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书写什么内容好(书房②裘山山式)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徐语杨

1977年,19岁的裘山山入伍参军,当了一名通讯兵,话务员。她喜欢阅读,心里对精神食粮感到饥渴。可连队图书阅览室大部分都是技术类图书。她喜欢看的文学书少得可怜。她给报纸写稿得了7元钱稿费,觉得自己不能独占,就去新华书店买了想看的书,捐给连队图书馆,然后再从图书馆借出来看。后来她发现连队旁边有一个区图书馆,星期天请假,拿着连队文书给她开的战士证明去借书看。那时候读书,毫无功利心,也不需要人督促,就是喜欢,就是入迷。当然读多了,就想写了。

书房书写什么内容好(书房②裘山山式)(1)

裘山山(本人供图)

裘山山是有文学写作的因缘的。她父亲是铁路工程师,对文学也有赤诚的热爱和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母亲是浙江日报的老编辑,很有写作才华。知识分子家庭对她有无形的熏陶。读中学时,裘山山作文就写得好,老师经常在班上念,心里就埋下了一颗“说不定我将来也可以当个作家”种子。

当了兵,部队很重视写作才能。裘山山因此经常被抽调出来参加报道培训班。有一次她写了一篇散文《我们女战士》,投给重庆日报,被采用了。收到样报和两本充当稿费的稿纸那天,正好是她生日。这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稿子“见铅字”。这让她觉得“似乎是一种预言”,自己可以走写作这条路。大学毕业后的1984年,她终于在《昆仑》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那是她的处女作。

书房书写什么内容好(书房②裘山山式)(2)

从18岁到58岁,一生最美好的年华,裘山山都是在部队度过的。身为军旅作家,她曾多次进藏,翻山越岭去往雪域边关,最终写成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铁血柔情荡气回肠,影响深远。“因为看了《我在天堂等你》,军校毕业时申请去高原,这样的故事我听到过几次了。”这部作品多次再版,还被改编成不同的艺术体裁。

但裘山山说,其实她不太会写重大题材、冲突强烈的小说,当时之所以会写《我在天堂等你》,是因为自己多次进高原,获得了真实的感动,促使她不得不拿起笔来写这批可敬可爱的人。其实她更多的作品,是写市井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比如长篇小说《到处都是寂寞心》,短篇小说《曹德万出门去找爱情》《课间休息》《大雨倾盆》《腊八粥》《我需要和你谈谈》等,都是名篇。

1

“裘式风格”是怎么形成的

书房书写什么内容好(书房②裘山山式)(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偏好、审美口味。充分汲取符合自己脾胃的精神营养,由此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往往是优秀作家的必经之路。

读大学时,裘山山读到两位俄国作家的作品,一个是艾特玛托夫,一个是帕乌斯托夫斯基。他们俩讲故事的风格都是平和的,缓慢的,深沉的,就像俄罗斯那种漫长的冬天。在不疾不徐的节奏中,营造出一种氛围,带读者进入一个故事里去。他们没有宏大叙述,中短篇居多,影响力也远不及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果戈理这些。但是裘山山觉得很对胃口,甚至有点迷恋那种“有一点忧伤又有一种宁静”的调子,她就学着那个味道开始写短篇。

为了学习如何结尾,又去图书馆里找了一本《王汶石短篇小说选》,读来也很喜欢,平实的语言,老老实实的故事,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却充满了生活气息。她喜欢的作家哈金,也不是很激烈的风格,讲平常的事,写普通人生活里蕴含的丰富况味。这样的写法很对她的胃口,以至于她自己开始文学写作,也不知不觉就受到影响。她还欣赏一些日本作家的写法,散淡平和。包括侦探小说,都不是闪着红灯拉着警笛开场那种,而是写寻常日子里,丈夫去上班,妻子出来倒垃圾,跟邻居打招呼,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用最朴素的语言,去包裹丰富的内涵。”这样的审美观念逐渐在裘山山心里形成。她自己的文学创作自然也往这个方面靠。久而久之,小说领域的“裘氏风格”就形成了:行文清爽质朴、从容不迫;恰到好处的机智幽默;峰回路转、却又不露痕迹的架构。小说中的人物、事件或者故事,都是非常普通、日常的。比如一生默默无闻的退休工人,害怕智力衰退的老编辑等等,以及下岗女工,票贩子。然而就是在这种普通人身上,裘山山写出了令人咂摸不尽的平中见奇,所以裘山山的这些写作也被称为是“纯棉写作”。这种写法,让人想到加拿大作家门罗,日常生活里写出灵魂的惊雷。

一流的文学往往依靠的不是题材的宏大,而在于怎么写,写出了什么。此外,说到底,人生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大部分是日常的细节,就算是大时代,人活的还是一个一个日常瞬间。

2

“内心具有很强的向善性、向光性”

书房书写什么内容好(书房②裘山山式)(4)

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和在选材上的偏好,与其生活阅历、情感方式、文化修养乃至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裘山山对日常生活的执着关注,也跟她的生活经历有关,“我一直生活在相对平静的生活秩序中,在父亲去世前,没有遭遇过重大的人生坎坷,也没有经历过太多的苦难,这种平顺可能就造成了我心态的平和,也影响了我对那些非常重大的或者尖锐的事件发生兴趣。”

评论家李美皆对裘山山有一番这样的评价,“裘山山的教养和经历使她的内心具有很强的向善性、向光性、母性,呈现为某种质感,就是秋日沉淀的沙床,正午温厚的河水。这种温厚的内在沉淀,使她能够在创作中对人性加以温暖的守护。”

裘山山自认自己的个性气质“在艺术家和主妇之间,更接近于主妇,比较生活化,所以我喜欢写很贴近现实的故事。对于那种很深邃、很抽象、很哲理的东西,天生有点儿畏惧,只好敬而远之。很玄幻的题材,穿越什么的,也不会写。同时对那种恶的东西,也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意思的、有意义的东西并写成小说,可不是件容易事。甚至可以说,比写大开大合的戏剧化人物、事件更难。这需要非同寻常的发现力和敏感力,以及对生活有足够的热情。

裘山山说:“不要小看短篇,一个小切口,一样会有痛感。不以善小而不为,用在写作上也是可以的。生活中最普通的情感:喜悦、哀伤、嫉妒、内疚、思念、郁闷、忐忑不安,都是人性的折射。所以我认为,要写好短篇,第一就是不能轻视它,而是要热爱它、要喜欢它。只有你喜欢,才能沉住气,去发现生活中那些微小的却有价值的事情。”

语言是小说极其重要的要素。一篇小说是怎样的文风,一看便知,喜欢还是不喜欢读,读不读得下去,就像人的长相、气质一样。

裘山山的小说语言不是那种拽词的,刻意凹造型的路子,她真是文如其人,实诚,朴素,干净,蕴含着思考的力量。比如在《大雨倾盆》中,她有这样的结尾:“路灯依然明明灭灭,有些诡异。他独自往家走,路边七零八落地掉了些断裂的树枝,还有被雨刮倒的自行车,广告牌,显得有些狼狈。他忽然想起刚才田青青说的话,有时候,老天下一场大雨,就是看到这个世界太脏了,需要洗一洗,冲一冲。可是老天却不知道,这世界是那么不经洗,一冲刷,真相到处显露。”

书房书写什么内容好(书房②裘山山式)(5)

个人简介:

1958年出生的裘山山,1976年参军入伍,1983年毕业于四川师大中文系。曾任原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原《西南军事文学》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先后出版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近400万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春草》,长篇散文《遥远的天堂》《家书》,中篇小说《琴声何来》等。长篇纪实散文《遥远的天堂》荣获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此外还获得过两次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以及解放军文艺奖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