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剧片段(雷剧首次唱响香江畔)

雷剧片段(雷剧首次唱响香江畔)(1)

《梁红玉挂帅》剧照。

10月9日至11日,湛江实验雷剧团首次赴港演出,在香港新光戏院连演三场古装戏——《珍珠塔》、《梁红玉挂帅》和《浪子回头》。

初来乍到的雷剧,以其独有的艺术风格和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征服了香港戏迷,好戏连台,场场满座。雷剧这种全国稀有剧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终于登上了香港这个窗口舞台,并且发光发亮!

雷剧片段(雷剧首次唱响香江畔)(2)

《梁红玉挂帅》剧照。

演出:60岁林奋再演《梁红玉挂帅》

赴港演出的三场戏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珍珠塔》讲述了家道中落的方卿千里投奔姑母,被势利姑母冷言嘲讽后受表姐赠塔,经过失塔、遇樵夫、高中状元、乔装试姑母等,最终喜剧收场。

《梁红玉挂帅》讲述了宋代巾帼梁红玉为抗金兵,严明军纪,执法如山,劝夫明义,精忠报国的故事。

《浪子回头》讲述了贾府公子金龙因嫖赌败尽家业,气死老父,被迫远走他乡,其妻玉霞女扮男装离家寻夫的感人故事。

《珍珠塔》和《浪子回头》都是湛江实验雷剧团下乡演出的“人气”剧目,生活气息浓郁,有人情味,深受群众欢迎。这两部戏由黄桂、唐金凤、李美乔、徐娇艳等青年演员表演,而另一部戏《梁红玉挂帅》,则由雷剧名角、国家一级演员林奋担纲主演。

2002年,林奋版的《梁红玉挂帅》进京演出,为她捧回了中国戏剧梅花奖。14年后,年过六旬的林奋再演《梁红玉挂帅》,是为了保证香港演出的质量。1955年出生的林奋,宝马未老,上妆后往舞台上一站,整个人都在闪着艺术的光彩,强大的气场和精湛的技艺,她一开腔就征服了香港戏迷,尤其是第六场,当爱子中敌诡计,丢失粮草,她把梁红玉内心护子乱法还是报国执法的纠结演绎得淋漓尽致,表演令在场观众动容,许多人都在暗暗拭泪。表演结束后,戏迷们迟迟不愿离开,给林奋献花、合影。

“是雷剧把我们带到了香港舞台,还是我们把雷剧带到了香港舞台?”在后台,林奋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在狭窄的走廊迈了几大步——能把雷剧扶起来,带出去,让更多人认识雷剧,让雷剧在更多的大舞台发光,一直是她的梦想。

雷剧片段(雷剧首次唱响香江畔)(3)

观众席人头攒动。

反响:好戏连台,香港戏迷连称“好看”

雷剧初来乍到,香港戏会不会迷接受和认可?听不懂雷州方言,香港戏迷对此会不会买账?刚开始,这也是湛江实验雷剧团每个人心中的一块石头。

第一场开幕前半个小时,新光戏院前的戏迷已排起了长队,等待购票看戏。林奋在后台探出头来,看到人头攒动的观众席,心中的石头已经落了地:“没想到有这么多观众!”

北角是香港的老城区,聚居着许多福建人,有“小福建”之称。记者留意到,前来看戏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有说粤语,也有福建语和潮州话。在和戏迷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们虽在语言上只能听懂几成,但因有字幕,并不影响理解剧情,“雷剧很多地方和粤剧相似,语言又像闽南话和潮州话,看起来很亲切,音乐也很好听。”

记者问身边一位说粤语的戏迷:“您之前看过雷剧么?”

“没有,广东省粤剧院院长丁凡推荐说值得一看,便专程过来买票看看。”该戏迷说。

“感觉怎么样?”中场休息时,记者再问。

“好看,丁院长没推荐错,另外两场还要来。”该戏迷毫不犹豫地说。

一位姓周的资深戏迷听说有雷剧来表演,尝试着买了第一晚的票,觉得好看,中场就出去买了第二场和第三场的票:“我看戏已二十几年了,只要好看的戏,不管什么剧种我都喜欢。雷剧唱腔好听,音乐好听,演员的演得也好,如果你们演五晚,我也会看五晚。”

像周女士一样,不少戏迷三晚都来捧场。会看戏的香港戏迷接受了雷剧,并且毫不吝惜他们的掌声,看到精彩处,掌声四起。

雷剧片段(雷剧首次唱响香江畔)(4)

雷语是特色,不是“走出去”的樊篱

雷剧首次赴港演出,得到了湛江市政府和省内艺术界人士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首场演出,从湛江走出去的粤剧当红文武生梁兆明携妻专程前来探班,并登台为戏迷介绍雷剧;第二场演出,国家一级化妆师方老师专程从广州赶来探班,并为好友林奋化妆;广东粤剧院两位退休的前辈也从广州过来探班,他们当年的几位弟子都在剧团,且参加了演出——得道者多助,这是雷剧人坚守和对艺术追求的结果。

湛江雷剧赴港演出,有利于开拓雷剧演艺市场,向外宣传雷剧艺术,提升湛江雷剧的知名度。然而,很多人担心雷语会是雷剧走出湛江的一道樊篱,认为雷剧走不出雷州半岛。郑彩虹是一位资深的戏迷,听广东粤剧院的朋友推介雷剧,专门邀上一批戏迷赶来给雷剧捧场。她认为“雷语不会是雷剧走出去的一个障碍”:“香港是内地剧团通往海外的一个窗口,每年在香港舞台上演出的剧种和剧团很多,除了粤剧还有潮剧、京剧、川剧、昆剧、琼剧等,很多剧团都是在这里被发现、被认可,然后走到海外华人地区演出。”

其实,雷剧起源于雷州半岛,属于闽南语系,语言近似潮州话、海南海和闽南话,音乐唱腔由雷州姑娘歌演变而来,表演风格大量吸收了广东粤剧艺术成份,这种兼容性,让雷剧更容易被戏迷接受。在刚结束的第三届岭南民俗文化节民俗研讨会上,民俗专家曾一再强调:“不要嫌弃民歌、地方戏曲中的方言,觉得土,这土恰恰就是特色,一定要保留。”

雷剧要走出湛江,雷语是特色还是攀篱,关键还得看如何推动和运作。一些热心的香港戏迷表示,希望雷剧还能到港演出,并建议称:香港每年都有很多文化表演,由香港政府的康文处负责邀请表演团队,雷剧可通过当地政府与香港康文处对接,争取被列入邀请之列。当然,如果有老板赞助赴港表演也不错。

赴港演出是一次尝试,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