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

无忌影像编辑:Geethan

1981年出生的周浩,2001年开始进入商业产品摄影这一行。他师从被誉为“国内商业摄影第一人”的导师胡黎明,学成后深耕美妆类产品摄影十余年,做到今天已成为行业内屈指可数的顶尖选手。

如果你也有志于进入商业产品摄影领域,希望本文能带给你有价值的启发。

温馨提示:本文篇幅较长。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1)

周浩

创意摄影师

《中国商业摄影》第二十期擂台赛冠军

美国PPA职业摄影大赛艺术类金奖

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摄影艺术家

服务品牌:卡姿兰,纪梵希,珀莱雅,梵蜜琳,蔻斯汀,雅诗兰黛,凯芙兰等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2)

▲ 纪梵希双十一主题作品。

对 话

主持人(G):无忌影像、新摄影人编辑_Geethan

访谈嘉宾(H ):摄影师_周浩

-01

从助理到摄影师再到学徒:敢于归零。

G:20年前,为什么入了商业摄影这一行?

H:我大学在长沙学广告设计专业,当时就有产品摄影的课程。我从那时开始喜欢摄影,上课时花的心思就比其他同学都多一些。毕业后在长沙我做了一段时间的摄影助理,后来到广州,进入广告公司,成为一名职业的产品摄影师。

那时候商业摄影还没这么流行,不像现在电商这么发达,对摄影师的需求也很少。当时那个公司愿意给我开一个比较高的工资,我就过去了。月薪3000多块,在2002年那时候已经很高了。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3)

▲ 周浩早期摄影作品。

G:你在接受其他媒体访谈时提到,“这份工作收入不错,客户和老板也都认可我的作品,但是我发现自己过不了我自己这道关了。”你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哪些问题?

H:我在广州做摄影师,拍了几个月之后,就感觉从湖南学过来的东西还是有差距的,跟国外也好,跟广东也好,都是有差距的。那时我喜欢买很多国外商业摄影相关的书籍,看到了自己一个很大的差距。差距主要是审美这一块,还有就是用光。当时自己拍出来的感觉,通俗点说就是有点土,不够高大上。

G:于是你就去找胡黎明老师拜师学艺去了。觉得自己水平上遇到一个瓶颈,所以想放下职业摄影师的身份,重新去当一个学徒,相当于把自己归零了。

H:是的。读书的时候就看过胡老师出的书,对他很崇拜,心想或许可以去拜师,试一试,看老师收不收。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4)

▲ 胡黎明,中国商业摄影教父级人物,是第一位载入《世界广告摄影年鉴》的中国摄影师

G:胡老师那边收学徒有什么要求吗?

H:胡老师这一点上比较有趣,他信风水。他说我和他都是属鸡的,属相比较合,就收我当了徒弟。当时胡老师其他的学生几乎都是属鸡的,和我一边儿大,还有一个比我大一轮的。

G:师从胡黎明老师,改变了哪些你对商业摄影的认知和观念?

H:印象最深的是胡老师对拍摄严谨的态度。我们以前在做摄影师的时候,一张图片,我们可能很快就拍完了,但是你去到胡老师那里,可能一张图片他要拍上一天。

有一次,日产阳光(汽车品牌)让我们拍,胡老师对拍摄的角度,对了一上午。因为日本那边的要求是,他们本身有一套照片,但因为车身设计,比如内饰做了一些局部的改动,要求我们重新拍摄的照片,从角度、光线等各方面都要和本身那套照片做到一致。

G:这个听起来相当难。

H:对。当时我们一起做这个事,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学设计的,ps也比较熟,所以我就会帮他去ps里面操作,比如说你还要高一点或低一点,这种细微的调整都是通过在电脑里面叠了之后再做出判断的。但是前期的话还是依靠个人经验去定,距离,透视,用什么样的镜头,都需要是靠谱的经验。

你说做到百分之七八十或者是五六十,那应该不是太困难的事情。但他们要求90%,甚至更高之的10%,做到那种地步,就十分之困难了。胡老师只是找拍摄角度就用了一天,真正要完成一张照片的拍摄,要拍上一天半,之后还要后期处理,处理完的话可能四五天的时间。我当时完全不敢想,对我的观念是一个很大的颠覆。

这种事你经历过一两回的话,你可能就不太再想搞摄影了(笑),觉得他为什么拍张照片要这么长时间?但当最后完成这件作品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真的很大。

胡老师每拍一张图片都很用心,他会把一件事情做到他实在不能做了,到达再也突破不了的状态,他才会放手。他不会说你拍得差不多了,他就ok了,他不会这样子。

这个是我学到最多的,面对每一张图片,把自己所有的能量都发挥出来,直到自己觉得认可。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5)

▲ 跟随胡老师学习期间,周浩完成的作品《鼻子岛屿》。

G:您在胡老师那学了两年。最后是胡老师跟你说,你可以出师了,还是你觉得自己可以了,这个东西是谁来判定的?

H:我觉得我一直都没有出师(笑)。胡老师是个很聪明的人,而且专注、用心。他记忆力特别好,每天都有新想法,我觉得我现在还没有那种感觉,我跟他比还是有差很大差距的。

G:胡老师之后会给你们介绍一些实际的客户资源吗?

H:客户资源这块没有。胡老师是拍摄汽车为主,汽车这块的资源,即使我们出来其实也是做不了的,因为这种投入是比较大的。我们是学成刚出来也才二十几岁,没有资本去做这一块,所以说他即使介绍资源给我们也没用。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6)

▲ 跟随胡老师学习期间,周浩完成的作品《丢失的面孔》。

-02

从拍手表到拍美妆,从传统时代到电商时代的转变

G:2006年你成立了自己的泽西工作室。工作室经历了哪些试错的阶段?

H:2006年那时候我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状态,虽然成立了工作室,但直到2016年,我才正式成立了公司。因为一开始我没有指望摄影能赚多少钱,能够过得去就好了,不是一个正规化的运营。因为后来慢慢地,生活压力大了,有个小孩之后,我才开始往公司这块发展,是很晚的事情了。

G:为什么将工作室的主要业务定位于美妆、护肤这类产品?

H:之前我最早是想主攻手表这块,因为在零几年的时候,手表比较难拍,没有什么人去做。我那个时候的动力就是觉得拍手表难度高,我就想把难度高的事情做好,这么个很简单的想法。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7)

▲ Borel手表系列商单作品。

后来我发现拍手表这件事,你一旦突破了技术,再往上就没有什么可以突破的空间了。从材质上说,比如表带,钢表带,皮表带,塑料表带,也就这些了,造型也就是圆形、方形、酒桶型这几种,缺乏变化,我觉得带给我的挑战性变小了。拍摄一旦进入一种机械化的流程,就没太多做的意义了。后来我就放弃做手表了,也放弃了很多客户资源。

G:美妆产品的拍摄体验完全不同?

H:美妆跟手表的差别太大了,要求要高得多得多。化妆品的质感、造型特别多,可能几百上千种。种类也多,有护肤的,有彩妆的,有专业线,有日化线,还有洗护类,种类要比手表多好多。化妆品的拍摄难度不小,每个画面可能都需要不一样的感觉。比如说今天你要拍很梦幻的感觉,明天又要很黑基调的。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8)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9)

▲ 不同视觉风格的欧莱雅商单作品。

G:从拍手表到拍美妆,你会感觉到不适应么?

H:摄影很多是相通的,你打通了任督二脉,真正理解了方法和原理,无论你拍美妆,拍手表,还是拍卫浴,拍手机,其实都是相通的。当然这中间是有区别的,适应一两年足够了。

2006年刚出来做工作室的时候,我就开始拍美妆类产品,只是拍得比较少,也没有说专注做哪一块。真正专注做美妆,是从2017左右开始的。

G:工作室从成立至今,服务的客户群体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客户群体的变化,促使工作室和你自身做出了哪些重要的改变?

H:变化很大。以前的客户,你拍一张照片发过去,他是不会进行修改的,现在的客户你拍张照片过去,他可能修改10次,他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我们的工作就是一个商业行为,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你要想让自己盈利赚钱的话,就要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的工作,会对接很多客户品牌的设计师,这些设计师对摄影其实并不精通,他会把他的理想化的东西加到你身上来,需要你去把他的理想化的东西,通过摄影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实际上真正你去拍的时候,可能他们需要一个效果,是根本就打不进光的,这中间就存在一个沟通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客户本身的观念和想要达到的效果,之间是有矛盾的。比如说一个中小品牌的客户,它需要我们拍出大品牌的感觉。像纪梵希、香奈儿这种大品牌,其实我研究了很长时间,他们大部分是以实拍为主的,所有的光线都是实拍出来的,不会修饰太多。

还有像兰蔻的一些照片,放到户外广告很大的那种,以及在商场里面展示的,他的瓶盖是歪的,但是这就是一个自然的状态,他们认可这种表达的状态,认可这是真实的,他们有这个底线。但是一些中小品牌的客户他们就不认可这种逻辑,他们心里面是理想化的,想按大牌的方向走,实际上你真正去按大牌的方向去走,他们有很多地方就接受不了了,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10)

▲ 纪梵希商单作品。

G:这点我觉得挺有意思,这些一线大牌,他们反而会要一些不是那么“完美”的照片。

H:对,他会有留一些瑕疵的。就好像现在女孩子喜欢在美图秀秀上磨皮,这些品牌就不会这么做,会留一些自然的东西在上面,追求一种自然感。说到底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审美的问题。不是每个客户都能接受这个观念的,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因为我们现在还在发展过程当中,客户的观念想要上升到这个程度的话,需要一个过程。

G:在给一些中小品牌去服务的时候,你会主动去跟他们解释,或者说尝试去改变他们的一些固有观念吗?

H:客户的观念是很难去改变的,只能说我们尽力去解释,让他知道国际一线品牌的观念是怎么一回事,最终决定权还在客户自己。

G:近些年正规化运营后,你自身的职责有什么变化?

H:以前做自由商业摄影师,我一个人谈业务,签合同,开发票,这些流程都得我自己走。现在分工比较明确了,比如有客服,专门负责对外接待新来的客户,我现在单纯就是一个摄影师的身份,后期修图也不是我做了。

现在我们也有专职的创意策划人员,有一个出方案的过程。以前是没有的,以前是拿来东西就直接拍,完全是靠自己的感觉。现在我们是由策划师出具体的方案,再开会,商量可执行度,并询问摄影师有什么更好的意见,看能不能吸收。最终确定了方案了之后,再进行拍摄执行。

国外他们基本上都是像这样,是一个正规的流程。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11)

▲ 美肤宝商单作品。

G:你们和广告公司对接需求,都会走这样的正规流程吗?

H:对,4A级广告公司基本都是这样的流程。现在只有一小部分中小型企业的客户才会走非正规的流程,拿东西就直接过来拍,但是我们这种客户比较少。

除了4A级广告公司,我们也会对接一些其他的策划公司。现在很多客户要拍照片,除了找4A级广告公司做拍摄策划,也会有公司自己做策划的,或者去找一些收费低廉的替代策划公司。

现在是电商时代,客户对图片的质量需求不会像线下一张图片要求的那么高,但是数量上要求很多,更新快,周期短。这样的需求,如果全部4A公司去做的话,成本非常高昂。一些一线品牌的照片策划,一张图片的策划费就10几万,10张是100多万,很多客户都承受不起这种费用。4A公司最大的优势其实是在他的营销和媒体投放。

-03

我不会糊弄客户,每次拍摄都做最大化的努力。

G:我们聊回摄影本身。你认为和同行相比,泽西工作室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H:最核心的还是要回到产品图本身。我们的要价可能和同行差不多,但我们出品的照片效果更好。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12)

▲ 蔻斯汀商单作品。

这些一线品牌,每一个品牌都有十几个摄影的供应商,但做到最后,能够真正用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并不是说我们看到的,市场上面好像一抓一大把的摄影公司,每个公司都能做,实际上不是那种情况,真正能够达到他们要求的其实是很少的。也就那么几家公司而已,不会太多的。像我的一个客户,他就把广州所有能拍的都找遍了,真正能够跟他契合的,也就两三家,最多了。

其实客户看的就是你和他们的同步性、配合度,还有就是后期的成品质量。作为一个摄影公司,你的图片出品不行,再怎么谈什么核心竞争力都是空话。

我们会在前期把图片拍得尽量到位。如果你在前期的图片拍得一般般,马虎就过了,后期再厉害,实际上还是有差距的,是自然度的差距。

现在摄影有一个误区,有部分一些修图师,一些网红,他们会把后面的年轻人引到一个错误的方向,以为现在拍摄不重要了,只要拍个形状就好了,完全靠后期,这彻彻底底是个错误。

G:你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最难的case是什么?

H:最困难的,就是前几天的。

G:我们这个访谈还挺及时。

H:前几天我给某一线彩妆品牌做拍摄。我们之前和他们合作过几次,他们每一次都会比上一次的要求高,这次要求是最高的。他们的老板是设计师,做设计出身的,对下面的设计师要求非常高,下面的设计师就会把他们老板的要求传到我这里来。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13)

▲ 梵蜜琳商单作品。

这次的拍摄有两个产品,每个产品需要拍四个不同的角度。产品是一个瓶子,拍的时候瓶身和瓶盖要分开拍的,因为瓶盖和瓶身要求的质感区别很大,不会一次把瓶身和瓶盖一起拍完。

我按照客户发来的光效需求,用一整天拍摄完毕了。但第二天早上客户又发来一个新的光效需求,于是我就又重新拍了一遍。然后到下午的时候,客户又发来了第三版需求,第三天又发了第四版……

这个事痛苦的地方在于我做事情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我不会糊弄客户,每次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发挥,不会给自己留什么空间和余地,都是用最大化的努力去拍摄。

客户对光效的要求是很细致的,哪一面亮点,哪一面暗点,可能侧面有三个反光,左边有一个主光,加一个反光,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要求得特别细。我每次就要根据自身经验去做分析,确认一个方向,他每做一种光效的要求,我都达到了他们的要求。但反复这么多次的更改,其实对我来说是一种神经折磨(笑)。

G:客户想尝试更多的方案,需求并不明确。

H:对,这个可能是我职业生涯碰到的最头痛的一次,因为本身做事的标准不能降低,不能糊弄客户,同时还要保持住自己的理性,不要对客户发脾气、有情绪。这个太难了。这种凡事都要尽力而为的态度,也是从胡老师那里学到的。以前很早的时候,胡老师拍摄一个化妆品,一直拍到夜里2:00,我站在旁边都快睡着了,但他还是很精神,我很佩服他。

很多时候,还是在于客户的理解。有些客户特别强势,他觉得因为是商业行为,他出了钱,就要按照他那个要求来。有些客户他更相信你的专业,他会把这个东西都交给你来做,这样的就相对舒心一些。做商业摄影就是这样,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客户。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14)

▲ 周浩拍摄的其他类别商单作品。

G:从业20年,如今你已坐拥稳定的客户群,工作室也声名在外。此时你认为自己的瓶颈在哪里?你是否已经安于现状?

H:从去年开始我们会积极地做一些推广,现在大部分行业里做美妆的品牌都知道我们。安于现状是不会的,我们一直都在寻求一些突破。

我感觉如果说拍摄这块,只有风格上的突破,技术上面是非常成熟的。现在我们在尝试做一些计算机三维辅助的场景搭建,和具体的拍摄结合起来做,因为实拍终究是有局限性的。

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场景,你是很难去通过制作道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找不到道具的供应商。但是通过三维的技术,模拟起来就更快更方便。像苹果的所有的产品图,现在都是用电脑做的,没有用实拍的。实拍的问题,主要就是成本问题和效率问题。

其实很多做摄影的团队都面临这个问题。但人的精力有限,你不可能两样都能够做到,需要我们要配合其他团队一起做。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15)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16)

▲ 周浩借助三维建模搭建场景拍摄的商单作品。

-04

自己要表达什么样的东西,很重要。

G:你是一名商业摄影师,却拿过很多国内外艺术类的重量级大奖。其中包括2009年的美国PPA亚洲职业摄影大赛艺术类金奖。

H:对,比赛这块,我基本上都参加的是艺术类的。这些奖项很多都是在胡老师那里当学徒的时期获得的。那个时候我们不是每天都上班,我平时有空的话就喜欢拍点素材,星期六星期天一有时间我就去搞搞电脑后期的创作。自己要找一些想法,看国外艺术家的一些作品。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17)

▲ PPA金奖作品《旅程》。

PPA这幅作品是后期合成的,是一幅计算机拼接作品。我给这幅作品起名叫做《旅程》,形容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旅程,表现行走的状态。人物打了一把伞,有个影子,我在后面做了一个放射性的线条,表达我们心中观念其实是不会消亡的,我们的生命会消亡,但观念不会消亡。

G:嗯,这是一个纯艺术向的创作。

H:对的,有时候你按照自己的想法拍点东西,我觉得很有意思,我做这类照片,没获取任何商业酬劳,没有一分钱。艺术创作这个事对我来说就是爱好,纯自发性的,如果没这个爱好,我很难坚持很多年的。最近这几年的话,由于要照顾家庭的关系,特别是后面有了小孩之后,就没有这个精力去做这方面的创作了。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18)

▲ 全国摄影展银奖获奖作品。

搞艺术创作,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是很有成就感的。但商业摄影的话,如果你出来的东西特别好,还有成就感;但如果是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做的东西,自己不太认同,你又没办法,就会有一点点小痛苦。

就像之前提到的,我一般会尽力去说服客户,让他们接受我要表达的东西。

G:在浏览你的艺术向作品和商单作品时,我看到两类作品虽然创作的动机完全不同,但它们之间产生了一些有趣的关联。比如下面几组作品。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19)

▲ 艺术向作品《分解》。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20)

▲ 商单作品。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21)

▲ 艺术向作品《生命》。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22)

▲ 商单作品。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23)

▲ 艺术向作品《红鞋》。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24)

▲ 商单作品。

G:你在创作商单作品时,是否会往里面注入你自己的一些个人化的艺术理念?

H:商业摄影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很难改变的具体需求,一种是给摄影师空间,按摄影师对产品的理解和想法去拍摄,两种情况客户都会第一时间争求摄影师的意见,从审美角度、光效内容都会进行一系列深入详细的沟通。不过这两种情况,我更喜欢后者。

原因不言自明,后者给了我更大的创作空间。就好比给一个命题做出一张影像,这里面发挥的空间实在是太大了,这也是商业摄影给我带来愉悦感的一面,是我一直坚持到现在做商业摄影的原因。商业创作的时候我更偏向于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我最喜欢的超现实主义画家是玛格里特,他的哲学气质、神秘的画面和多变的想法对我影响很深远。

落到具体的创作,潘婷,美多丝,这些作品里面都融入超现实主义的影子:漂浮的维生素,书本,纸张。小小的书本,大大的洗水形成一种超越日常经验的反差,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运用手法,完成后也是对商业摄影师价值的一种肯定。

未来,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商业合作模式,比如优衣库与KAWS会联名T恤的图案创作,这样的合作就可以极大发挥出艺术家的价值。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25)

▲ 潘婷商单作品。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26)

▲ 美多丝商单作品。

G:聊了这么多,最后内观一下自己。你如何评价自己的性格?你的性格是否有助于从事你现在的职业?

H:我自己本身是独生子,没有亲兄弟姐妹,都是表哥表姐。读小学的时候还一个大帮邻居,自从搬了家之后就都没有了。我平常的性格相对比较喜欢自己一个人研究一些东西,拍一个东西,我可以反复琢磨研究,以前甚至可以说有点孤僻。

同样是拍照,我拍模特,拍人就很少。因为拍的时候我会花很长时间去琢磨,比如我研究一个拍摄角度,产品的话,可以琢磨两三个小时都没问题,拍张照片要拍很长时间。但这套习惯去拍人就不行了。模特只有4个小时时间,你就必须要4个小时全部拍完,你没有琢磨的时间。

G:给想入行的年轻人一个建议吧。

H:我的建议就是找个好老师。找到真正在行业里实战的好老师,不要找那种没有实战经验的网红老师。而且,老师招学徒也是挑人的,每个人有他自己的标准。了解他们对招学徒的需求,把钱花在刀刃上。我最幸运的地方,就是找到了胡老师。我基本上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胡老师那里学来的。

G: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每周摄影作品讲解(尽最大力不留余地)(27)

▲ 周浩作品《存纯》。

-end-

采访 编辑 | Geethan

图片提供 | 周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