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为何让吕不韦去蜀地(从质子到秦王子楚能逆袭)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的大商人,他“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某日,他在邯郸遇到了郁郁不得志的秦国质子——子楚,且“见而怜之”

子楚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庶子,也是秦昭王的庶孙,此时正在赵国当质子。

战国时期,“质子”是维护两国和平的重要棋子。但当时秦国多次攻打赵国,子楚作为质子,“维护秦赵和平”的作用已不大,是以赵国上下对子楚态度冷漠,子楚在赵国陷入困境。

吕不韦是一个极具眼光的商人,也是一个善于投机的赌徒。在吕不韦看来,子楚虽然暂时不得志,但却是“奇货可居”——将来很可能成为秦国国君。所谓“奇”,就是稀有、珍贵的意思。

吕不韦和子楚相识后,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密谋策划“三步走”计划:第一步,使子楚成为安国君的嫡子;第二步,安国君继位后再成为秦国太子;第三步,成为秦王。

这三步中,最难实现的是“第一步”,这个计划实现了,后续计划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

秦王为何让吕不韦去蜀地(从质子到秦王子楚能逆袭)(1)

电视剧中的吕不韦

当时,子楚的母亲夏姬并不受安国君宠爱,自己又是庶出,本来成为嫡子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幸运的是,安国君的“正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

换句话说,此时的安国君并没有嫡子。既然如此,那所有的庶子都有成为嫡子的可能,子楚也不例外,这是吕不韦之所以耗巨资投资子楚的大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有后续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吕不韦的巧妙运作后,子楚成功依附于华阳夫人,成为了华阳夫人(自然也是安国君)的嫡子。安国君继位后,子楚又顺其自然的成为了秦国太子。

安国君即秦孝文王,他在位仅三天就驾崩了。就这样,短短数年间,子楚就从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质子,一跃成为了权倾天下的秦王。

子楚能够成功逆袭,吕不韦当然是居功至伟。然而,子楚的成功完全有赖于吕不韦吗?他自己起的作用大不大呢?吕不韦为什么会认为子楚是“奇货”?他又“奇”在何处呢?

秦王为何让吕不韦去蜀地(从质子到秦王子楚能逆袭)(2)

电视剧中的安国君,即后来的秦孝文王

答案就在于:子楚的上位固然有吕不韦的功劳,但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子楚身上所具备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首先,“质子”这个身份,在当时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资本

先秦时期,王子去当质子,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当然是一种政治资本。为此,一些国家还安排太子去当质子——既表示了结盟的诚意,又为太子将来继位积累了政治资本,同时对太子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历练。

比如,《史记·魏世家》中就有“秦太子外质于魏死”的记载,可见秦昭王的第一任太子就曾在魏国当质子,后来于秦昭王四十年死在魏国,两年后才立次子安国君为太子。楚怀王时期,楚国也曾将太子横质于秦国,太子横即后来的楚顷襄王。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另外还有一个旁证,也能说明“质子”是一种政治资本,这就是发生在赵国的一件事情。

赵惠文王死后,赵孝成王继位,由其母赵太后摄政。当时,秦国大举攻赵,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要赵太后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太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后来左师触龙出面,才说服赵太后同意长安君出质齐国,最后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战国策·赵策》载: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曰:"此其近者祸及身,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正是这段话,成功说服赵太后同意长安君去齐国当质子。按照触龙的观点,长安君如果对赵国无功,赵太后“百年之后”,很难继续保住自己尊贵的地位。而如果长安君去齐国当质子,使齐国救赵,就是有功于赵国,今后就不用担心在赵国会没有地位了。

秦王为何让吕不韦去蜀地(从质子到秦王子楚能逆袭)(3)

电视剧中的秦庄襄王——子楚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战国时期,当质子虽有一定风险,但因功于国家,多数时候不会吃亏。具体到子楚这件事中,由于安国君没有嫡子,其他庶子都在秦国享福,而子楚却在赵国当人质。相比而言,谁对秦国贡献大呢?显然是子楚嘛!在大家都是庶子的前提下,子楚有了“质子”这个政治资本,是以在安国君嫡子之位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其次,子楚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

从子楚和吕不韦的对话以及子楚继位后的执政,都足以说明子楚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

《史记·吕不韦列传》载:

(吕不韦)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

仔细琢磨这段对话,其实非常有意思。

吕不韦先说:“我可以让你发达”。子楚则说:“你还是让自己发达吧(言外之意是你让我发达不了)”。吕不韦又说:“你还不知道吧!我的发达就靠你了。”

吕不韦这句话后,此前“懵懂”的子楚忽然就“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起来,马上变得胸有成竹了,这个反转的是不是有点大?

秦王为何让吕不韦去蜀地(从质子到秦王子楚能逆袭)(4)

吕不韦和子楚“深语”

其实,子楚之前的“笑曰”之语,恐怕只是套吕不韦的话,看他是否识货,是否是一个聪明人,是否可以担负重任、帮助自己。结果吕不韦“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的答复让他很满意,是以子楚才会“心知所谓”,才会有之后的与吕不韦“深语”

可见,吕不韦想到的“光大子楚之门”的办法,估计子楚早就想到了,他只是缺一个可靠的帮手以及一笔运作的资金而已。而吕不韦的出现,帮他一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所以,吕不韦此后赴秦国的运作手法,很可能是二人共同策划的,其中子楚应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毕竟他远比吕不韦了解秦国政局。

通过以上这段对话,可以从侧面看出子楚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另外,《史记·秦本纪》记载:

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二年,使蒙骜攻赵,定太原。三年,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王龁攻上党。初置太原郡。

子楚就是秦庄襄王,在他执政的短短三年里,先是大赦天下,表彰功臣,优待宗族,布施于民,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用吕不韦、蒙骜、王龁等为将,灭了东周,攻下了韩国、赵国、魏国的大片土地,设置了三川郡、太原郡,将国境推进到了魏国首都大梁附近,在文治武功上都有很大功绩,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这说明子楚是一个有为的君王。

秦王为何让吕不韦去蜀地(从质子到秦王子楚能逆袭)(5)

在文治武功上颇有建树的秦庄襄王——子楚

其实,战国时期的质子除了当人质外,还要充当本国外交官的角色,需经常与他国国君及重臣交涉两国邦交事宜,没有一定的能力,很难出色的完成任务。因此各国派出去的质子,能力水平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秦国派子楚当质子,也从侧面反应出他的能力至少不会差 。

综上,可以断定子楚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具备了当秦国国君的素质。这一因素,又为他在竞争安国君的嫡子之位中加了分。

最后,秦昭王才是安国君嫡子人选的真正决定者和最终拍板人,这对子楚有利

安国君立子楚为嫡子,虽然华阳夫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当时秦昭王尚在,安国君是秦国太子,他的嫡子就是将来的秦王,因此这个人选的确定,最终必定要秦昭王点头。

换句话说,谁能成为安国君的嫡子,将来成为太子乃至秦王,秦昭王才是真正的决定者。

那么这对子楚是否有利呢?答案:非常有利!

首先,秦昭王在成为秦王之前,早年就曾在燕国做质子。既然秦昭王有当质子的经历,在情感上必然更倾向于同样有质子经历的子楚。

秦王为何让吕不韦去蜀地(从质子到秦王子楚能逆袭)(6)

电视剧中的秦昭王

其次,在前文中也提及,秦昭王曾经安排他的第一任太子去魏国当质子。这说明在他心中,希望秦国将来的国君,最好要在“质子”之位中为国家做贡献且得到磨练(注:安国君没有安排去当质子,应该是年纪太大的缘故)。

可见,从秦昭王的早年经历看,从秦昭王安排秦太子去魏国当质子的迹象看,既然成为安国君嫡子的真正决定权在秦昭王手里,那对有“质子”经历的子楚而言无疑是有利的。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知子楚作为吕不韦眼中的“奇货”,主要“奇”在三个方面:一是子楚的质子身份,在当时本身就是重要的政治资本。二是子楚的能力很强,具备了当秦王的素质。三是子楚有一个曾经当过质子、还安排太子当质子的爷爷——秦昭王支持他。

可见,在安国君没有嫡子的前提下,子楚有了以上的三点优势,成功逆袭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过程中,吕不韦固然作用很大,但子楚本身具备的优势,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吕不韦正是把子楚的这些优势看的清清楚楚,才会把他当做“奇货”,冒险去投资他。

-- END --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等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