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皇帝叫陛下(很好奇皇帝高高在上)

秦始皇根据三皇五帝创建皇帝制度,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皇上」、「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官家」、「至尊」等。无论我们看历史电视电影,只要剧中有皇帝出现,就会听到群臣们说陛下、陛下、陛下来称呼皇帝。

为什么古代皇帝叫陛下(很好奇皇帝高高在上)(1)

我们对「陛下」、「殿下」、「阁下」等称呼并不陌生,这些都是尊称,但既然是尊称,一般都会以「上」为尊,所以疑问来了,皇「上」怎麽成了陛「下」呢?在封建帝王制度之下,上下分明,似乎很难说得通。

从尊称的本义上来考证,「陛下」并非叫皇上本人,「殿下」、「阁下」也不是。因为,「陛下」中的「陛」实际指帝王宫殿台阶。东汉著名大文学家蔡邕(才女蔡文姬之父)的《蔡中郎文集·独断》中,为「陛下」一语解释:「陛下者陛阶也。」即皇帝会派近臣拿著兵器站在宫殿台阶下来保护皇上。所以,陛的下面就是皇帝的近臣,蔡邕再进一步解释:「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蔡中郎文集·独断》局部

皇帝至高无上,臣子不敢直接同他交谈,只好让皇帝的近臣代为转告,所以一声「陛下」叫的并非皇上,而是叫站在陛下的人转告皇上。

这个规矩似乎影响行政成效。但臣子也非绝对不能直接与皇上对话,只是礼节不能省略,所以大臣与皇上说话前叫一声「陛下」,以表达恭敬之意。

为什么古代皇帝叫陛下(很好奇皇帝高高在上)(2)

除了「陛下」,「殿下」及「阁下」这些也是有尊称次意,表示自己不敢和对方直接说话,请人代为转达,以示尊敬。「殿下」一般是对皇太后、皇后、太子、诸王等尊称,只是历朝历代稍有不同;至于「阁下」,我们现今在职场上写公函也有用,是对外一般人的尊称,以示恭敬尊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