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石拱桥(千古名桥赵州桥)

如一条彩虹般,横跨洨河之上,它以优美的身姿屹立1400多年,至今仍然吸引着慕名前往的人们。建造于隋朝开皇年间的赵州桥,以其年代之久远、构造方式之巧妙闻名于世,是世界上现存最为古老、完整的石拱桥。

赵州桥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石拱桥(千古名桥赵州桥)(1)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赵县在隋朝称赵州,故名。宋朝皇帝哲宗赐名“安济桥”,寓意为“安度济民”。另外,因为整座桥都用石块砌成,所以当地民众又称之为“大石桥”。具体的建造时间史书上没有记载,据学者研究可能是在隋朝开皇中期(591年—599年)建造完成。

赵州桥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大桥建造在洨河之上,全长50.82米,跨径(两侧桥墩之间的直线距离)37.2米,拱券高7.2米,桥面宽9米,是一座单孔敞肩式石拱桥。整座桥全部用石块建成,共用石料上千块,每块重量都在一吨左右。桥面两侧由42块石栏板制成护栏,上有雕刻精美、造型灵动的龙形、花鸟纹饰。

隋朝时期的河北赵州(今河北赵县),是北方的交通要冲,从洛阳陆路达到涿郡的必经之路。位于赵州城南西北、东南走向的洨河,河面宽阔,严重影响了来往的行人及客商。有鉴于此,隋朝著名工匠李春,主持建造了这座“大石桥”。关于李春,除了他是赵州桥的建造者这点外,其他的信息后人一无所知,这位杰出的桥梁专家甚至没有在史书上留下名字,人们是通过唐朝中书令张嘉贞所写的一篇文章,才知道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所建。

【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试观乎用石之妙,楞平碪,斗方版促郁縬,穹隆崇,豁然无楹。吁可怪也。———唐·张嘉贞《石桥铭序》】

赵州桥之所以著名,除了建造时间早外,更在于李春在造桥技术方面的多项创新。隋朝之前修建拱桥,多是“实肩拱”,即桥拱形结构的两端为实心构造。李春对这一筑造方法进行了改良,使用“敞肩拱”的设计结构。在一个大拱为主体的基础上,于大拱肩部再各建造两个小拱,所以全桥一共5个拱券。大拱和小拱所用的券石都是并列砌筑,小拱由27或28道券石砌成,券石宽度在25-40厘米之间。这种并列砌筑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拱形结构中较为常用,由于各列券石之间为平行并列结构,之间并无密切的联系,为了增强其稳定性、一体性,李春使用了一些横向勾连的方法,起到了加固的作用。

隋朝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历经1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又有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考验,但它依然屹立不倒,这足以成为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在欧洲,直到14世纪才有了小型的石拱桥,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石拱桥建造技术领先欧洲近800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