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杨三姐告状表演人才培养结硕果(评剧杨三姐告状表演人才培养结硕果)

8月20日—8月21日,由中国评剧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评剧经典保留剧目《杨三姐告状》表演人才培养”,迎来了意义重大的三场汇报演出。参加本次培训的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个评剧院团、艺术院校,30名具有一定专业基础和舞台实践经验的评剧从业者,集体登上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的舞台,将近两个月学习的成果进行演出展示,并接受了众多戏曲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检阅和点评。

评剧杨三姐告状表演人才培养结硕果(评剧杨三姐告状表演人才培养结硕果)(1)

《杨三姐告状》演出剧照

《杨三姐告状》作为中国评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承载着评剧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智慧和艺术精髓。中国评剧院成立后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次对其加工修改,使之进一步提升艺术品质。80年代再次整理提高并拍摄成戏曲电影,由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搭档赵丽蓉老师将其唱红祖国大江南北。在评剧艺术人才匮乏的当下,培养年轻的新派演员尤为重要。《杨三姐告状》作为“新(凤霞)派”代表剧目,同时作为评剧事业黄金时期的艺术结晶,具有非常重要的传承价值。

该项目自今年7月中旬开班,通过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观摩学习等形式进行了全面的传承。该戏原排导演张玮老师在开班第一天就为学员们详细介绍了当年的创排情况,进行了细致的人物分析。张德福先生从表演和塑造人物的角度为学员讲授了一堂精彩的大师课。谷文月先生亲传“杨三姐”这一角色,授课期间与学生同吃同住,忍着腰腿的病痛亲自为学生示范动作、讲解人物,几次险些跌倒。张秀兰和刚立民两位先生已经70多岁的高龄,43天与学生在排练场将人物的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口传心授。齐建波、孙路阳、李妮三位授课老师带着学员潜心研究和分析人物,揣摩角色的身份、性格、经历和心理过程。张剑冰、杨杰两位演奏师也不遗余力地倾囊相授。表演课程之外,中国评剧院还邀请到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王强和副教授王九成带领学员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所有授课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为戏迷观众奉献了原汁原味的新派经典《杨三姐告状》。

评剧杨三姐告状表演人才培养结硕果(评剧杨三姐告状表演人才培养结硕果)(2)

《杨三姐告状》演出剧照

参与培训的艺术家们表示,教授《杨三姐告状》的过程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艺术淬炼的过程,艺无止境,经典更值得反复探究。一个多月前,这些演员、演奏员带着对评剧艺术的困惑和求知的渴望来到中国评剧院,通过培训学习,每一个学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舞台上绽放了属于自己的光彩。戏曲艺术的学习像是一场苦行僧的修炼,要有一颗热爱评剧的心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做到尽善尽美。

张德福认为,剧目和人才是一个剧种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杨三姐告状》表演人才培养三场汇报演出,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评剧青年演员,特别是其中的8位杨三姐,演得都很到位、精彩。谷文月称赞30位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都非常努力刻苦,互帮互助、互相提携,每位学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国评剧院注重塑造人物,有行当但不拘泥于行当,希望学员们带着中国评剧院排练演出的优良传统,回团之后继续学习,提升自我。

此次培训对于经典剧目传承和青年艺术人才培养都起到了助推作用。第三场汇报演出后,现场的观众朋友共同见证了授课老师杨杰的现场收徒仪式,通过培训,评剧艺术得以薪火相传。四十多天的学习教授给学员的不仅是一出戏的唱、念、做、打,培养起来的也不仅限于这30位学员,而是通过这一出戏,由点到面、举一反三,通过他们的学习和带领,从而促进全国整个评剧艺术的提高和进步。

评剧杨三姐告状表演人才培养结硕果(评剧杨三姐告状表演人才培养结硕果)(3)

授课老师与演员大合影

中国评剧院发挥了全国评剧院团的引航者作用,以经典保留剧目《杨三姐告状》为范本,开展全国表演人才培训班,储备了优秀的评剧艺术人才,保护和传承了经典保留剧目和评剧流派艺术,同时对该剧的舞台呈现进行了规范化的调整,提高了评剧艺术的舞台表现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引导更多的观众关注评剧艺术以及民族传统文化。(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丽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