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

公元1553年正月十八,元宵节刚过三天,很多人还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回味,嘉靖懒洋洋地随手翻开了案桌上的一份奏疏。

看完以后,勃然大怒,桌子都掀了,“来人,把他抓起来,打进死牢。”

究竟是什么人,能把一向沉稳的嘉靖皇帝气成这样,完全不顾帝王的威严和平日里仙风道骨的形象?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1)

他就是被成为“大明第一狠人”、“明朝第一谏臣”的硬汉——杨继盛。

《三国》中关公刮骨疗伤,被人传唱百年,可如果你知道他做的事儿,你会发现关公都得称他一声“硬汉”。

【1】

公元1516年,杨继盛出生在河北容城县(今北河照村)的一户普通人家,家里很穷,虽没有到四面漏风的程度,但5岁之前,他没怎么吃过饱饭。

苦难,是杨继盛童年最大的回忆之一。

7岁那年,杨母去世,家里日子更加艰难。父亲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两个孩子,就寻思给他们找个后妈。

没想到有了后妈,杨继盛日子过得更难了,之前最多吃不饱饭,有了后妈以后还经常挨打。

放牛,是杨继盛当时最主要的工作。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2)

8岁那年,有一天他牵着牛回家,路上遇到了一个小孩子,年龄跟他相仿,拿着根木棍在地上写字。

那一瞬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击中了他的灵魂。

回家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想读书。”

后妈听完就冲他吼道,“老老实实放你的牛,家里哪有钱给你读书呀?”

连一向爱护他的哥哥也不屑一顾,“你才多大,读什么书?”

小杨继盛没有丝毫退让,“我这么小,就能放牛,为什么不能念书?”

父亲听完以后,叹了一口气。第二天在他出门的时候喊住他,“我跟你妈商量了,只要你不影响放牛,你就可以去旁听。”

从此以后,杨继盛开启了自己的“蹭课”生涯,因为没有交学费,他只能趴在窗户外面看着,忍受着那些VIP学生的白眼,然后一字一句把先生讲的课程记在心里。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3)

日夜背诵,直到滚瓜烂熟。

这样的日子他过了6年,最终才在父亲的坚持下,他光明正大地进了私塾。

在黑暗中呆久了孩子,一旦见到了一丝光明,就会想努力把它留住。在窗户外站了6年,杨继盛非常珍惜这个机会,用功念书,很顺利地考上了秀才和举人。

在明朝中举以后,就可以申请进入国家补贴的国子监(相当于国办大学),在这里杨继盛又考中了进士。

他被分配到了南京吏部,当了一个六品芝麻官。

明朝的南京相当于养老院,那边的官员已经习惯了“养老的节奏”,天天嘴上喊着“报效国家,体恤百姓”的口号。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4)

杨继盛画像

但喊归喊,做归做,谁也没把口号当回事儿,杨继盛不一样,这8个字是他从小接受到的“儒家思想”,早已被他刻在了心里,所以注定他的官场之路会不太平。

不久之后的一件突发事情,改变了他的一生。

【2】

1550年,蒙古俺答部落数次带兵入侵明朝北部边境,负责镇守此地的是大将军仇鸾。

这哥们儿是严嵩的同党,虽是武将,军事能力却很堪忧,打仗基本都是靠谈判,让他捞钱可以,要镇守边境就是白扯。

仇鸾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所以他想了一个好办法——开通马市。

他觉得只要跟蒙古人好好做生意,俺答就不会过来抢,边境就不会有战乱,他镇守边境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5)

俺答也是聪明人,知道自己的对手是个“水货”,于是表面上答应了,私底下却以次充好,并借着马市大开的机会带领军队一阵哄抢。

原因很简单:钱我不想给,可是货我又想要,知道你打不过我,那我为什么不直接抢呢?

仇鸾懵了,想谎报军情,但不知道被谁给捅到嘉靖那儿去了,得亏有严嵩罩着他,不然早就是打入死牢秋后问斩的下场了。

文武百官都知道仇鸾是个草包,但碍于严嵩(当时的内阁首辅,除嘉靖外的一号人物)没有人敢说什么,可杨继胜偏不惯着他,上了一封奏书《请罢马市疏》专门弹劾仇鸾。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6)

因为有严嵩的照顾,最终仇鸾不仅平安无事还向嘉靖告了一把杨继盛的黑状,把杨继盛贬到了甘肃临洮县当典史。

十年寒窗苦读换来了一个六品官,却因为一封奏疏,被贬成了编制外人员(在明朝,典史不算正式公务员 ),换做一般人,可能得寻死寻活,然后四处走动,并且发誓以后夹着尾巴做人。

但杨继盛就是杨继盛,被贬以后,他没有道歉,也没有四处走动,而是安安心心去做自己的典史。

他在当地兴办学校教人读书识字,还让妻子教当地妇女纺织技术,让别人掌握一技之长,因此颇受当地老百姓的拥戴,被人称为“杨父”。

不到一年时间,仇鸾跟严嵩闹掰了,严嵩向嘉靖参了他一状,把把仇大将军送进了诏狱,然后向嘉靖提到了杨继盛,说此人可以重用,于是嘉靖下令杨继盛官复原职。

可还没等到杨继盛走到南京,新的委任状再一次传来,他被调往京城担任兵部武选司一职(五品,兵部最富的职位)。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7)

杨继盛知道这一切都是严嵩在背后的帮忙,他应该对严嵩感恩戴德,因为在当时的官场,这几乎已经成了一条规定——帮你升官的人就是你的恩人。

可杨继盛并不这么想,相反他接下来还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

在官场待了几年的杨继盛慢慢发现,当时朝局黑暗,民生凋敝,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阁首辅严嵩的不作为。

严嵩光想着自己捞钱,却不愿意做事,于是上行下效,导致贪墨横行、一片混乱。

了解这一切之后,杨继盛准备弹劾他的“恩人”,为此他专门斋戒了三天。

他不是不知道弹劾之后的结果,基本就是下放诏狱、秋后问斩。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8)

只要太阳没从西边出来,就不会出现第2种结果,但他依旧一无反顾,因为他为官的信念就是:心系百姓,报效国家。

《道德经》第十八章有言:国家昏乱,有忠臣。

面对贪官,如果没有人敢直言进谏,那么要忠臣何用?

杨继胜坐在桌前,提笔写下了这封流传千古的名疏:

臣孤直罪臣杨继盛,请以嵩十大罪为陛下陈之!

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但真正让嘉靖气得掀桌子的并不是这份奏疏,而是奏疏结尾最后一句话。

“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问裕、景二王。”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嘉靖会有如此反应呢?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9)

因为明朝规定,藩王不可结交近臣,否则即按谋反罪处置。

而嘉靖最忌讳的就是这个问题,要不然他也不会听信道士的“二龙不可相见”之言了。

好在杨继盛意识到了危险,完美解释了这句话:“当今天下,除了二王,朝中还有人不怕严嵩吗?”

嘉靖很满意,但也没打算放过杨继盛,因为严嵩虽然贪,但是捞的很多钱基本都花在了嘉靖身上,骂严嵩就相当于在骂他。

于是,嘉靖下令将杨继盛廷杖一百。

廷杖最初起源于东汉,在明朝被发扬光大,通俗点说就是用木板子打屁股。如果实心打,80廷杖足以将人打死,身子骨差一点的60廷杖就得去地下报道了。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10)

挨过100廷杖,还能不死的极为罕见,可见嘉靖确实被气得够呛。

但杨继盛接下来做的事儿,才真正让他被世人称为明朝第一硬汉。

【4】

得知杨继盛要被打100廷杖以后,有一位同僚看不下去了,托人偷偷给杨继盛送了一副蛇胆,并叮嘱他在行刑之前以烈酒服之,如此可缓解疼痛。

杨继盛听闻,说了一句话,“椒山自有胆,何须蚺蛇哉?”(杨继盛号椒山)

就问你一句,猛不猛?

所有人都以为杨继盛必死无疑,因为在他之前没有人破过这个记录,但行刑之后杨继盛居然活下来了——当然,也只剩下了半条命。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11)

被打了半死的杨继盛被重新拖回了诏狱,一个潮湿阴暗,虫鼠横行,散发着恶臭的黑暗角落。

也正是在这个恐怖阴森的地方,杨继盛干出了一件耸人听闻,挑战人类生理极限的事情。

因为屁股都被打烂了,杨继盛只能趴着睡觉,某天半夜他被疼醒了,借着微光,他查看了一下伤势,被打的地方早已恶化感染,腐肉如果不处理,情况会更糟糕。

他决定给自己动手术,没有像华佗那样的名医,也没有人陪他喝酒下棋,他甚至连一把手术刀都没有。

他喊来了看守,让其帮忙点一盏灯,然后摔碎了自己吃饭用的碗,拿着一块碎片,一点一点地去刮腿上的腐肉。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12)

没有麻醉剂,没有助手,也没有消毒措施,虽然疼得满头冒汗,但他一声没吭,只是默默地重复着手中的动作,一下、一下。

一旁的看守早已吓得面无人色,常年待在诏狱,他见惯了狠人,杀人不眨眼的魔头,抢劫越货的强盗,但他从来没有见到任何一个人有如此之勇气,更何况杨继盛只是一个看上去弱不禁风的读书人。

腐肉很快被刮干净了,杨继盛开始用碎碗片,去截断附在骨头上的筋膜。

看守的双腿已经开始在发抖了,在此之前他见过无数恐怖的场面,听到过无数惊悚的声音,自问胆大如斗,但面对眼前这个镇定自若的文人,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跟震撼。

杨继盛不知道的是,在他决定给自己做手术的那一刻,他就注定会流芳千古。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13)

就这样,杨继盛活了下来,老老实实在狱中待了三年。

期间,严嵩费尽心机一直想处死他,但没有找到机会,因为嘉靖不同意。嘉靖只是不想管事,但不代表他傻。

因此严嵩也没办法,直到1555年,严嵩偷偷把杨继盛的名字放进了秋后问斩的名单里面,嘉靖一个疏忽了,就圈红了。

1555年十月初一,杨继盛英勇就义,年仅40,“大明第一硬汉”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临刑前,他留下了一句诗,向世人展示了他的信念和勇气: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5】结尾

杨继盛死后,被葬在了老家,出殡当天,全乡所有人自发披麻戴孝。万历十年,杨继盛后人搬至河北定兴,他的墓也因此迁到了定兴(今东引村卧龙岗)。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14)

清代顺治皇帝给予了杨继盛非常高的评价:在明朝所有的谏臣,杨继盛可排第一。

往后100多年,由于一些特定的原因,他逐渐被人遗忘,以至于他有一半的墓碑被随意丢弃在了公共厕所旁边…

历经磨难,矢志不移,是谓信念。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谓勇气。

明朝杨继盛的简介(杨继盛大明第一狠人)(15)

历史上正是有许多像杨继盛一样的“不识时务者”,中华民族才能毅然挺立在世界之林。

杨继盛,硬汉,向您致敬!

文: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