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区在哪个城市(临安区来历)

吴越武肃王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吴越开国国君定都临安府(“南宋府”),即今杭州,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临安区在哪个城市?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临安区在哪个城市(临安区来历)

临安区在哪个城市

吴越武肃王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吴越开国国君。定都临安府(“南宋府”),即今杭州。

现今临安位于浙江西北部,距杭州30.5公里、上海250公里、黄山140公里。全市总面积3126.8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199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53亿元,1994、1995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跨入了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行列。临安历史悠久,英才辈出。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方土地上繁衍生息。秦、汉时这里开始有县治,公元280年正式定名为临安县。在漫长的岁月。

现今临安(包括於潜和昌化),可以追溯到十万年前,临安有行政区划以来的历史,从汉武帝开始,距今有2000余年,且在北宋以前,三县名称及行政区划多有调整,北宋以后渐趋稳定。

由来:在1958年,余杭(小县)并入临安;1960年昌化县(含於潜)并入;1961年余杭县又分出;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改为“临安市”。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市改为杭州市第十区。在原三个小县中以於潜建置较早,昌化为晚,现按建置时间分别叙述。

一、於潜,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建县,属杨州郡十七县之一。当时称於替,到后汉始加水作“潜”。到隋曾作“@”。中国著名地理志《水经注》:“於潜县紫溪水出县西百丈山,即潜山。”传说尧时洪水泛滥,此山入水中,犹露百丈,故名潜山或百丈山(即今昌化百丈山)当时昌化未设县,属於潜县境。还见《隋书·地理志》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临安西部曾并入於潜县。当时置余杭郡,领“於潜县”境内有天目山、石镜山。故难怪苏轼在《於潜女》诗中有“苕溪杨柳初飞絮”句。到唐武德七年(624)置潜州、领於潜、临水二县。八年因水路不通,废潜州、临水於潜迹属杭州。据《於潜县志》载:“潜州城在丰国后乡,县东七里九十步,旧迹久废,地名‘城岭’”。又见《新唐书·地理志》:“唐垂拱二年(686)分於潜,置紫溪县,不久改称‘武隆县’”。紫溪县治在“城后”城废,塔在塔山,地名现仍沿用。

於潜县1949年5月29日解放。1958年并入昌化县,1960年与昌化县一起并入临安县。

建国后,1950年6月,原长乐乡即印渚,南堡、保安坪等地划归分水县;1953年9月新登县画龙乡的严家山等八个自然村划入藻溪乡;1954年6月新登县方里村汪家坞、牛郎山(7、8组)划入肇村乡平越村;1955年5月分水县联合乡第四村横坞,外深洞划入青山(现改马山)乡。

二、临安县: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分余杭,於潜部分地置临水县,治在高陆(即今高乐)依岗筑城、临猷溪水,故名临水,属吴郡。到晋太康元年(280)始称临安⑥。自晋以来,临安县的建置有二度省并;县名亦有多次更改。如武德七年(624)分於潜复置临水县;武德八年(625)因船不通(指杭州至潜州)拆潜州,省临水,以於潜来属;此为於潜县析置,属潜州,一年后又废,并入於潜县。垂拱四年(688),巡抚使狄仁杰奏,复置临水县;至唐光化三年(900),复改为临安县;到梁开平二年(908)八月,钱镠奏改安国县和衣锦军。至宋太平兴国三年(978)钱弘俶“纳土归宋”后,复改临安县。从此后县名无改。至宋景定三年(1262)县治才从高陆迁至西墅保锦山下。后因苕溪改道,明洪武初(1368)移至东市太庙山右,即今址。

1949年5月4日由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游击支队,天目办事处,天目大队和平解放了临安⑦;1958年余杭县并入临安;1960年9月1日又并入昌化县(含於潜);1961年的3月1日将余杭、仓前等七个公社划归杭州市钱塘联社即今余杭区;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改为临安市。

解放后1956年2月原山川、凤凰二乡划归孝丰县;余杭县于1956年6月将长乐乡风笑岭自然村划入横畈乡湖山村;1960年4月余杭公社坎头大队,划入亭子公社(后改青山);1961年3月余杭公社划出,坎头仍留临安。

三、昌化县。在唐垂拱二年(686),析於潜置紫溪县;万岁通天元年(696)改称武隆县⑧(含武氏兴隆之意)。其后县名有多次变更;到神龙元年(705)正月大臣张柬之乘武则天病,拥太子显(为武则天所生第三子)杀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中宗复位,二月,复国号为唐。尊则天为大圣皇帝。十一月则天卒,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也改“武隆”为“唐山县”,以志“唐祚复兴”之意。未久唐为后梁所灭;唐山县属钱镠开创的吴越国所辖,改唐山为“吴昌县”。其后又改为横山等名,而以“吴越昌盛”之意的吴昌县为时较长。到宋太平兴国三年,吴越国王钱弘俶“纳土归宋后”,宋当然要取“吴昌”而“化”之。自此后昌化县名再无变更。

1949年5月28日上午8时在朱录朝家由李去非等7人商定以“昌化人民自救会”名义贴出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的安民告示。当天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36师106团副团长宋崇魁率领二营和浙西游击支队(部分)由郑鑫带领配合下从河桥渡河进入昌化城,解放了昌化。

民国时期昌化县境有过变动。

民国20年(1931)经行政院批准,将昌化县的荆州庄(乡)即上胡家全部划归安徽省绩溪县管辖(该乡有“小九华山”风景区);将绩溪县上唐庄全部划入昌化县管辖;西以绩(蕨)岭,东北以石灰岭、中以浪广岭一带山岗为界。后因上塘庄岭脚下村不愿归昌化,于民国25年(1936)又呈文行政院批准仍归安徽省绩溪县管辖。

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改为“临安市”设立县级临安市,以原临安县行政区域为临安市行政区域。

2017年9月临安撤市设区,开启了临安发展史上新的篇章,描绘出临安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临安主动顺应发展新常态、展现新作为,积极融入杭州大都市,奋力推进城市国际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