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鲁迅的情感变化(道义解读鲁迅先生和少年闰土中的闰土)

前几天在网上见到了一篇名为《鲁迅玩伴闰土:57岁病逝后,留下5子,如今后代完成华丽转变》的文章,我一下被吸引了,赶紧点开来读,因为从小时候看了《少年闰土》的这篇文章后,好像再没有关于闰土的消息了。我很庆幸能读到作者这篇文章,也让我深刻了解了闰土的原型和鲁迅先生人生历程的结识以及他们后人还保持的情义,读之让人振撼感慨。读完后我在评论区做了评论,也鉴于我的感触太深,触动心弦,我于是决定把我的评论整理成一篇小文章发表出来以供读者阅览。

从闰土和鲁迅先生身上,我看到人生一世,晃然而过,有得意有艰难,唯有自强才是最要紧的。鲁迅那个年代,进步主义的文章都是存在破旧立新思想的,这源于近现代以来的哲学思想,本来进步思想是有它正面的意义的,但往往会全盘否定封建传统和思想。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世上其它文明古国都已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唯有我们中国延存了下来,而且已是复发了勃勃的生机,这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

少年闰土鲁迅的情感变化(道义解读鲁迅先生和少年闰土中的闰土)(1)

“封建”一词,从我懂事以来,印象中都是贬义词,我个人认为它还代表了规矩、传承和礼仪,所以我不认为闰土后来叫鲁迅先生老爷是封建社会困苦的生活让他变的麻木了,相反,我觉得那是一种良好传统礼仪的体现,起码在那个年代是。而接下来闰土打过招呼的默不作声,更证明闰土虽然穷困,却丝毫没有巴结逢迎的嘴脸,他之所以没有表现出小时候结识鲁迅时的那种活泼热情,也只是因为时过境迁,其实挚情犹在,不可以被朋友误会为谄媚。

闰土确实会感叹生存的艰苦,但却没有一点点自轻自贱的地方,是有尊严的活着的,这通过鲁迅要卖祖宅时叫闰土随便挑家具拿走,而闰土几挑了其中几套桌椅板凳也能看得出来,在困境中,他还是那样本份不贪便宜,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真可谓贫贱不能移,不能改变他的志气和气节。而后来闰土在极其困苦且是病危的情况下还不忘嘱咐他的孩子们要给鲁迅先生送一些干青豆去,那可是动乱不安的年代,甚至要冒生命危险,这足可以证明闰土对鲁迅先生的友情一直都是真挚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死之交,感人肺腑,甚至用感天动地来形容也不为过。

本来闰土在青年时都决定与鲁迅一起去求学了,但他的父亲突然生了重病,他为给父亲治疗,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家庭重担落到他一个人身上,再无缘去求学了,这也许是鲁迅先生最初想学医救国人的初衷吧!命运无常,此时的闰土也得了重病,已经是穷的无钱医治,最终身亡,年龄也才57岁,鲁迅先生恰也在闰土去世后的同年离世,这真的是一种因缘巧合。闰土的孩子在闰土病痛中的细心照顾也是他孝行的一种善报吧,面对病痛,他一声不吭,又反应出他的英雄气概。从少年闰土托自己的父亲给鲁迅送去一包贝壳和几根漂亮的羽毛,再到这临终托付,让人感慨万千,这是多么深厚的友情啊,在这茫茫人海,悠悠尘事,苦多乐少的人生,白驹过隙般短暂的岁月,有这样一位志同道合的挚友是何其有幸!

少年闰土鲁迅的情感变化(道义解读鲁迅先生和少年闰土中的闰土)(2)

还有要说的是,闰土那次在鲁迅的馈赠下还拿走了香炉和烛台,没有提到他要供奉什么,但我知道过去老一辈的家中是常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的。天地不用多讲,简说,君是君王,亲是父母双亲,师是老师、授业恩师。其实这些无论到何种年月,都不能称为封建迷信,恭敬是应该的。通过闰土身上的种种美德来看,他也一定是有正统信仰的人,不是歪门邪道。

最后要说的是,人民的处境,无论是安居乐业还是颠沛流离民不聊生,从古至今,也都是与国家元首和下面的官员有关。社会制度都是人制定的,我承认有落后的有先进的,但那都是抽象的,都是靠人去实行的。我为我做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我学到了优秀的传承和文化,面对祖国不断实现的盛世,面对这千年难遇的太平,面对从全民脱贫到共同富裕的憧憬,我感恩从领袖到大众创造的种种幸福和美好!我想说:“此生,无悔生于华夏家。”

少年闰土鲁迅的情感变化(道义解读鲁迅先生和少年闰土中的闰土)(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