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茶和水的比例(从投茶注水出汤)

投茶和水的比例(从投茶注水出汤)(1)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很多东西看着相似,却又截然不同。

而在大多数时候,人往往便会因这“相似”而将其列为一类。

比如同属凤梨科的菠萝和凤梨,就让大家傻傻分不清楚。

是菠萝还是凤梨?还是根本就是同一种东西?没头绪……

于是挠腮抓耳了半天,无果,便只好认定它们就是一类。

但老虎是老虎,猫是猫。虽然相似,却还是有着很多不同的分别。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口感。

我们都知道吃菠萝的时候,需要先浸泡一会儿盐水,不然吃多了嘴巴就会发麻。但是凤梨就不需要,因为它的内部没有对口腔有所刺激的“酶”。

故而,尽管外观相近,可以通过味道辨出不同。

既然在水果世界,尚有这般“相似之物”,在冲泡白茶中的用具里当然也有。

白瓷壶和白瓷盖碗,同是白瓷,也让许多茶友迷糊了眼。

白瓷盖碗,不消说,那妥妥的是冲泡茶叶时的“一把手”。

但材质一样的白瓷壶,也有这般效用吗?不如也来辨一辨。

投茶和水的比例(从投茶注水出汤)(2)

投茶和水的比例(从投茶注水出汤)(3)

《2》

白瓷盖碗,是茶桌上常见的泡茶用具。

可以说,因为它不吸香的特质,是白茶的“最好伴侣”之一。

白瓷壶,在某些门店中出镜率也很高。

像是在茶餐厅、股票交易所的茶桌上,都有它的身影。

从外观上看,白瓷壶和白瓷盖碗都是透明光滑的白釉质地。

摸起来是滑溜溜的,手感都很好。

而且,白瓷壶的构造也极为简单,一壶嘴,一壶盖,再加上一个把手,可操作难度实在不大。

比起需要掌握“三指法”的盖碗来说,是从困难模式降到了简单模式。

而困难常让人望而却步。

所以白瓷壶,像是盖碗中的顶级平替,是多少有点“资本”在身上的。

但卤水煮豆腐,一物降一物。

也正是由于它的整体构造,其中的局限性还是极为明显的。

投茶和水的比例(从投茶注水出汤)(4)

投茶和水的比例(从投茶注水出汤)(5)

《3》

比如,白瓷壶就没有盖碗投茶方便。

白瓷壶的器形设计,上小下大,壶口多窄小。

单只看一眼,就便知投茶有多不不容易。

如果是冲泡圆润小巧的银针一类,还好说,围着圆口,轻柔地将它们倒进去就是了。

若是遇到体积蓬松、粗犷的秋茶秋寿眉,那就更是考验技术的时候了。

首先绝对不能做冲动者,一股脑往里塞。

因为入茶的壶口小,所以只能一步步进行少量地投茶。

夹茶,投茶,夹茶,投茶……以此往复,时间就耗费掉不少。

何况,这进入的过程也是不易的,要注意不撒漏出干茶,更要小心不碰碎干茶叶,关关难过。

而盖碗,则是“海纳百川”。

不同于白瓷壶的“上小下大”,盖碗碗沿在较为宽敞的同时,碗口也更开阔。

如同双手合并左右两边向外打开,没有开口的阻挡,自然能纳进更多茶叶。

投茶时既游刃有余,也不耽搁时间,方便得很。

投茶和水的比例(从投茶注水出汤)(6)

投茶和水的比例(从投茶注水出汤)(7)

《4》

白瓷壶还只能定点注水。

白茶的冲泡,是极为讲究的。

定点、高冲、旋冲、环壁……光是注水方式这里,就有多种的研究。

轻盈的水注,或旋转,或打圈,或一跃入盖碗内,方法极为丰富。

但到白瓷壶,就一切“化繁为简”吧。

毕竟过窄的壶口,定点注水就是它的限定方式。

对着一个小圆口,保持同样的姿势,让水注沿着固定的位置落下,这就是定点注水。

这样一来,是可以保证水流不会挥洒出去,但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将干茶浸润了。

因为定点注水只有一个角度,水流之外没沾到水的部分茶叶,会顺势向上浮起,就像是浮动在南极海面上的小冰山。

顶部上方的的茶叶,是无法快速被打湿的。

这干茶都没完全沾湿,物质也没能得到较好的释放。味道,当然也淡了。

而盖碗不同,容量大就决定了它可供玩的“花样”多。

可以打圈,可以环壁,可以注水由外到内慢慢缩小范围。

从各个角度留下的滚烫沸水,让干茶无处遁形,用大白话说,是一个都没放过!

茶叶能够快速浸湿,滋味也能做到香清甘活。

投茶和水的比例(从投茶注水出汤)(8)

投茶和水的比例(从投茶注水出汤)(9)

《5》

白瓷壶出汤也不如盖碗利落。

注水完成后,便可以合上壶盖出汤了。

一手提壶,一手扶盖,嗯,既不烫手,难度也不大嘛。

只是这“小”字,真是白瓷壶身上最不能绕开的致命点。

壶口小,是投茶不便,注水单一。

壶嘴也小,便也有在冲泡上有限制的地方。

白瓷壶的壶嘴,似某种鹅类的颈部,细而窄,又像是细柱,纤细轻巧。

总之,它绝对不大。

而在茶水出汤的时候,这样的“细”就被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汤水呈柱状式流出,涓涓细流,缓缓而行,速度是很慢的!

若还使用的是身材更加娇小的瓷壶,壶嘴更窄,壶身容量更深,有可能会被泡开的茶叶堵住壶嘴,出水就更不畅了。

而且由于是定点注水,茶叶附着比较高,为防倾倒时茶叶会从壶盖中流出来,就不得不以斜倾的姿势出汤。

那么位于壶底的茶水,便难以沥干。

不仅出汤慢,会造成坐杯。底部剩余的少量汤水,也被继续闷着,影响下一冲泡茶的风味。

用瓷壶出汤,实在不推荐。

而白瓷盖碗中的碗和盖,是分离的,可以灵活调节的。

根据茶叶的种类,能调整出大小合适的缝隙。

注水完成后,快速合盖出汤,水流是瀑布式的,毫无阻拦地倾泻而出。

短短几秒内,是既能快速汤水,也不会导致茶汤苦涩。

投茶和水的比例(从投茶注水出汤)(10)

投茶和水的比例(从投茶注水出汤)(11)

《6》

泡好茶,白瓷盖碗还是最佳搭档。

白瓷壶,尽管与盖碗仅差二字,但在反复的“锤炼”中深知,它是不适合的。

虽同是瓷器,构造却完全不同。

不同之下,自然是截然两种冲泡体验。

既在投茶注水方面不便,也不能很好地做到快出水。

除此之外,也依旧有着壶体容器的通病——清洗不易。

洗起来麻烦的同时,也容易堆积脏污。

饮好茶,需要的是好茶的香,好茶的味。

假若用白瓷壶泡茶,那不是失去了很多东西?满口的醇香那都要错付了。

还是用盖碗,享受畅快般的感觉。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taimumag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