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邪不压正表演 这是姜文的邪不压正

姜文导演的电影,总是会让人不由的产生一丝敬畏,这种感觉像极了小学被老师叫到讲台前给大家朗读鲁迅先生的选段,是一种自卑且有怯懦的情愫。自卑的是拿不出大家的风范,怯懦的是一群小孩怎么能听懂鲁迅先生说什么。

姜文邪不压正表演 这是姜文的邪不压正(1)

《邪不压正》的故事背景是1937年的北平,里面有原著作家张北海笔下的胡同巷陌,有老北京四九城的万千气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讲了一个复仇的故事。

姜文在电影中说复仇,这复仇只关乎三件事:谁,杀谁,怎么杀。所以复仇的电影简单来说也有三种拍法。

姜文邪不压正表演 这是姜文的邪不压正(2)

关于谁,可以是少年苦学,历尽艰难险阻,十年磨炼,终成大器,练就一身绝世武功,最后才去找仇家复仇,然后杀了他,拍成一部励志的成长电影,就像郭靖。

关于杀谁。你可以是不知道仇人是谁,所以你要步步为营,抽丝剥茧,找到仇家然后杀了他。拍成一出精彩的悬疑剧情片,就像朴赞郁复仇三部曲中最知名的《老男孩》。

至于怎么杀。你可以是干脆利落,刀刀见血,砍瓜切菜一般,最终杀到你的仇家面前,然后杀了他,拍出一部热血的动作电影,就像昆汀的B级片。

但是很显然《邪不压正》的这个复仇故事不像以上三种的任何一种。

姜文邪不压正表演 这是姜文的邪不压正(3)

这是姜文的《邪不压正》所以他开头就把小时候听到的故事都放了进去。民国是多么好的题材, 有唐朝的繁复与多彩,更多了与现代共通的语境。

那时候的北平,有着无与伦比的优雅、文化、传统和烟火。从中秋到春节,从元宵到端午,季节更替,国运败退。

有北平旧案帕梅拉被杀,中英警力联合办案,但是最终也未能查明凶手;有被救出的张将军,这个神秘的张将军正是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现在南锣鼓巷前面的那条街还叫张自忠路。

姜文就是将这一切揉在一起,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讲一种复仇,选择这一拨人——这拨人里有用阳谋,苦心经营二十载,以棋制棋;有贪图利益最终做成了小丑;有心比天高却死在了自己的慌言下。

姜文要讲的不仅仅是复仇,而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这精气神里,不光有侠气,有匪气,有霸气,还有儒气。

姜文邪不压正表演 这是姜文的邪不压正(4)

姜文的电影世界里,现实生活也被增添了浪漫又热闹的氛围,它们是由灵光和才华构成的,也是由纯真和炙热构成的。

《邪不压正》展现了姜文的高超导演技法,镜头密集、剪辑凌厉、台词精彩又紧凑,绝对是一部“爽”片。有时候他讲一个笑话,还没反应过来,剧情就已经发展到了下一段,只能迟钝的在心里鼓掌。

《邪不压正》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片中也有交代,燕子李三刚死,可以说这是最后的武林了。枪、炮,取代了侠客的刀剑,西装换下了长衫,传统与现代、市井和江湖、中国和西洋,融为一炉。

姜文说自己对侠客没兴趣,也不相信这个事,他相信的是武器,是人物。这一次,在姜文的电影中,男人是不肯原谅自己又找不到方向的孩子,女人则都是智慧的。他给关巧红这个角色加了段背景,也变得更有个性。她背负着家仇,却耐得住时间咬紧牙关静静等待时机,即使嫁人了有孩子了,依然铭记于心。

姜文邪不压正表演 这是姜文的邪不压正(5)

她拿李天然当试验品,也敢真的朝他开枪看他能不能真的躲得开。她拒绝与李天然远走高飞,正如拒绝了安定的生活。

我的那些电影里,其实都是女性不断在给男人当导师的,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一步之遥》,还是《邪不压正》,你看看就知道。我对女人很尊重,尽管不了解。

姜文说不管在生活中还是电影里,他都是崇拜、尊重女性的。他的电影里,巧红不裹小脚,凤仪不甘当妾,她们一个在李天然跟前扭头走掉,一个微笑着赤脚跳下城墙。

姜文邪不压正表演 这是姜文的邪不压正(6)

喜欢姜文的人,都觉得他拍电影有一种老北京人的讲究,他故事里也散发着这种讲究,为吃醋做一顿饺子,为贺礼烧一座烟楼。这种荒诞的戏虐,在我看来却包含着很多中国人做人的道理。

内容如此丰富的一部电影,有人看见美有人看见下作,有人看见张狂有人看见为老不尊。姜文最后对着镜头说了句颇有深意的话:“你别再叫我爸爸了,你该找个儿子了。”这也许是一种对中国商业电影的讽刺,或许也是对自己行将老矣的叹息。

姜文邪不压正表演 这是姜文的邪不压正(7)

《邪不压正》更多是拍给中国当下的青年人的。

姜文有一种冀盼,希望青年人能接过老人手中的担子。就像彭于晏多次站在北平的屋檐遥望一样,一步步摆脱稚气。脱掉西装,脱掉外套,脱掉日本人的和服,而像他们革命的先辈一样,穿上最中国的服装。

影片的豆瓣现在掉到7.2的评分,姜文是不在乎的。我却很在乎,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丢了很多老一辈的精气神。

姜文邪不压正表演 这是姜文的邪不压正(8)

姜文迄今创作了6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个好电影,因为他讲述的是文革末期,人性的觉醒和压抑时代的转折点,对早期八零后来说,是可以触及的,那种时光交替中的成长和梦之记忆的镌刻,给人无限的遐想,这种感受传递的非常准确。

《鬼子来了》暂且不评论。

《太阳照常升起》文艺性大过了叙事性,是一首诗。

《让子弹飞》很特别,也很通俗,因为敌对力量非常明确,是人与人的博弈,戏剧张力和浅显度非常明确。故事都能看懂,故事背后的隐喻其实没有必要过度解读,就是个“站着挣钱”的事儿。

姜文邪不压正表演 这是姜文的邪不压正(9)

到了《一步之遥》,普遍都说看不懂,也不奇怪,毕竟经历不同。但是非常有趣的是,这片子没有明确的反派,观众反而没有看懂。普罗大众普遍能看懂有实体人物为敌对力量的剧情,对任何描述抽象敌对力量的影视剧普遍不容易接受。马走日的敌人不是项飞田那么直接,而是一种近距离背叛。如果你体验过近距离背叛,而这个获益者又扶摇直上,你大概就能体会一点,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发现有像王天王这样无良舆论抹黑你,消费你,那你估计才会体会到原来“社会不该是这样的”。

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一转眼,23年过去了,就到了《邪不压正》。

后台有读者留言问,能看么?我们说看吧,毕竟你不知道姜文的下一部电影会拍什么。毕竟你知道,过去的姜文,一直很讲究。

姜文邪不压正表演 这是姜文的邪不压正(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