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庐州要改名合肥(庐州与合肥地名关系浅析)

为什么庐州要改名合肥(庐州与合肥地名关系浅析)(1)

近来网上大量流传一些古今地名对比,几乎都认为合肥古称庐州,并且列入改名最失败城市之一。作为一个合肥人,我很想澄清一下,合肥和庐州不是一个概念。

传说夏禹分天下为九州,铸九鼎,华夏版图初定。这是最早关于九州的概念,但只是个模糊的大区域概念,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其后漫长的三代时期,都没有州一级的行政单位,而是诸候或方伯。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的是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也没有州的行政区划。这套行政体系很好的维护了中央集权制。而州一级的行政划分,对于刚刚统一天下的秦朝来说,是不利于统治的。

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提高税收,加强对地方的管控,分天下为十四州,并设置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官员。这些刺史只是监察官员,没有行政和军事权力(相当于纪检部门),地位也远不及地方郡守。当时郡守是俸禄两千担的官员,而刺史才六百担,可见一斑。

但刺史必竟是中央官员,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地方郡县长官哪敢得罪。刺史们于是就在地方上狐假虎威,作威作福。长此以往,刺史就逐渐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力,且愈演愈烈。至东汉后期,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汉灵帝于是改刺史为州牧,取意“牧民于州”。然而天下分崩离析,州牧、刺史各自为政,专擅州务,甚至排斥朝廷派来的州牧,开始父子世袭。至此,州已经事实上形成了一级行政单位,地方上形成了州郡县制。而州刺史(牧)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一跃而成为省部级官员。

州相当于今天的省级单位,郡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都不是城市概念。一般来说,由于政治、经济、人口等原因,越靠近中原地区的州郡越小,而偏远地区则越大。如荆州包括了今天的湖南、湖北以及河南、江西、贵州部分地区,而青州才相当于半个山东省。(其实今天也是,西北大,东南小。)

至南北朝时期,为了拉拢士人,争夺人才,大量分封州郡长官。于是原来的州就被拆分,最多时北方分出了一百多个州,有的名为州,差不多只领一个郡的属地。庐州,就是这个时候从扬州拆分出来而成立的。

到宋以后的庐州府,已经是地级市的概念了。合肥则长期是庐州府所在地。

为什么庐州要改名合肥(庐州与合肥地名关系浅析)(2)

合肥,东淝河与南淝河交汇于此,故名“合淝(肥)”。据《庐州府志》载:秦置合肥县。说明合肥作为一个地名,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史料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且没有史料表明,合肥曾改过名字。东汉末年,许攸(坑死袁绍那位)曾欲立合肥候为帝。三国时期有张辽守合肥,威震逍遥津。这些都是见于史料的。

合肥基本上一直隶属于扬州。这里扬州不是指今天的扬州市(扬州市原名广陵)。今天的很多以州为名的市,都是原来州的治所而保留了州名。如荆州、扬州、徐州、兖州、青州、广州(原交州治所番禺)。

由于战争或政治等原因,州郡的辖区、治所并非一成不变的。如扬州的治所除广陵外,也曾在合肥和寿春。如刘馥在任扬州刺史时,就以合肥为治所。合肥隶属于扬州九江郡,也曾隶属于庐江郡和淮南郡。同理,九江郡不同于今天的九江市,庐江郡也不同于庐江县。行政区划的变动,也是导致一些历史名人归属争议的原因。如周瑜是舒城人,隶属庐江郡,但不是今天的庐江县人,更不是合肥人。判定历史人物的归属,应以出生地为唯一标准。州郡省市(地级)虽然常变,但城市是相对固定的。

结论:我们今天说的合肥,其实包涵两层意思。作为一个城市(自然概念),合肥从没有改过名称。作为一个地级市(行政概念),大致相当于庐州府。而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则与历史上的扬州治所地位相当。

为什么庐州要改名合肥(庐州与合肥地名关系浅析)(3)

声明:本文纯属个人见解,不严谨,不准确,方家多包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