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作者:珥赓 陈嘉耀 等

“新训那些事儿”系列报道——

在新训的日子里

乡愁是一张薄薄的信纸

思念就像那笔尖墨痕

不听话地渐渐洇染

轻巧的信笺

藏着青春的多姿多彩

写不完的思绪

诉不尽的衷肠

还有心中燃起的那团烈火

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1)

十月的秋风吹打窗棂,陆军第71集团军新兵某团新兵连指导员许乐小心翼翼地将几十名女兵的家书装订盖章,拿到传达室邮寄了出去。

不久前在新兵中开展的写家书活动,让她和新训骨干们对书信这种传统通讯方式的影响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没想到释放出95后甚至00后女兵内心真实情感的,就是这一封封薄薄的家书。

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2)

邮寄家书。

九月中旬,来自9个省市的女兵怀揣梦想入营时,她们身上都留下了明显的时代印记:98%以上的女兵具有大学学历,其中入伍前在校读书的女兵占到了90%;女兵们不仅多才多艺,而且考取的各种证书一箩筐;女兵中间年纪最小的是00后,最大的女兵也是1996年出生,她们对高科技产品和新鲜事物的兴趣非常浓厚。

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3)

新兵与班长们一同为祖国庆生。

“入伍女兵素质大大提升,如何让她们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尽快融入部队成为我们肩上的重担。”与新兵们初见,担任排长的中尉赵静感到了压力。

“都说女兵的生活美得像是一幅画,而新训这个阶段正是为这幅画涂抹底色的关键时期。”有两次带新兵经历的班长朱梦蝶一语道破。

带兵先知兵。 “新兵们初入军营,心理处于观察适应阶段,又是自我保护意识最强的阶段。”之前从事过基层部队心理卫生 工作的许乐说:“大学学习医学心理学时,有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人类只有在与环境适当的互动中才能生存。必须要尽快让新兵与部队擦出火花,激发她们的主动性。”

看到不少女兵有写日记的习惯,班长们想到了一个办法。由于部队对通讯工具的限制,新兵往往更愿意在书信中倾诉情感。“家书不正是女兵们讲述成长心得、释放心中情感的一种方式吗?”

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4)

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5)

女兵连致全体新兵家长的一封信。

十一假期,新训已经开始了两个星期。连党支部结合部队情况和前阶段的训练向各位新兵的家长送上一封信,同时组织新兵们写下一封家书。 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在新兵晒出的家书里,大家收获了满满的感动——里面写满了新兵们的成长感悟。

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6)

新兵们在认真写家书。

安徽姑娘陈惠在家是个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到部队以后她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她在信中写道:“妈,你腰痛的老毛病好点了吗?天气转凉了,要记得穿护腰;爸,你脚痛就不要总是逞能搬重了,和你讲了多少次,你都不听。”她在体验着部队的新生活的同时,也担心着远在家乡辛劳工作的父母。

爱国是一种责任 ,也是一种传承。

“爷爷,您放心吧,您牺牲奉献的使命将由我来延续,您保家卫国的责任将由我来继承。看呐,爷爷,这是您期望的和平年代,这是您热爱的祖国啊,我会替您继续保卫她。”麻雅薇的爷爷曾经是一名老红军,第一封信她写给了爷爷,表达了替爷爷继续守卫祖国的愿望。

廖苏玲的爷爷曾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负伤。从小听爷爷讲述当兵的过往,深受爷爷熏陶的她对父母说:“你们曾告诉我,爷爷走之前希望作为后辈的我们,为祖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会投笔从戎,将人生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献给军营。”

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7)

有改变,才会有成长。

一颗柔暖细腻的心,总能有许多让你感动的瞬间。下面三封家书,写出了女兵参加训练以来的点滴收获,字里行间跳动着兴奋、激情和憧憬。

致妈妈:收获是一颗解忧糖

刘梓晨

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8)

亲爱的、世间最美丽的妈妈:

妈妈您好哇,我是您的小可爱!

见字如面,我有好多好多话想要对您说。我有 委屈想向您倾诉,但是更多的是我在这里的收获——友谊、责任与关爱。

从小到大都说我是娇生惯养的孩子,但我不想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出发前,您还特意搜了叠被子的教学视频,让我提前做好功课。看着我叠得像个大面包,您不停地皱眉叹气。您 一定想不到,我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叠出来的被子已经有“豆腐块”的雏形了。

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9)

刘梓晨代表连队参加新兵团演讲比赛。

前两天,当地小学生来部队参观,他们穿着整齐漂亮的校服,眼神里充满了对我们的敬佩。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自豪,我想到了您,想到了弟弟,想到了出发时家里的一幕幕。

妈妈,您知道被信任的感觉吗?有一次,每个班出一个人去观摩射击,班里好几个人打报告主动请缨。众人之中,排长看着我问道:“你行不行?”“行!” 从小到大,你信任的目光一直陪伴我长大,如今我飞离了巢穴,来到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重新开始我的历练与洗礼,依然有信任的目光伴随着我,让我觉得您的爱一直都在我周围从未离开。

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10)

刘梓晨在连队心愿墙前。

在这绿色军营里,我哭过、笑过、奋斗过,我爱过、怨过、也后悔过。我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我努力尝试登上联欢舞台,我结识到一帮嬉戏打闹的小伙伴,在偶尔不开心的时候,班长、排长、指导员都尽力地开导我,所以这不是一封严肃的家书,是排解寂寞的糖,想甜到您的心尖儿上。

如果您要为我祝福,祝福我每夜做一个好梦吧,让每一个梦里有一个您。

您的小可爱

致爸妈——以爷爷为榜样,前进!

廖苏玲

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11)

亲爱的爸爸妈妈:

今天是2018年9月30日,9月的最后一天。我提笔写出第一封家书。明天是国庆,正是因为这样,我更期待明天的明天,期待我实现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

来到部队的第一天晚上,我久久难以入睡,脑海中回想的都是父母亲朋和年迈的奶奶送别的场景,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由于害怕吵醒班长和战友,我连翻身都小心翼翼。更是因为这些复杂的情感,我不禁回想起爷爷当兵的经历。

爷爷是一名退伍老兵,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身处枪林弹雨,曾经身受重伤。他是个甘愿付出、无私奉献、遇到困难总是迎难而上的军人。你们曾说希望我入伍也能向爷爷一样战斗,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的纷扰,没有危及生命的行动,但我也会以爷爷为榜样,不断前行,奋斗拼搏。

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12)

廖苏玲(前排右二)在卡片上写下心愿。

你们曾告诉我,爷爷走之前希望作为后辈的我们,为祖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正是因 为如此,我携笔从戎,步入军营,也将我人生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献给了这军营。第一次一丝不苟叠“豆腐块”;第一次放开嗓子,喊口号;第一次学习唱响军歌;第一次与平时跳舞排舞完全不同地走路;第一次因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而着急落泪。虽然有困难有挫折,但我还是努力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用最好的自己,直面眼前的坎坷与艰难,为更好的自己不断前行。

在这里,有很多人关心我,在乎我,他们会考虑我的感受,关心我的身体。在我难受时, 耐心为我开导,让我更坚定自己在军旅道路上一直向前走的决心。 想家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漂亮的指导员和排长的军旅历程,我也渐渐明白,人只有亲身去经历一些事,才能懂得成长的奥义。

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13)

廖苏玲在新兵团国庆晚会上表演节目。

爸爸妈妈,你们不用担心我,我在这里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也有很好的连长、指导 员、排长、班长们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的关爱。虽然想家,但是为了更优秀的自己,我会努力尽快成长,再见之时,一定是更好的我!

最后, 祝愿爸爸、妈妈、哥哥、奶奶国庆节快乐,好好照顾自己和家人,注意身体,我一切都好,你们不用担心,期侍着更好的我吧!

您的女儿

致爸妈:从被抛弃到收获,我长大了

耿一荻

新兵下连一封家书(新兵连女兵的家书里)(14)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来部队的这几天,你们过得还好吗?弟弟有没有再惹你们生气?他的学习成绩进步了吗?我有很多话都想跟你们说。

第一次写家书,想说的话太多。从6月25日在网上报名到批准入伍,几个月来你们比我还紧张,还不断地安慰我:“闺女, 女兵不好当,即使当不上,在家把本科读完也很好。”但是爸妈,我知道你们心里面还是希望我能去当兵。

可是爸妈,你们懂吗?那个时候我的心情非常差,好像全世界都把我遗弃了。 两周的训练时间过去,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来到这里的我每天都绷着一根弦,时常自省我有哪里没有做好。我告诉自己来部队了,就要有一个最崭新的自我形象。我心里无数次地期待着你们来到部队,能够看到女儿英姿飒爽地站在训练场上,那一刻你们应该会喜极而泣吧。

爸、妈,我在这里过得很好。每餐的饭菜种类比家里多,住的房间很宽敞,训练的设施也很齐全,休息日的文娱活动也丰富。

班长告诫我们不要浪费粮食,更要尊重别人的辛苦付出,每次吃饭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是农民家的孩子,从小你们教育我要勤俭节约。我明白我没有丢弃和浪费资源的权利。或许是在生活上从没有得到过这么多人的照顾和帮助,我打心眼儿里感谢班长,感谢战友,感谢部队和组织。

爸、妈,这次写信还有一个想法,我想告诉你们,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找到了自己的初心。每天有追求、有干劲、有目标、有组织和领导的谆谆教导,我一定会砥砺自我,奋发前进,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绿色军营,让自己的青春闪闪发光。

战友们对我可好了,我们一起和谐相处,互相关心、帮助。来到了这里,短短几天,我热爱这个地方,爱上了这样的生活,喜欢这里一群和我年龄一样的女孩子互相照顾的感觉。这种感情,无言以表。

我在这里都很好呢,爸、妈,你们在家里也要把弟弟照顾好,告诫他要好好学习,没有和平的“大家”就没有安定的小家,告诫他常怀感激之情。待他成年之时,希望他也能够来到部队。

爸、妈,愿一切都好!

爱你们的女儿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文字:珥 赓 陈嘉耀

制图:李玉洁

图片:林诗毅 高 靖

编辑:李 响

编审:任 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