理出来的趾骨判断,应该是猛禽类,应该是老鹰,还能看到锋利的爪尖。”

胡松梅说,在接着发掘的过程中,还会有大雁、鸿雁、天鹅等象征着一定寓意的珍禽异兽被发现。

不奇怪,秦始皇陵就曾出土各种“神奇动物”

熊猫丹顶鹤东北虎金丝猴寿命图表(大熊猫丹顶鹤陆龟)(3)

△秦始皇帝陵水禽坑出土的青铜凫雁

“用珍禽异兽来陪葬,薄太后并非首创。”周晓陆说。

早在夏商时期,宫廷苑囿内就饲养了各种神奇动物。这些动物,都是供皇帝、皇子们游玩打猎用的。不仅如此,专门的饲养人员。比如:在秦代的宫廷苑囿里,饲养着麋鹿、天鹅、鹤等珍禽走兽。

熊猫丹顶鹤东北虎金丝猴寿命图表(大熊猫丹顶鹤陆龟)(4)

△秦始皇帝陵水禽坑出土的青铜鹤

考古人员曾经在一般认为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园的陪葬坑里,发现了早已灭绝的“帝国君子长臂猿”。“那个陵园陪葬坑里的陪葬动物,南边是异兽,北边是珍禽,珍禽有鹤、鸿雁、大天鹅、绿孔雀等,而绿孔雀肯定不是本地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动物考古专家胡松梅介绍。

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中也曾出土过大量的“神奇动物”。

据初步统计,秦始皇陵出土的各类动物以马的数量最多,包括兵马俑一、二、三号坑出土的陶马、铜车马出土的铜马以及马厩坑出土的马骨三大类。其次数量较多的是珍禽异兽及水禽,以及出土后大量尚待鉴定的动物骨骼。

熊猫丹顶鹤东北虎金丝猴寿命图表(大熊猫丹顶鹤陆龟)(5)

△秦始皇帝陵水禽坑出土的青铜天鹅

“曾经发现过珍禽异兽坑和水禽坑。其中,珍禽异兽坑曾出土鹿、麂类食草动物,及一些杂食动物;而水禽坑中共计出土青铜禽46件。其中,鹤6件、天鹅20件,其余为鸿雁等禽类。”让周晓陆印象最深刻的是青铜鹤,它俯着身体,嘴里叼着一条鱼,生动逼真。

大熊猫、汗血宝马……它们见证了帝王威仪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汉陵考古队副队长曹龙认为,神奇动物出现在陪葬坑中,这体现了古代“事死如生”的丧礼制度。帝王将相们不仅在建造陵寝时全面模仿生前的宫室殿堂,更将生前使用的物品,享受的服务以实物的方式带入地下寝宫大量随葬。

“陪葬的都是皇家苑囿里的动物,这些珍禽异兽,只有皇帝、皇后和太后这样级别的人才能享用这样的规格。”曹龙说,这象征了皇家威仪。

胡松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上世纪70年代,薄太后南陵陪葬坑就曾出土过神奇动物:大熊猫和犀牛。胡松梅说,“汉代,大熊猫应该是本地的动物,但也不常见!犀牛和陆龟应该是南方的动物,是纳贡过来的。”

用珍禽异兽来陪葬的制度,汉文帝的儿子、孙子都有继承。

汉景帝刘启的阳陵,陪葬坑中曾出土有成队供给皇帝食用的动物:牛、羊、狗……其中狗被养得肥肥胖胖的,应该是用来食用的。

曹龙介绍,汉武帝茂陵陪葬坑中,曾出土马、骆驼等骨骼。经勘探,汉武帝的茂陵内外有各类陪葬坑400余座。2009年9月,考古专家对其中的两个陪葬坑进行了发掘,在陪葬坑中,一共出土了80具成年马骨。由于汉武帝曾以重金寻找汗血宝马,再加上陪葬坑内的陪葬马都出自皇家苑囿,当时,大家纷纷猜测,会不会这80匹陪葬的,就是汗血宝马?

后来,动物考古学家对马骨进行了鉴定,为成年公马,但是否是汗血宝马,结果难以确定。

有变化,神奇动物用“俑”替代

熊猫丹顶鹤东北虎金丝猴寿命图表(大熊猫丹顶鹤陆龟)(6)

△鎏金铜犀牛 资料图

“皇家苑囿里之所以饲养那么多珍禽异兽,和君主们的多种需求有关。比如:观赏、狩猎等。陪葬的珍禽异兽,也可以体现皇帝皇后们的喜好。”周晓陆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出土各类动物的骨骼,对于动物饲养历史的研究以及动物分类学、珍稀动物保护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不过,用活牲来陪葬终究太残忍。渐渐地,活的珍禽异兽陪葬退出了舞台。

不过,活牲陪葬具体是什么时候淡出历史舞台?周晓陆说,具体时间不得而知。不过,西汉后期的帝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陵墓,也曾发现殉狗、殉鸡等现象,但大型珍禽异兽“动物园”性质的越来越少。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活牲陪葬悄然发生了变化,开始以俑代替。因此,俑也因此成了明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活殉,俑的出现,无疑是社会的进步。江苏盱眙发现的江都王刘非的帝陵中,出土的珍禽异兽都是“俑”:有犀牛、鎏金银铜象等等。而南京发现的东吴名将丁奉墓中,也出土了动物造型的陶俑,如:猪、狗、牛、羊……

现代快报 记者 刘静妍 马壮壮 胡玉梅 蔡梦莹

(图片来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