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张杰院士不再担任上海交大校长)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数千名毕业生听不到他们“杰哥”的毕业致辞了这个“校长保留节目”已持续了整整10个学年,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张杰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张杰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张杰院士不再担任上海交大校长)

张杰上海大学特聘教授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数千名毕业生听不到他们“杰哥”的毕业致辞了。这个“校长保留节目”已持续了整整10个学年。

2月23日上午,随着中组部任免决定的宣布,张杰院士不再担任上海交大校长,由常务副校长林忠钦院士接任。

2006年11月27日,张杰由中科院基础科学局局长正式当校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交大最年轻的校长。当年,交大“110岁”,如今过了“120岁”。十余年间,校长与学校一起成长发展,离任之时也仿佛毕业那样,为人称道。

最近那个毕业季,在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全班拍摄集体照时,“杰哥”居然踩着这个点赶到楼前。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发现,全校约30个院系3000名左右的应届本科生,空天学院只有一个毕业班仅23人,校长却在毕业致辞之前就来到他们中间。他们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与校长竞相合影,校长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说故事。

张杰说,“钱学森就是你们的学长。”钱学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就读交大,最初选择了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的铁道专业;后来,当他发现日本人的飞机盘旋在中国人的头顶,最终转入新成立的机械工程院系下属“航空门”,开始了空天报国的无悔一生。

对于张杰,这个高能量物理领域的科学家,这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有他自己的无悔之选。

最关键的海归1999

2016年12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如何从研究型大学迈向创新型大学。张杰在报告中。图片来源:最好大学网

“假如你1999年没有回国的话,现在会是怎样?”有一位当年与张杰在牛津大学共事的老友这样问他。张杰说,如果当年留英工作,就会失去祖国十几年快速发展带来的许多机遇,失去实现自己梦想的许多机会。张杰说,自己的血液中,流淌的是物理学的“细胞”,这种物理基因既用于科学研究,也用来治理大学。

1999年,张杰还在牛津大学从事高能量密度物理和X射线激光的前沿研究工作,父亲却不幸被检出癌症晚期。在病床边,张杰陪父亲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真正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刻骨铭心。于是,他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祖国,还有自己母亲的身边。

父亲正是张杰的科学启蒙老师。张杰小学时就跟着父亲“自给自足”搞小发明。孵小鸡需要恒温箱,父子俩把孵蛋箱放在热炕上加热,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弯曲的特性,做成温度自动控制开关。温度高了,双金属片一弯,连通通风,降低恒温箱温度;等降了温,双金属片恢复原状,通风停止,保持恒温。盐酸当时很贵,父亲就带着他尝试利用电解食盐来自制。食盐、水、废旧电池、橡皮气球、日光灯管、碎玻璃等,都成了实验材料和装置。结果,在制成盐酸同时,家里由于氯气漫溢,所有铁制物件都生锈了。这些童年时代科学实验的成败,让小张杰形成了对科学探索的强烈好奇心和信心。

张杰如今成为一位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这也离不开母亲为他打下的外语基础。张杰上中学时正值国家特殊时期,学校并没有英语老师。有一天,张杰偶然收听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英语教学节目,一天播送3次,早6点,晚11点,还有中午一次。由于自制收音机的收音条件不好,中午那次播送噪音太大,只能听早晚两趟。每个清晨,都是母亲把睡得正香的小张杰推醒学习;每个深夜,也都是母亲一次次把他的“瞌睡虫”赶走。由于没有教材,张杰只能手抄笔录,于是他写信给电台,没想到电台真的寄来了英语课本。他说,至今在梦中,还常听见当时电台“广播英语教学”节目播出前的呼叫音乐。

十年一剑,即使无果也无憾

张杰在牛津大学时的科研团队,创造了一项X射线激光的世界纪录。X射线激光对于生命科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微观深层研究有重要意义。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追求在名为“水窗”的最佳纳米级波段上实现X射线激光的饱和输出,张杰领导团队在更短波长范围内成功获得了饱和输出,解决了打开“水窗”的主要难题。

历经10年的海外研究生涯,1999年张杰回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他带领团队成员埋头于高能量密度物理的世界,创造性地利用强激光与“靶”相互作用,在小尺度内模拟太阳和恒星上发生的天体物理现象。

然而,从2000年到2006年约7年里,他们的实验失败了很多次,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此时,甚至项目资助方都停止了对他们的支持。可张杰他们为了对科学奥秘的纯正追求,耐着寂寞坚持探索。

终于,从2007年开始,他们拿出了让国际天体物理学界刮目相看的重大成果,在多个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上取得了关键进展,开辟了全新研究领域。比如2011年,张杰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关于太阳耀斑物理机制的研究成果,入选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便是源于那7年甘坐冷板凳的成果。

作为物理学家的张杰教授,也为交大其他科学家鼓起“磨剑十年”的那股勇气。2008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季向东教授带领他的暗物质研究团队加入交大,与清华大学研究团队一起,利用四川锦屏山隧洞2500米深的世界最深地下实验室,搜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只有在这个实验室中,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屏蔽宇宙射线,创造观测暗物质的环境。

季向东也问张杰,万一他们在地下实验室测量10年没有任何结果,怎么办?事实上,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依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暗物质存在于当下。而张杰当时就表示,首先在极深地下实验室的理想屏蔽环境中一定会有不少物理发现,退一万步说,即使测量十年终无果,这些探索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学家没有功利色彩的科学追求精神,这必将影响更多充满梦想、敢于追求的青年科学家。

动刀论文奖励,排名不降反升

“我很庆幸自己在1999年决定回国发展。”张杰说,“如今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孩子,自己不止是一位只会治学的教授”。上海交大校长任上,他将自己的科研活跃度维持在一个最低限度水平,全身心投入治校。

很多教师记得,他担任校长对科研政策的第一项改革措施,就是取消对发表论文的现金奖励,有人担心这会影响教授们的科研积极性。可张杰认为,学术追求是大学灵魂,必须无功利目的,“我们不能为发表论文而做研究,而是应该出于探求未知,进行问题导向的研究,必须还科研的学术追求本质。”

思变求新。面向国际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方向转变,使上海交大的学术水平连年进步,仅以论文计,全校SCI论文数和卓越论文数到2015年成为全国高校第一;国际论文总被引数,达到全国高校第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总项目数、总经费数、面上项目数以及青年项目数等都连续数年全国高校第一。张杰认为,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交大充分激发了的创新活力。

与此同时,交大的文科建设也取得跨越式发展,文科竞争性科研经费在过去的10年里增长了5倍,2016年文科竞争性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跨入国内文科科研经费大体量高校的行列。

而很多教师还记得,从张校长到任的第二个五年内,在薪酬体系改革方面,交大也启动改革,并持续努力,改革了教师的收入结构,在年收入提高的同时,将科研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平均比重减少到10%左右,从根本上确立了创新人才培养才是创新型大学的第一使命。

令他乐见的是,近年来交大在世界几大排名系统中的名次在快速上升,整体实力快速逼近全球百强。“延续这个发展态势,到2020年,交大的主要学术指标完全可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张杰说。

张杰喜欢引用一段冯友兰先生曾经的文字:“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原题为《带着物理的基因,张杰院士告别了治校十余年的上海交通大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