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

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诗很多,有讽刺、有批判、有同情。但没有任何一首,能像白居易的《长恨歌》这样……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1)

50年后的机缘

白居易出生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17年。硝烟已散,激愤冷却,悲剧正在被人遗忘。

在白居易的成长过程中,大概很少有人跟他提及这场战乱,以及在这场战乱里天人永隔的杨贵妃与唐玄宗。

就这样来到了白居易34岁这年,此时已是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距离"安史之乱"51年之久。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2)

电影《妖猫传》——黄轩饰白居易

这时的白居易,在陕西周至县任县尉。有一天,他来到县内的仙游寺游览,同行的还有好友陈鸿、王质夫。

他们听当地百姓闲聊天儿,聊的正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往事,原来杨贵妃香消玉殒之地就在这一带,在距离仙游寺不远的马嵬坡。

当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一众皇亲国戚,在禁军护卫下逃离长安,前往四川避难。行至陕西境内的马嵬坡时,军队哗变,将士以红颜祸水、奸佞误国为由,要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和宰相杨国忠,否则军队将不再向前。无奈之下,唐玄宗牺牲了心爱的杨贵妃。三尺白绫,在马嵬坡挽了一个死结,终结了一场绝代风华。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3)

皇家本不该是产生爱情的地方,可他们曾在皇宫里恩爱地生活;政治争斗本不该让女子成为牺牲品,可杨贵妃却惨死于马嵬坡下,死前,她和唐玄宗都声泪俱下……这些故事,让白居易、陈鸿、王质夫深深感慨、深深叹息。

王质夫觉得,像这样的事,如果没有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

他希望白居易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凝结成能永世流传的文学作品。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4)

就这样,白居易创作了叙事诗《长恨歌》,用至诚至美的文字,串联起他所知道的历史、和听到的民间传说,在这个故事逐渐被人遗忘时,把它推上了中唐的"热搜"。

与此同时,好友陈鸿也创作了《长恨歌传》,内容与《长恨歌》一致,但体裁为短篇小说,可视为《长恨歌》的白话版本。

不是批判不是同情,是共情

在50年后重写当年的故事,还是自己未曾经历的,怎么写才能打动读者?

在陈鸿《长恨歌传》里,有一句话是:"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这应该是他和白居易创作的初衷——为了"惩尤物",告诫后来人切勿让美女误事、误国。

可我们发现,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只有第一句遵循了这个初衷,提到"汉皇重色思倾国"。而往后,他越写越偏离了这个初衷——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5)

电影《妖猫传》——张榕容饰杨贵妃

《长恨歌》偏离到了"情"字上,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同时让读的人产生了一种"共情"。

所谓"共情",就是同理心,是能对别人的生命经验感同身受。读《长恨歌》,会觉得身为作者的白居易和身为读者的我们,仿佛都身处唐玄宗和杨贵妃身旁,跟他们一起经历了这场旷世绝恋,于是便理解了他们在这场恋爱里的无法自拔、无可奈何。

白居易是怎样做到"共情"的?我觉得,因为他做到了四点。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6)

第一,《长恨歌》的重心不是写史,如果写史,就需要批判的目光,而批判是不能感人的。

历史上的杨贵妃,先嫁给了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成为寿王妃,后来被唐玄宗抢了过来。这真实的历史是一段"不伦恋",所以白居易将这个情节去除了,他单纯写了一个男子被美人惊动后的专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你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唐玄宗,和从美学的角度去看他,是不同的。

从历史上看,他有很多值得批判的地方。为了给杨贵妃运荔枝,他不惜劳民伤财——"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他醉心于杨贵妃的歌舞,不理朝政,叛军都快攻进长安了,也未曾防范——"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7)

但如果从美学的角度去看,他对喜欢的女子真的很宠爱,而且还很浪漫。他能给的一切,他都想给她,温暖的华清池、珍贵的金步摇……他想时时刻刻跟她一起,所以觉得春宵苦短、不想早朝;后宫三千,他只宠她一人,并且爱屋及乌地照顾她的姐妹兄弟。

白居易就是从这些美学角度,去刻画他们的爱情——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第二,别人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往往忽视细节,白居易却很注重细节。

从"杨家有女初长成",到她很美,"一朝选在君王侧",再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得到了皇帝宠爱;再然后,赐浴华清池、承恩泽、云鬓花摇地打扮起来,到"芙蓉帐暖度春宵",君王沉溺于她的美,不愿意去上朝了;他就想看着她,看她轻歌曼舞,怎么也看不够。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8)

白居易用这些细节,将他们的爱情一步步推进,当我们跟着这些细节一路走过来,似乎也对"从此君王不早朝"有了一些理解。因为每个人可能都有类似的感受,你一旦发现美、感觉到美的时候,就会沉溺,会眷恋那种美,就好比女生对一个漂亮的包,男生对一台炫酷的跑车。

并且,唐玄宗前半生功业彪炳,缔造"开元盛世",当他作为君王的部分满足了,就想追求生活里的那个部分。他在中年以后碰到16岁的杨贵妃,被她的美好惊艳,想在她身上抓住青春的激情,所以这场恋爱才一发不可收拾,这是一种人之常情。

毕加索在70多岁时,认识了朋友的女儿、16岁的安吉拉。当天,毕加索就给安吉拉画了一张肖像素描,还写下"致Angela Rosengart小姐"。毕加索至少五次为安吉拉画了肖像,安吉拉说:"忍受毕加索的目光是一个难以置信的经验,毕加索好像要用眼睛盯着我,把我吃掉了。"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9)

安吉拉在毕加索为她绘制的肖像前

唐玄宗也是这样,在遇到美好的那一刻,他忘了自己的年龄和身份。所以他不想早朝,他不顾朝臣反对宠信整个杨氏家族,这就是他的无法自拔。当我们跟着《长恨歌》走到这一步,会发现无论是白居易还是我们,都是能理解这种生命状态的。

第三,"马嵬坡之变"里,唐玄宗牺牲了杨贵妃,保全了自己。这里的他,应该受到讽刺的,可白居易再次挽救了唐玄宗的形象——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至少你还看到,他"掩面救不得"的心痛和无奈,感觉到这个皇帝还是有他的深情,他是真的没有办法,因为这是一场突然的政变。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10)

电影《妖猫传》——张鲁一饰唐玄宗

在之后入蜀的路途里,风萧索、日无光,这不是风景,是他失去杨贵妃后的心情;到了四川,"蜀江水碧蜀山青",那么好的山水,但唐玄宗都看不到,他的心被"朝朝暮暮情"填满了,看到山水伤心、看到月亮伤心,听到铃声也伤心。

如果没有白居易的这些诗句,我觉得唐玄宗在历史上的形象,应该比现在我们认知的差很多,也不会成为影视剧里的男主角。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11)

但白居易用他的处理,为唐玄宗争得了一些理解。白居易也不是同情他,同情是什么样?

是像李商隐那样:"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说,做了四十多年天子又有何用,危机时刻还不如个普通百姓,普通百姓尚且能保护自己的媳妇。

李商隐这种是同情,是置身之外,做出评论和反思。白居易不是,他没有置身事外,他是带着我们去经历当时的情景:六军威吓,他一个从皇宫里逃出来的皇帝,只能指望别人保护,哪还有能力保护杨贵妃?是白居易让我们理解了这种心情。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12)

第四,写完"马嵬坡"之变、杨贵妃香消玉殒,《长恨歌》没有就此结束,后面补充的"回宫"和"梦寻"情节,使《长恨歌》的情感达到鼎峰。

平叛之后,唐玄宗回到长安、回到皇宫,他发现,哪儿哪儿都是杨贵妃的影子——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13)

皇宫还是那个皇宫,可是"芙蓉如面柳如眉",所有的花、所有的柳条都成了杨贵妃的幻化。当你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会发现身边所有东西都和她有牵连,白居易真的把思念之情写得很好。

"孤灯挑尽未成眠","翡翠衾寒谁与共"。孤灯燃尽了,他也睡不着,当年一起盖过的翡翠色被子,如今能跟谁一起取暖?

写到这里,白居易让我们觉得,唐玄宗已经不是一个帝王了,他只是一个可怜的老人,一个曾经有过繁华的老人。我们读的好像也不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了,而是在读我们心里对一份真挚感情的相信。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14)

然后,白居易让一个道士出场,帮助唐玄宗做了一场梦,梦里有一座仙山,仙山里住着"仙逝"的杨贵妃。你会发现,之前白居易一直是从唐玄宗的主观来写,是活着的唐玄宗思念已逝的杨贵妃;可是在梦里,变成了杨贵妃的主观,这使唐玄宗的思念得到了回应,其实也是回应了读者的期盼——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

梦里的杨贵妃衣袂飘飘、梨花带雨,仿佛还是当年跳霓裳舞时的穿着。她来到唐玄宗身边,"含情凝睇谢君王",这个"谢"字让人动容。

她可以怨恨的,怨恨唐玄宗当时没有救她,可白居易让她说了"谢"字,好像一生中得到过那样的宠爱,她就心满意足了。所以这里的杨贵妃也让人觉得很深情,很值得怜惜。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15)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除了感恩旧情外,她还有叮咛:如果我们的爱能像黄金一样坚固,那天上人间,终会相见。

读完《长恨歌》,其实不必坚持诗里的男子就是唐玄宗,女子就是杨贵妃。白居易好像只是借他们的故事,讲了一番人间不可磨灭的真情,即便其中一个不在了,在另一个人心里,她也只是去了另外的空间——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不必纠结于结尾的"恨"字,我觉得在《长恨歌》里,杨贵妃对唐玄宗没有恨,只是爱到深处,才恨这份情无法自主,无法在人间天长地久。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16)

无论"安史之乱"还是"马嵬坡之变",它们只是历史的一瞬,但真情却能永恒,永远能引起人们的共情。白居易不写史,他写情,所以《长恨歌》千百年来不曾被人遗忘,始终光彩夺目。

余秋雨在《中国文脉》里说:那场灾难曾经疏而不漏地"俘虏"了几位前辈大诗人,而白居易却以诗"俘虏"那场灾难。

后来的我们对《长恨歌》共情,因为我们也卸下了内心的层层防备,让这段爱情直抵内心,被它俘虏。

人性化的情感逻辑,让这个故事进入了审美领域。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17)

也是“情中人”

一个不曾经历"安史之乱"的年轻人,以自己的目光抒写了这场灾难,和这场灾难里的爱情,但我觉得,他写得比谁都好。

我常想,白居易为何能与唐玄宗、杨贵妃共情,进而也让我们共情呢?直到有一天,知道了白居易和湘灵的故事,才明白,原来白居易自己就是那个"情中人"。

白居易童年时,跟随父母在安徽宿州的符离安居,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光,也在那里结识了邻家女孩湘灵。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18)

白居易18岁时,写过一首《邻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这说的就是湘灵。

他们相爱,但这段感情遭到了白居易母亲的反对。白居易是官僚世家,湘灵却只是农家女孩。母亲逼着白居易外出求学,让他与湘灵分离。

在分离的时候,白居易写下一首《潜别离》:"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那种伤心和遗憾,跟《长恨歌》里的"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何其相似,只不过一个是生离、一个是死别。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19)

分离后,白居易还写过一首《寒闺夜》:"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这种彻夜难眠、思念惆怅,像不像《长恨歌》里的"孤灯挑尽未成眠"、"翡翠衾寒谁与共"?

还有一首《长相思》:"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这就是把《长恨歌》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公元800年,28岁的白居易考中科举;803年,被授予校书郎官职,他回到符离搬家,结束了22年的符离生活,也结束了他和湘灵十数年的感情。

再后来,806年,在陕西的仙游寺里,他机缘巧合地听说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于是,他之前为湘灵而作的诗句,都化成影子走进了《长恨歌》。

又过了一年多,白居易放下初恋,奉母命迎娶了同事杨虞卿的从妹为妻。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20)

与其说《长恨歌》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死绝恋,不如说,那是白居易对自己十数年初恋之情,绝望的祭奠。

这就是白居易能以"共情"的方式,创作出《长恨歌》的原因。虽然时过境迁,可抛开历史和政治,只剩下单纯的爱情时,他仍然能对"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感同身受,因为这样的爱情还在世间反反复复上演。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李夫人》。人间自是有情痴,如果不曾相遇,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痛苦。

对于无法长相守的感情,白居易始终是一个共情者。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21)

能共情,所以始终鲜活

科学讲理,文学却讲情。其实所有能流传到今天、依然被我们深深喜爱的诗词,无外乎一个共性——能让我们共情。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长命女》)

愿你长寿安乐,我也身体康健。直到今天,这仍是平凡生活中最深情的祝愿。

"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浣溪沙》)

与其空劳牵挂,不如与眼前人执手同行,过好当下。今天的人,仍然有这样的价值观。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每个人心底大概都有一个隐居梦,屋前栽花,屋后种菜,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余生足矣。

你看,能共情的文学作品,始终是鲜活的,《长恨歌》也是如此。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22)

大型舞台剧《长恨歌》剧照

除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长恨歌》也留下了一个著名的成语——梨花带雨。"梨花一枝春带雨",写身在仙界的杨贵妃哭泣之时,用梨花的白,写贵妃的娇艳,用春雨的颤抖,写抽泣的动态,形象而动人。后来人们就用"梨花带雨"来比喻美人哭泣。

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

(苏轼《木兰花令》)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余。

(秦观《阮郎归》)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23)

《长恨歌》还留下了一个经典的意境——秋雨梧桐。"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时时刻刻的思念。到了宋代词人那里,"秋雨梧桐"成了一个特定意境,表达离别的凄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忆桃李春风,梧桐秋雨。又还过却,落花飘絮。

(杨泽民《瑞龙吟》)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24)

元代文学家白朴,创作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这名字也来自《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不仅如此,《梧桐雨》的故事架构也是以《长恨歌》为基础。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25)

清代剧作家洪昇,创作戏剧《长生殿》 ,同样写“安史之乱”、“马嵬坡之变”的悲剧。“长生殿”的名字还是出自《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26)

即便到了当代,电视剧《唐明皇》、《大唐芙蓉园》,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妖猫传》……当我们在这些影视剧里,看到唐玄宗的深情、杨贵妃的单纯、他们爱情的缠绵悱恻,应该想到,这里都有来自于《长恨歌》的回响。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27)

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剧照

日本人也很喜欢《长恨歌》。日本平安时代的女作家紫式部,创作过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其中第一章《桐壶》,记述了桐壶帝和一个妃子的爱情悲剧,如果你有兴趣看一下,会发现很多《长恨歌》的痕迹。《源氏物语》奠定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思想,你无法否定《长恨歌》在其中的作用。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28)

我还听一个在日本留学的朋友说过,他有一次看到一个乞讨的人,坐在东京的樱花树下,朗诵着被翻译成日文的《长恨歌》……如果不是共情的力量,还有什么能使它跨越国界,走进日本人的生命。

白居易不仅是在1200多年前写了一首诗,更是留下了一笔文学遗产。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王质夫当年的鼓励,白居易做到了。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爱情观(白居易长恨歌有一种感情)(2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