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的防护办法有哪些(职业防护不可忽视)

案例来源

职业病的防护办法有哪些(职业防护不可忽视)(1)

我们是基层医院的肿瘤科,一天,轮转护士小A找到护理部,说想调换一个科室,问及原因,护士小A说,最近科室里来了一位放射性粒子植入的肝癌患者,而自己正好发现怀孕了,为了怕引起胎儿的畸形,申请调换科室。护理部主任了解情况后为小A调换了其他科室。那么这种粒子置入的患者护理时到底需注意什么呢?肿瘤科还有那些患者护理时需注意放射防护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查阅了一些文献。

1、什么是粒子置入?

125 I 粒子植入是在组织间永久性植入125 I 粒子,利用粒子源产生的 X 射线、γ射线对肿瘤进行持续性照射以杀灭肿瘤细胞的方法 。125 I 植入组织后主要产生γ射线,半衰期59.6d 。

2、除了放射性粒子置入患者,还有哪些患者具有放射源的特性?

(1)接受完ECT检查的病人,即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检查。

(2)接受完PET -CT 检查的病人,即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职业病的防护办法有哪些(职业防护不可忽视)(2)

3、具有放射源特性的患者如何防范?

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并咨询了核医学科大夫,得出如下结论:

职业病的防护办法有哪些(职业防护不可忽视)(3)

4、放射防护的三原则

(1)缩短接触时间:由于接受辐射的剂量会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累积,所以缩短接触时间可以有效减少辐射总量。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尽量减少接触频率,提高护理操作的效率,缩短每次接触的时间。

(2)增加接触距离:做好病人宣教,尽量限制其活动空间,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专门的病房,配备对讲机等通信设备。医护人员在安全的辐射距离内同患者交流,必须近距离接近患者的操作,要穿防护服、防护围脖、防护帽;必要时病室内备防护屏风。

(3)屏蔽辐射:辐射通过物质层时,由于电离碰撞或其他作用过程而被吸收,射线强度被减弱,所以在病人与周围人群之间放置特定材料的屏蔽物品能有效阻隔辐射。

有研究指出接受125 I 粒置入的患者用0.18mm~0.25mm铅当量的橡胶布覆盖可以屏蔽 90%~99% 的辐射剂量;

有研究指出为接受 18 F-FDG注射的PCT-CT检查的患者操作时需穿4mm 以上的防护装置。

职业病的防护办法有哪些(职业防护不可忽视)(4)

5、护理措施

(1)有效的医护沟通:接诊医生询问患者病史后,对有放射源特性的患者及时与护士长沟通,在病历夹子上给出文字提示。

(2)组织培训:护理人员参与科室的前沿知识的学习,鼓励护理人员对患者评估时增加既往史的评估。

(3)交接班:责任护士与倒班护士做好交接,重点交接特殊患者。

(4)增加防护用具:作为基层医院的肿瘤科室,以往根本没有配备防护衣帽,二、三级医院优质护理评价细则中1.3.3中要求护士能获得与其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与医疗保健服务。

(5)放射防护培训:

张小萍,钟就娣,何杏勤等的研究《肿瘤医院护士对放射性粒子辐射认知度和防护行为的调查》中提到护士对放射性粒子置入患者的放射防护知识认知度较低,所以加强培训迫在眉睫。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是放射辐射防护的三原则,其中屏蔽防护是防止辐射危害的最重要措施。在为体内植入过放射粒子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护士穿戴好防辐射衣裙以及在患者粒子植入部位的体表覆盖辐射防护垫,是减少护理操作过程中受粒子辐射伤害的有效措施。

(6)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对核素检查完毕的患者或粒子植入后的患者建立宣教制度,提高患者活动范围及穿戴防护衣裙的自觉性。核素检查完毕的患者要多饮水,促进排泄,排泄物要排到专用的厕所内。

参考文献:1、张小萍,钟就娣,何杏勤等《肿瘤医院护士对放射性粒子辐射认知度和防护行为的调查》。中国护理管理。2013年1月15日第13卷第1期。2、胡佳佳《肿瘤科护士常见放射性职业暴露及相关防护》全科护理 2015 年 11 月第 13 卷第 32 期(总第 377 期)。

3、邱圣红,刘朝阳,梁志娴等《肿瘤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调查与对策》临床医学工程。2015年3月第22卷第3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