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所大学是怎么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

中国古代百姓主要分为四个阶层:士农工商。其中"士"这一阶层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到中国封建王朝的结束,虽然身份有了一定的转变,从依附于权贵的谋士到封建王朝的统治阶层之一,他们一直参与着中国的历史转换。但是如果让他们选,最想回到那个时代?估计他们很多会像回到春秋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为什么呢?

世界第一所大学是怎么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1)

第一,稷下学宫的产生背景

1.养士之风兴起

因为在春秋时期的齐国都城临淄,诞生了世界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稷下学宫。这个学校不仅仅是第一所大学那么简单,还是个几乎让很多中国古代读书人都向往的学校。因为它倡导学术自由,给了学生最大的自主权。

而它的时代背景也很有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诸侯国割据,各个国家都是在公开的兼并土地,为自己的国家谋求利益。于是渐渐的兴起了养士之风。《说苑·尊贤》记载:"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答客难》中甚至有:得士者昌,失士者亡。都直接的说明了"士"在当时的重要性,而养士的人以战国四君子为著名人物。

世界第一所大学是怎么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2)

比如孟尝君,《战国策》有这样一段话: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可见门客很多的孟尝君,甚至允许冯谖这样他觉得可能没什么用处的人来投靠他。当然最好冯谖用自己的智慧为孟尝君,制造了三窟,为孟尝君保住性命,挣得地位,这也是门客们的作用之一。

世界第一所大学是怎么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3)

2.百家争鸣

因为各个诸侯国开始公开兼并,开始自己的争霸之路,养士之风兴起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学派的兴起,对于当时的乱世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大家十分熟悉的:道、 儒、名、法、墨、阴阳、小说、纵横、兵家、农家等等。学派林立,以天、地、人、礼法、王霸霸、利益等等,对于诸侯各国争霸的一切相关的事情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思想上得到大的爆发!司马光《稷下赋》中这样评价这个现象:

"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它的名字就是"百家争鸣"!

世界第一所大学是怎么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4)

第二,稷下学宫的产生条件

1.政治条件

诸侯争霸,导致当时有类似于后世藩镇割据的现象,各个诸侯国纷纷为了谋取自己国家的更好未来,而不约而同地实行一些措施,比如上文提到的:养士之风。在子思的《子思子》中记载:

"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凶之秋也"。

直接说出养士是为了聚集人才,而人才是兴国之根本,是实现霸业的根本。

世界第一所大学是怎么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5)

2.经济条件

稷下学宫在齐国被创立,并不是偶然的。当时的齐国被称为"四塞之国",当时虽然是乱世,但是齐国的生产环境很安定,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很稳定。特别是当时的立国之本农业!

《管子·海王》记载:

"桓公曰:然则吾何以为国?管子对曰:唯官山海可耳。"

在郭沫若的解释中,"官"的意思就是"管",管山是指管制矿业,管海是指盐业。但是山上有什么山?有矿产,矿产是可以用来炼制金属的。《国语·齐语》记载管仲的话: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

"金"自然指代各种金属,而"美"的意思是好的、上等的,"恶"的意思是坏的、下等的。所以管仲的意思是上等的"金属"用来铸造剑、戟这样的兵器,下等的金属就用来铸造铁犁、锄具这样的工具!"铁犁牛耕"就是诞生于春秋时期的。

世界第一所大学是怎么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6)

冶铁技术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业发展,我国古代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发展良好,使得粮食可以支撑养活士这样庞大的群体,社会分工明确,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孟子》记载:

"故仁人在上,则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士大夫以上至于公侯莫不以仁厚知能尽官职,夫是之谓至平。"

世界第一所大学是怎么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7)

第三,稷下学宫的性质

政治成熟,经济条件发达的情况下,稷下学宫在齐国的都城临淄诞生了,它是一座官方合办的学校,但是它的运行却是私人的人,所以稷下学宫是一个公私合营的学校。而且还是个制度非常完善的学校,它甚至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其中记载了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世界第一所大学是怎么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8)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无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饬。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

从待人接物,到道德要求,甚至于服饰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可见制度的完备。

世界第一所大学是怎么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9)

第四,稷下学宫的特点

除了制度完善外,它还很有特色,《史记·田敬仲完列传》:"不治而议论";《盐铁论·论儒》:"不任职而论国事"指稷下学宫的学生可以在没有担任官职的情况下,被允许参政议政!足见它的自由学术氛围!

不仅如此,稷下学宫中的学生还受到了很大的礼遇,比如,徐干《中论·亡国篇》记载:

"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

尊重士,给他们恩宠,可见士的地位有所提高。《风俗通义·穷通》说:

"齐威、宣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皆世所称,咸作书刺世。"

不仅给他们尊重和良好的待遇,甚至还让他们著书立说讽议朝政!

世界第一所大学是怎么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10)

《新序·杂事》也有对这一现象的记载:

"稷下学者喜议政事。"

《史记·孟荀列传》说:

"自邹衍与齐之稷下学者……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

都说明稷下学宫的学子是被允许参政议政的,而且著书立说也不被禁止,甚至政府站在官方的立场,支持他们评议时政,著书立说,可见学术自由!

第五,稷下学宫历史意义

1.稷下学宫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的发展

稷下学宫以官私合作的形式,创建了一个当时最大规模的学校,并且给学生以自由,不要求学生必须尊奉某一家的学派,允许他们自己选择自己倾向的学说来听取他们的授课;反推之,没有规定只能有一家学派来给学生授课,而是允许各家学派都可以进行授课,宣传自己的学说,给了师长以自由。极大地促进了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

世界第一所大学是怎么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11)

2.稷下学宫展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稷下学宫是一个平台,一个允许展示古代知识分子能力的平台,促使着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门派,并为了自己信奉的学说而努力宣讲!这极大地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没有限制、桎梏,让真正有才华、思想的人发光发热!不会像后世封建王朝一样,被禁锢思想,因为言论、文字而被问罪,春秋时期实在是士人的黄金时代,稷下学宫更是士人的理想国。

世界第一所大学是怎么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大学)(12)

3.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稷下学宫的创建时间是春秋时期,当时秦朝还没有统一,算是中国历史的早期,但是就已经形成了严明、规范的制度,对老师、学生都有严格的规定,更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政府的开放态度,没有官教合一,也没有无故问罪于人,实在是为后世的教育树立了一个典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