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什么书值得收藏(最是经典回味浓)

作者 | zhanghong20091205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凌晨四点五十许,中夜复醒。想到人教版教材插图事件就令人惋惜,再回想起近年来的民国教材热,那么就说说收藏的几本民国教材,略陈鄙陋,与诸君分享。

我收藏的民国教材分为两大类九册,分别是原本的小学教科书1册、初中教科书3册,高中教科书4册和复印本的启蒙读物。

先来说说复兴国语教科书初小第五册,编校者沈百英、赵景源、沈秉廉,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民国二十六年(1937)第1版,民国二十九年第12版。内容共计44课,这是一部白话文为主的教科书,简明扼要的文字,加形态可爱的简笔画插图,算是比较吸引儿童兴趣,可惜是残本,只好以管窥豹。

其次是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第1、3、4册,编著皆是傅东华,商务印书馆发行,出版时间分别是民国二十六年、二十二年和二十七年。第1册内容分为阅读40课和写作20课,其中文、白各半,周作人、鲁迅、冰心、朱自清、梁启超、叶绍钧、巴金、黄炎培、丰子恺等赫然在目,《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镜花缘》、《老残游记》等选文荣列其中,《病梅馆记》、《小石潭记》、《核工记》更是倍感亲切,由此可见大家云集、名著荟萃,不失为一册通俗易懂的入门教材。

第三册,朱光潜、夏丏尊、蔡元培、陈垣(历史学家)、傅东华更是悉数登场,其中两篇作者竟是署名中学生,让人佩服编者之勇气,《项脊轩志》《陈情表》《祭妹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熟悉的身影,如老友重逢。

第四册,贺昌群、陈大齐(心理学家)、刘大白、胡适也荣列其中,其中一篇作者亦是署名中学生,《阿房宫赋》《念奴娇&一九六四年83;赤壁怀古》等则是耳熟能详。总而言之,其选文包含古今,内容丰富,既有名家名作,也有中学生之文,是一套适合当时初中生学情的教科书。

再次是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第1、2、3册,编著亦皆是傅东华,商务印书馆发行,出版时间分别是民国三十五年、二十七年和三十五年(三十六年)。第1册内容分为阅读39课和写作18课,皆是古代文言,包含各种体制(侧重诗歌史传诸体),比如文论、诗词、行状、碑铭、序等,选自《诗经》《尚书》《左传》《战国策》《通鉴》《史记》等,不失为一册体裁详备、选文经典的高中教材。《苏武传》《逍遥游》《兰亭集序》3篇文章至今保留在高中教材之中,继续供大家学习。

第二册,阅读40课和写作18课,亦皆是古代文言,侧重议论书说诸体,选自《礼记》《荀子》《韩非子》《墨子》《史通》《文心雕龙》《楚辞》等,《劝学》《愚溪诗序》仍就入选今天的语文教材。

第三册,阅读45课和写作18课,全是古代文言,为历代文学作品选(第四册亦如是),起宋迄今,《登泰山记》《扬州慢》《丑奴儿》《诉衷肠》《如梦令》等在今天的语文教材中依然可以见到。

通过对民国教材选文内容的解析,可以看出,小学教材皆是浅易白话文、初中教材文白各半、高中教材全是文言,课程难度呈现出阶梯式递增的特点。其中初中教材大胆选用当时名家之作,甚至是中学生作品,非大勇而谁何?高中选文颇有今日大学中文专业的味道,诸体兼备 历代文选,惜乎量少罢了,部分内容更是晦涩难懂。

面对这些书叶泛黄的文字,当时的中学生是否也有“文言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呢?联想到今天中学生的课本涂鸦,当时的他们是否也“情不自禁”留下点儿痕迹呢?果真还有,只不过仅一句话:一代红颜照汗青。这是他学过吴梅村的《圆圆曲》后发出的感叹。今天,他多半作古,然而其书尚存,其情可感,这算是留给后人的“遗产”。这些教材,无论经典与否,他都将在历史长河里留下自己的空间,引导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成人、成才、成功,为家庭、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既是学以载道的工具,更是立德树人的载体,亿万青年为之夙兴夜寐,后世子孙因此指点评论。精挑高水平主编,精选优秀例文,深入思考学情,充分考虑师资,兼顾区域平衡,谨慎取舍内容,以对子孙负责的态度,给历史一个交待的高度,编写出一套高质量的教科书,这是每一个出版人应有的职业道德。重温民国教材,感受其经典之处,互参长短,我相信教科书依旧会是每一代国人最好的回忆。

民国什么书值得收藏(最是经典回味浓)(1)

民国什么书值得收藏(最是经典回味浓)(2)

民国什么书值得收藏(最是经典回味浓)(3)

民国什么书值得收藏(最是经典回味浓)(4)

民国什么书值得收藏(最是经典回味浓)(5)

民国什么书值得收藏(最是经典回味浓)(6)

民国什么书值得收藏(最是经典回味浓)(7)

民国什么书值得收藏(最是经典回味浓)(8)

民国什么书值得收藏(最是经典回味浓)(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