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时期的病菌战(看点神奇的小儿锦)

抗日时期的病菌战(看点神奇的小儿锦)(1)

抗日时期的病菌战(看点神奇的小儿锦)(2)

在张家川,一种隐秘的文字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着,这就是传说中的小儿锦。小儿锦,是流传于我国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人民中的一种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汉语拼音文字,在张家川也被称为“小经”或“消经”,这种文字拥有36个字母,包括28个阿拉伯字母,4个波斯字母和4个小儿经独有字母,是根据汉语拼音的拼读方式,拼出的比较系统的一种文字。目前,张家川小儿锦主要分布在张家川镇、连五乡、太阳乡、胡川乡、川王乡、木河乡等。

抗日时期的病菌战(看点神奇的小儿锦)(3)

《元史百官志》记载,早在元朝,朝廷就专门设立了“回回国子学”,是用来学习研究回族语言文字的机构,教授“亦思替非文字”,也就是简单的小儿锦。在明代的《回回馆译语》与《回回馆来文》中发现的波斯语词汇的拼法,与现在小儿锦的拼法完全一致,因此可以断定,小儿锦的成熟就在元末明初,目前发现小儿锦最早的实物印证,就是现陕西西安大学巷清真寺内的一碑文。

抗日时期的病菌战(看点神奇的小儿锦)(4)

小儿锦文字与其他阿拉伯字母文字系统一样,从右向左读写,跟维吾尔族文字的写作方式相同的是在运用阿拉伯字母时,要求标出所有的元音。然而多数运用阿拉伯字母来书写的语言(如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仅标出长元音。小儿锦文字并不标出声调,这并没有导致日常使用中出现混淆。

抗日时期的病菌战(看点神奇的小儿锦)(5)

小儿锦可分为“经堂文”与“日常文”两类,“经堂文”是清真寺经堂里的学徒和阿訇来作简单笔记的小儿锦系统,“日常文”是回族用在日常记事、书信中小儿锦系统,可以说,小儿锦是回族对汉语拼音的一种贡献,在中国汉语拼音的创设历史上写下了最初的一页。清朝与民国年间,在民间念过经的回族人日常记事、通信往来时,大多采用这种文字。

抗日时期的病菌战(看点神奇的小儿锦)(6)

在革命战争年代,小儿锦为传递红色情报,掩护地下党,保护敌占区党组织作出很大的贡献。一个名叫沈遐熙的回族人,就巧妙地将“小儿锦”运用到了情报工作中。沈遐熙,江苏南京人,解放后,先后担任清水县第一任书记,县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等职务。根据相关资料记载,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根据新的形式,中共甘肃工委决定在张家川回族聚居区开展党的工作,同年12月,沈遐熙受中共陇东地委委派到张家川开展工作,开创了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小儿锦”传递信息情报的先例。

抗日时期的病菌战(看点神奇的小儿锦)(7)

当时,沈遐熙经常用“小儿锦”传送党内的文件、信息、情报。有几次被敌人抓住,从他身上搜情报,搜出来的却是用“小儿锦”书写的文字,敌人无一人能看懂,最后只好把沈遐熙放了。脱险之后,他又继续完成了上级党组织交给他的各种任务。在当时,“小儿锦”为传递红色情报,掩护地下党,保护敌占区的党组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抗日时期的病菌战(看点神奇的小儿锦)(8)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人已经不再依赖小儿锦进行记事、交流,但小儿锦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字,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仍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价值,好在还存在着一些人一直在坚持传授小儿锦的相关知识。当地政府也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程中,对张家川这种特有的文字的保护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投稿邮箱:343254522@qq.com

须知:非遗项目、图片、视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