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

有一位爸爸说过这样一句话:打死我也不让我的孩子住宿。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1)

同样,尹建莉老师也曾直言反对寄宿:

一只母鸡不会把小鸡托付给别的母鸡照料,一头母猪也不会把任何一头小猪托付给别的母猪。

简单犀利的话题,在家长心里掀起了千层浪,令人不禁好奇,寄宿带给孩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

或许,只有搞懂以下几点,我们才能理智客观地对待孩子寄宿一事!

1. 让孩子寄宿是否有必要

2. 孩子寄宿的年龄,是否有讲究

3. 哪些情况下,不要让孩子寄宿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2)

让孩子寄宿,是把双刃剑

晨妈查阅资料和调查了身边的宝妈,发现大家接受和反对寄宿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支持寄宿的家长: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3)

1.寄宿生活,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2.有助于建立更加深厚的情谊;

3.投入更多精力在学习上......

不支持寄宿的家长: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4)

1.容易与父母生疏,缺少亲密感;

2.容易让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比如恐惧、自卑、敏感等;精神压力大;

3.同学间出现欺凌、孤立等现象;

4.一些意外的发生......

不难看出,支持与反对的理由,其实互相交叉,一定程度上能够相互转化。

而且,不同的孩子在寄宿生活中,也会有不同的际遇,一切都因人而异。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寄宿学校:从男孩到男人》,时间跨度长达33年。

片中记录了一些孩子在精英学校里的生活、学习,乃至出校园后的一些际遇。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5)

他们之中,有本身成绩优越的,也有拿了最高奖学金的......

但即便如此,想要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或保持成绩,也没有那么简单,必须不断地努力去追赶。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6)

可能得益于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些孩子在未来基本都拥有了不错的成绩。

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了CEO,有的成了医生……

但光鲜成绩的背后,也潜藏着一些问题。

比如学校过分强调规则与秩序,让孩子在为人处世上都较为刻板,不够松弛柔和。

其中一个学生的老婆曾吐槽过,认为丈夫很幽默,但也过于绅士了。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7)

过于礼貌的潜台词就是人与人之间疏离感,关系难以再进一步。

另外,亲密关系的缺失,也是长期处在严格寄宿环境下所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

因为从小的寄宿生活,让他们过早独立,而这种独立也让他在情感生活中,很难与人亲近。

同时,也有人拼命脱离原声家庭影响,变得叛逆又自由。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8)

由此看来,寄宿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双刃剑,当你享受它好处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会潜藏一些弊端。

而且不同的孩子,对利弊的接受度也不同,需要家长去衡量、去评估寄宿的必要性。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9)

过早让孩子寄宿,要不得

要不要让孩子寄宿,它是个可选项。

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寄宿的年龄,坚持的原则一定是越大越好。

过早让孩子寄宿,有害无利。

因为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由此会引发一些意外。

比如同学间的殴打、欺凌,更严重的自杀、怀孕等,都是父母最不愿意看见之事。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10)

另外,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先来说说一个朋友琪琪的童年寄宿经历!

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父母太忙没时间等,朋友从小学二年级便开启了寄宿生活。

于她而言,刚开始的寄宿生活,她表示除了不适应,还是不适应!

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加之对父母的思念,两种情绪相互交织,便汇成了校园里的哭声一片。

就像打哈欠一样,一个孩子哭了之后,其他孩子也像“中毒”似的一传十,十传百,一起哭着想回家。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11)

然后便是每天机械式地上课、吃饭、睡觉,三点一线、循环往复。

对于每一个初次寄宿的孩子来说,第一周总是异常难熬,琪琪时常失眠,晚上偷偷在被子里哭。

而且,可能也与她本身孤僻的性格有关,她很难融入一个群体。

但对于寄宿学校这一个小型社会,融入集体,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12)

印象最深的一次,班级在选拔班干部,到班长竞选时,很多人开始站队。

琪琪搞不懂状况,身边不断有人拉她站队,她犹豫了好久之后随便站了队,结果却站错了。

她成为被针对的那一个,琪琪搞不懂,明明别人也站错了队,为什么被针对的只有她一个?

周围人开始嘲笑她,“两面派”“小人”“胖子”...随意翻弄琪琪的书包、用具等。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13)

她开始愈发沉默,不与同学交往,成为周围人眼中的“怪物”。

加之过早寄宿,琪琪与父母也不够亲密,内心苦楚得不到排解,形成了她孤僻、敏感、自卑的性格。

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司...她都是边缘人般的存在。

所以,过早让孩子寄宿,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它除了给孩子带来伤害,别无其他。

恰如尹建莉所说:寄宿制下长大的孩子,是半个孤儿院儿童。

爱孩子,就不要让他过早成为半个孤儿院儿童!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14)

哪些情况,最好不要让孩子寄宿?

寄宿,虽然是个可选项,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寄宿,需要家长自己去判断。

比如以下几种情况,最好不要让孩子寄宿。

  • 家长想当甩手掌柜

不排除,有一些父母让孩子寄宿,完全是出于想当甩手掌柜的心理。

要么孩子难以管教,要么自己太忙,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伴、教育孩子,亦或者两者皆有。

殊不知,家庭的温暖,才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给养。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15)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用猕猴做的一个著名实验,将幼小的猕猴与母亲隔离开来,在笼子里安装两个“假妈妈”。

一个用钢丝做成,胸口上挂有奶瓶,一个是绒布做成,胸口没有奶瓶。

你猜,猕猴会更亲近哪一个妈妈呢?

结果令人唏嘘,猕猴喝完奶就会立刻回到绒布妈妈身边,没有半分留恋。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16)

这一细节,充分说明了情感滋润对一个生命的重要性。

其实,寄宿环境就是硬邦邦的钢丝“妈妈”,孩子只会出于生存本能去依赖它,却无法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滋润。

这也提醒家长们,一定要给足孩子情感上的滋润。

脑神经科学已证实:

早期情感发育不良,会直接损害大脑的正常发育,使其结构异常,造成无法逆转的病理性改变。

  • 孩子抗拒

或许,关于寄宿,很多家长都忘了一件事,那就是询问孩子的意见。

这一点很重要,它决定了孩子是否能适应寄宿生活。

比如在6岁之前,是孩子依恋期,也是建立他们安全感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他们对亲人、对家有严重的依赖情节,贸然将孩子送去寄宿,只会徒增他们的抗拒心理。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17)

抗拒带来的一系列连锁效应,亲密感缺失、自卑敏感......不用晨妈再一一赘述。

如果真考虑让孩子寄宿,请与他们做好充分的沟通,确定他做好了寄宿的准备。

  • 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

前文也说过,过早让孩子寄宿,最大的问题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可能会引发一些意外。

而且,孩子只有在身边,才是自己的孩子。

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孩子,托付到他人手里。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18)

如果一定要托付,也请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判断的标准,可参考以下几点: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19)

1. 孩子掌握独立穿衣、洗漱,吃饭等基本生活技能;

2. 孩子能平静接受父母的短暂离开;3. 遇到困难后,能主动解决或寻求帮助;4.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5.稳定的情绪......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20)

孩子住校一定要告诉孩子五件事(wenno:再苦也不要让孩子住校)(21)

看完以上内容后,想必你们对是否让孩子寄宿,多大适合让娃寄宿等问题,都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

其实,于晨妈而言,寄宿是个可选项,一定程度上能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但要因娃制宜,充分权衡寄宿给孩子带来的利弊。

更为重要的是,不要过早让孩子寄宿,最好到高中或大学再寄宿。

因为短暂的童年,对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恰如一句话所说:

有的人能用童年治愈一生,而有的人,却要用一生治愈童年!

爱孩子,就不要让他用一生治愈童年,谨慎对待“寄宿”一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