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业务数据分析方法 常用业务分析方法解析

业务分析方法是遇到特定业务问题时使用的分析定式,是在业务分析工作中被固定下来的、行之有效的分析“套路”。当遇到 A 问题时可以使用 A’方法解决、 当遇到 B 问题时可以使用 B’方法解决……

掌握了业务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准分析线索、组织分析方案。这里将为大家介绍帕累托分析方法A/B 测试分析方法同期群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方法 4 类实际工作中常用到的业务分析方法。

01 帕累托分析方法

帕累托分析方法又称为二八分析方法,是一种依据帕累托法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法则)在对业务关键对象进行查找、定位时使用的分析方法。

帕累托法则最早由 19 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所创,指的是绝大多数集体资源被集体中少数关键对象占有或者绝大多数集体行为价值由集体中少数关键对象所创造的客观事物分布的不均衡现象,如“社会 80% 的财富掌握在 20% 的少数人手中”“企 业 80% 的销售业绩由 20% 的王牌销售人员所创造”“20% 的明星产品为企业带来 80% 的销售收入”等现象都具有帕累托法则所描述的特征。

因为很多客观事实都符合二八分布规律,也就是集体中 20% 的关键对象带来 80%的集体行为结果或者占有 80% 的集体资源,所以帕累托法则又被称为二八法则。

帕累托分析方法是将帕累托法则反向应用,以帮助分析人员定位影响业务结果的关键业务对象时使用的分析方法。

既然少数关键对象能够产生80%的业务结果, 那么我们就将 80% 业务结果线反向作为界定业务关键对象的分水岭,在达到 80% 业务结果线为止的业务贡献水平最多的前 N 个业务对象就可以被定义为关键业务对象,找准关键业务对象后就可以在分析业务问题时着重围绕这些对象的业务行为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为了能够快速定位关键业务对象,在进行帕累托分析时经常使用帕累托图对业务结果的构成关系进行展现。帕累托图是由柱形图和折线图构成的组合图。折线图部分使用业务结果完成进度的累计百分比作为指标,柱形图部分使用实际业务结果作为指标,图表的横轴是业务对象维度,柱形图部分按照指标值的大小关系进行降序排序,这样就制作出了一个帕累托图。

接下来通过一个案例为大家讲解帕累托图的实际使用方法。

例如,某公司客服部通过问题系统收集了客户反馈问题清单,总经理准备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开会解决客户反馈问题。在资源有限、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本次会议要优先解决关键问题,要求分析人员运用帕累托分析方法定位关键问题。帕累托图如下图所示。

最简单的业务数据分析方法 常用业务分析方法解析(1)

图 帕累托图

分析人员统计了客户反馈的 5 类问题的数量和问题数量的累计百分比,通过帕累托图可以看出,产品价格优势不突出、渠道经理服务不到位和营销活动频次不够这 3 类问题占据了所有问题数量的 83%,是客户反馈的关键问题。所以本次会议主 要针对价格管理部的价格管理、渠道部的服务不到位及营销部的营销活动次数问题进行讨论。在预算、设备、人员等企业资源有限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往往无法针对所有业 务问题制订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这时就可以通过帕累托分析定位关键业务对象,从而帮助决策者能够集中资源在关键部位进行精准施策,最终起到“花小钱办大事” 的效果。

02 A/B 测试分析方法

在产品投放、广告投放、产品研发、客户转化等诸多业务场景下,业务负责人总会面对各种不同的业务行为方式方法的选择问题,是 A 方案好还是 B 方案好?

当面对重大选择决策时,企业往往凭借业务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判断。

但这样的判断结果很容易因为业务负责人的经验不足或判断依据过于武断而将业务行为引向错误的方向。为了客观地反映出不同方案的可行性,做出真正符合市场、客户需求的正确决策,可以在做决策之前进行 A/B 测试,再通过收集到的客观测试结果进行稳妥的决策判断。

A/B 测试的方法是先为一个业务目的选择两种较为可行的业务方案,然后将参与测试的对象人群分为两组,让一组人群使用 A 方案,让另一组人群使用 B 方案,最终根据不同人群反馈的测试结果选择更好的方案使用。

例如,某电商店铺为了提高客户活跃度进行店铺页面的美化。美工人员为页面设计了 A 与 B 两套美化方案。分析人员将两套不同的方案提供给两组不同测试对象人群,在确保测试环境及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测试,最终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该店铺选择了反馈结果更好的 A 方案进行页面美化,最终有效提高了客户的 整体活跃度。

A/B 测试的完整流程可以分为以下 4 个步骤。

步骤 1 明确测试目的,根据测试要达到的效果、决策者的业务决策内容等对 业务目的进行精准定义。

步骤 2 明确测试对象,决定测试人群及人群的分组条件。

步骤 3 明确测试内容,明确测试项、测试结果收集方案、测试周期、测试有 效性评判标准等内容。

步骤 4 测试结果分析,在进行较为复杂的 A/B 测试时一般会用到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的方法,如果是较为简单、直接的 A/B 测试,可以制作简单的评分表,通过评分表得分的高低来进行比较分析。

A/B测试不一定是两套方案,也可以是多套方案针对不同人群一起进行测试分析。

03 同期群分析方法

同期群是指相同时间段内具有相同特征属性的客户群组。同期群的分析步骤是先将客户分为不同的同期群组,再进一步分析每个群组的客户行为在时间轴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找到不同群组客户行为的变化特征。例如,某电商平台分 3 次在 3 个不同渠道进行了相同内容的广告投放,下图展示了 3 个渠道的新增注册用户数及一周内新增注册用户的留存率。

最简单的业务数据分析方法 常用业务分析方法解析(2)

图 同期群组示例图

因为 3 个渠道使用了相同内容的投放广告,并且 3 个渠道引流及观测留存的时间跨度都是 7 日,所以 3 个渠道可以分别作为 3 个不同的同期群组。通过比对不同群组可以发现,C 渠道 7 日后留存率最高并且新增注册用户人数也最多,是适合该广告内容投放的优质渠道,而 B 渠道新增注册用户人数最少,并且 7 日后留存率最 低,是不理想的投放渠道。在今后的获客运营过程中,该电商平台可以通过同期群分析的结果加强对 A 渠道的投放力度,减少或者终止对 B 渠道的投放力度,这样就可以达到获得更多优质流量的目的。同期群分析对不同群组在相同时间段内的持续性行为差异进行衡量,帮助分析人员精确识别每个群体的行为特征,为进一步选择正确、有效的行为方式提供数据依据。

04 因果分析方法

因果分析是通过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定位业务问题点的方法。因果分析通常需要借助树状指标体系的帮助。例如,如果某企业出现了净利润下滑的“果”,为 了找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可以通过如下图所示的指标体系来展开。通过净利润树状指标体系可以了解到影响净利润的主要指标是净利润下层的营 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这 5 个指标。

通过计算各个指标值并对比各个指标值的同环比变化情况,可以进一步确定如果收入项下的营业收入指标值出现同环比减少,或者支出项下的其他 4 个指标值出现同环比增加的情况, 则会造成企业净利润下滑。出现同环比变差的指标值就是造成净利润下滑的“因”, 变差程度较大的指标值就是造成净利润下滑的“主因”。找到“因”后就可以进一 步通过改善下图的指标项后边标注的行为方案的方式让“因”的指标值得到改善,“因”的指标值变好后,“果”的净利润也会得到改善。

最简单的业务数据分析方法 常用业务分析方法解析(3)

图 净利润树状指标体系

因果分析能否生效的关键因素在于能否正确梳理出完整的树状指标体系及能否正确计算出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指标值。在树状指标体系中,上层指标是“果”、 下层展开的指标是“因”,先通过指标值的变化情况找到“因”所在的下层指标项, 再通过改善“因”指标项背后的业务行为的方法解决“因”指标值变差的问题,就能最终得到较为理想的“果”了。

本文节选自《精益业务数据分析》一书,欢迎阅读本书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