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凝辉百年江湖3(残雪凝辉.哈尔滨百年江湖3)

山东,太行山之东。齐鲁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剽悍,自古以来就不乏义薄云天志士,历史上有名田横和五百士的典故就出自山东。田横,今山东青高县人。齐国贵族,抗击暴秦志士。刘邦扫灭群雄后,田横率领五百战士仍困守于一孤岛。刘邦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田横如果来降,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剿灭所有人。田横为保岛上五百士生命,便带两个卫士向京城进发。离京三十里处,田横表示自己绝不受投降的屈辱。跟两个随从说:刘邦无非就是忌惮我,你二人拿我头去见,我死,也就消除他的疑心。说罢自刎。刘邦礼葬了他,并封随从二人为督尉。但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都自刎而死。于是,刘邦便去海岛招降那五百人。这五百人听说田横自刎而死,便纷纷蹈海而亡。史家称:田横之告节,士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

故事流传千古,“义”字当先也成为山东大汉行为准则。有123年建城史的哈尔滨因是中东铁路枢纽而兴起,建设铁路的民工就是这个城市的原始居民。这些民工大部分由闯关东过来的山东人组成,首批三千余名,最初就住在现道里区工程街一带搭建的三十六个工棚里面。三十六棚成了那一带的统称,包括工程街,车辆厂,现爱建社区,这个称呼叫了很多年,道里人简称“棚里”。哈尔滨是移民城市,山东人占据了绝大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以慷慨悲歌,任性豪侠的燕赵之地河北人。在两个地区不同性格相互交融影响下,形成了哈尔滨人豪爽大气,重情好义的独特气质。

1969年6月,山东沂水县大后梁村二十出头的黄庭利,经动员后,响应国家号召奔赴黑龙江省穆棱县支边。

1969年7月16日,人类的脚步第一次踏上遥望数千年的月球。荒凉的月球表面坑坑洼洼,并未见到在广寒宫中夜夜叹悔偷食灵药的嫦娥。全世界记住了登月者阿姆斯特朗说的一句话:“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1969年国际形势依然波谲云诡,苏联在东北边境不断制造事端。

从小有着英雄梦的黄庭利,满怀希望的以为能在东北边境大展身手,可穆棱冬季的严寒,现实的残酷驱逐了他的雄心壮志。每个月发给所有支边青年相同的那三十二元工资,在黄庭利看来,根本抵不上他付出的相应劳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黄庭利就怀念群山环绕气候温暖的沂蒙山老家。迫切的思乡之情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回家之路。步行,牛车,马车,汽车,一路辗转前行,终于在牡丹江登上南下的火车。

牡丹江铁路局有着光荣的历史。几年前,该局客运餐车服务员张玉凤上调进京,成为毛主席专列专职服务员,这也成了牡丹江铁路系统引以为豪的事情。同样,牡丹江地区也是小说“林海雪原”故事的发生地,山势起伏,河流纵横,旧时是众多土匪的盘踞之处,那里的人大多养成剽悍好斗的性格。

黄庭利自认建设有功,登上火车不肯买票。他素好张杨显示,上车不久,就在人的撺掇

下,表演起了山东快板。这不,列车员眼见车厢一角乌烟瘴气,看到一圈人在围着黄庭利,听他用那浓重的山东口音讲那段武二郎打虎,不少人被逗的前仰后合,烟蒂,瓜子皮扔的满地都是,把车厢整的乱七八糟,心中有气,便上前要求黄庭利出示车票。

黄庭利头一歪,大模大样的说:“我是为建设你们这,又为保卫祖国边境而来,现在要回家,我凭啥买票!”。

检票员发了火,说“去你妈的,你还以为前几年那,我管你是嘎哈的呢,你上车就得买票,没票就滚下去。”

好不容易上得火车的黄庭利见那列车员如此蛮横,便和他争吵起来。一来二去,两个人就互相推搡撕扯动上了手,这时,另一个乘务员赶到,二人占据上风,薅住头发给黄庭利一顿拳打脚踢。正好,列车停靠在“一面坡”站,两个列车员连推带打,把黄庭利整到车厢门口,用力猛推想把他弄下车,黄庭利死死拉住车门的把手,僵持不下。检票员飞起一脚,有力踹在黄庭利肚子上,黄庭利手还没松,身子却被踹了下去,这时,火车已经徐徐启动,只听黄庭利在车下“嗷!嗷!嗷!”的惨叫几声。车厢门口挤着看热闹的人纷纷大喊,“出事了,快给他拉上来!”。两个列车员再往下踹,就属于蓄意谋杀了,没办法,只好又将他又拽了上来。

黄庭利面色惨白,双目紧闭已经昏了过去,一条左腿血肉模糊。

出了这样的大事,列车员也不敢怠慢,忙找来列车卫生员急救,包扎止血。小卫生员哪见过这么严重的伤,吓得直哭,只是临时处置一下。

一面坡往西一百多公里,就是省城哈尔滨,那有省内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人命关天,列车飞速前行,到了哈尔滨,列车乘务组用早已准备好的担架抬着黄庭利,奔向哈尔滨火车站对面的哈尔滨铁路医院。

经过抢救,黄庭利生命无碍,只是左腿不保,自膝盖以下截除了。黄庭利苏醒过后,发现自己半条腿没了,好好的一个人瞬间变成了残废,想到今后所有的理想愿望都成泡影,心高气傲的他免不了痛哭几场。

宣泄过后,情绪稍微稳定,就该面对现实了,思前想后,黄庭利向铁路提出了诸多要求。铁路方面认为他的要求都是滑天下之大稽,你无票乘车,发生的事故,我们铁路方面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能让你免费乘车返家,最多在给点路上吃喝的钱就已经不错了。面对铁路局的强硬态度,二十二岁的黄庭利犟劲上来了,民谚“四大硬”里就有一种描述的是山东人的硬脾气,黄庭利家也不回了,怀揣一张铁路医院“治愈出院书”誓与铁路周旋到底,开始在哈尔滨进行长达六年的上访告状历程。

黄庭利偏执,倔强,固执,隐忍,聪明和狡诈性格,在这六年索赔,告状的历程中,展现和发挥的淋漓尽致。

哈尔滨火车站,位于南岗,道里两区交汇处,是中国最早的火车站。这个东三省铁路枢纽,中国北方最大的铁路始发站,无论哪一个年代,都有庞大的旅客群。当然,不光是行色匆匆的旅客,三教九流,小偷扒手,妓女强盗,叫花盲流等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都充斥其中。火车站是流动着的,永不停歇的财富聚集之地,对哈尔滨一代又一代的流氓惯偷都有着无法抵抗的诱惑。七十年代初,各地的賊都可以来车站掏窃,还没有形成像八十年代那样,由南岗区,尤其是铁路系统住宅区的流氓们紧紧把持火车站的局面。那个“运动”仍如火如荼进行的年代,并不影响众多旅客往来经过,公检法渐渐复苏,但阻止不了哈尔滨各地区流氓进入火车站窃取财物的贪婪之心。

前途尽毁,无颜返乡的黄庭利,拄着哈铁医院给他的一只木拐,在1969年末走进了哈尔滨火车站。

哈尔滨火车站候车室里鱼龙混杂,整日人潮耸动乌烟瘴气,不少外地来哈尔滨倒车的人无处可去,就在候车室内坐等,无聊之余,卷起的“大蛤蟆头”,烟雾腾腾发出刺鼻呛人的味道,弄得周围的人眼泪汪汪。哈尔滨当地人倒是好办,可以掐着点进来排队上车,女人们则宁可站在广场上,也不愿忍受候车室里混浊的空气。哈尔滨近半年漫长的冬天,更是候车室拥挤不堪之时,文革时期,火车站管控排查不像以往那般严密,更引来本地居无定所的江湖人士光顾,还有被赶出家门的孩子,与丈夫吵架离家出走的妻子,无不是以火车站的候车室为避雨遮寒的栖身之地。黄庭利下定决心,就在火车站里扎根,和铁路打场持久战,直到解决问题为止。他没想到,在这一扎就是六年,六年间,在这种混乱无序藏污纳垢的是非之地,他收获了爱情,结识了朋友,还自行发明创造了发财致富的“绝活”。黄庭利更没想到,正是这手“绝活”,成为他最终敲响地狱之门的开端。

喜爱整洁干净的黄庭利,逐渐适应了味道混杂,污渍不堪的候车室。他每天不断找着有关的铁路领导,不厌其烦的诉说,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被驱逐。黄庭利想好,既然你们不解决问题,那我就拿这个火车站当成家,是铁路,是火车,造成我现在的惨样,在解决问题之前,我所有的生活都是得在这里。

在火车站吃饭不是问题,从早到晚,人流从不间断,几个人中有一个拿出来一分钱都足够花销了。睡觉更简单,巨大的候车室,光他固定的睡觉位置就有好几个。勤快的黄庭利帮忙搞卫生,跟餐厅服务员说笑,帮执勤干警维持秩序,渐渐的,拄着拐,穿着干净的黄庭利成了火车站的一道固定的风景。黄庭利斜背着的挎包里,钱可不少。来往的旅客都以为他是伤残军人,在那个一分钱恨不得能掰八瓣花的年代,心存善念的人见其可怜,都能大方的施舍几分。黄庭利吃的香睡得美。日子过得挺滋润。闲来无事,他仔细观察形形色色的旅客,从他们的衣着举止判断出他们的职业性格。

残雪凝辉百年江湖3(残雪凝辉.哈尔滨百年江湖3)(1)

残雪凝辉百年江湖3(残雪凝辉.哈尔滨百年江湖3)(2)

残雪凝辉百年江湖3(残雪凝辉.哈尔滨百年江湖3)(3)

残雪凝辉百年江湖3(残雪凝辉.哈尔滨百年江湖3)(4)

残雪凝辉百年江湖3(残雪凝辉.哈尔滨百年江湖3)(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