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毛产业规划(冀有特色皮都工匠坊)

来源:长城网

长城网记者 李代姣 李文培

在辛集市市府大街东段,初夏青翠的树木掩映下,皮都工匠坊坐落于此。传统与现代风格相融合的院落中,陈列着转鼓、皮刀、皮铲等制皮工具。

这里是河北省内最早建立的皮草文化体验地之一,是集皮草历史、文化、产品、应用、DIY于一体的创意体验园。梦想手工、貂刻时光、皮草鉴定等“十二坊”及匠行石、匠艺源、创意围栏、皮草文化大道“四景”,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游览体验。

皮毛产业规划(冀有特色皮都工匠坊)(1)

皮都工匠坊内陈列着不少老物件,这些工具见证了皮革制品发展的历史。长城网记者 李文培 摄

“尺子是皮匠最常用到的工具之一,大家抬头看到的就是一把尺子雕塑,我们称之为‘天地尺’。把它立于门头之上,时刻提醒我们衡量自己的行为。”

“这边像水车一样转动的是转鼓,它是传统制皮工艺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皮料与染料在转鼓中经过几个小时的旋转,经过长时间的浸染,才能确保皮料上色均匀美观。”

……

正在为游客介绍的,是皮都工匠坊董事长李如涛。只要有时间,他都会亲自担当讲解员,不厌其烦地把皮匠的手艺与故事,讲给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听。

皮毛产业规划(冀有特色皮都工匠坊)(2)

对于李如涛来说,皮都工匠坊门口的十四个字是对他的鞭策和激励。长城网记者 李文培 摄

今年50多岁的李如涛,是辛集皮毛世家——“万隆李”的第六代传人,他的祖辈早在清代就在辛集经营毛皮生意。从小看着祖父和父亲制皮,耳濡目染,在他20岁的时候就成了一位优秀的皮匠。

创办永佳皮草有限公司,拥有“澜天使”等多个知名品牌,身为中国皮革协会毛皮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辛集皮革商会副会长的李如涛却说,他不是生意人,而是手艺人。

“创建皮都工匠坊,就是凭着一个手艺人的初心。”李如涛回忆说,起初,整理资料,收集制皮老物件,规划设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皮都工匠坊从筹备到开放,历时五六年。

皮毛产业规划(冀有特色皮都工匠坊)(3)

记录着“历史”的账本。长城网记者 李文培 摄

“高投入,几乎零产出,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但辛集的皮毛业不只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不能在我们这一辈匠人的手上消失。我希望通过工业旅游,让更多人了解辛集,了解辛集的皮毛产业和皮毛文化。”李如涛说。

如今,希望正在逐渐变为现实——2020年,皮都工匠坊累计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每天,来自京津冀及周边省份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亲身感受辛集传统皮毛文化的魅力并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皮毛产业规划(冀有特色皮都工匠坊)(4)

皮贴画作品为手工制作,集绘画、雕塑、刺绣、剪纸等多种工艺特点为一体。画面色彩绚丽、细腻逼真,既有民间的古朴风格,又有近代的浮雕效果。长城网记者 李文培 摄

“辛集皮贴画被称为‘皮尖上的鲜花’,利用皮毛下脚料制作的图画精美逼真、栩栩如生,但知名度并不高。”李如涛介绍,在梦想手工坊,游客可以在专业匠人的指导下,亲手制作皮贴画。“当木匠遇上皮匠”“羊皮手绘包”“羊皮抱枕”等DIY体验也将皮毛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相结合,皮草玫瑰花、水貂戒指等艺术衍生品让人们了解不一样皮毛制品。

皮毛产业规划(冀有特色皮都工匠坊)(5)

琳琅满目的皮革制品。长城网记者 李文培 摄

此外,在产品展示区,派克服、貂皮大衣、皮毛一体外套等服装色彩明快、极富设计感,颠覆了人们对皮草的传统认知。“我原本以为皮草只适合中年群体,没想到也能这么青春亮丽。”来自北京的一名大学生游客对一件西西里岛图案的派克服爱不释手。

“我们组建了资深设计师团队,他们的设计更符合年轻客户的审美。我们希望通过多方面的革新与探索,让辛集的皮毛产业和皮毛文化更加广为人知,焕发出新的生机。”李如涛说。

本文来自【长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