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

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1)

一年前的今天

全球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

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

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

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朝阳区作为冬、夏季奥运会开闭幕式举办地

及多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的所在地

成为“双奥之城”的主承载区

盛会落幕,属于朝阳区的奥运故事才刚刚开始。“双奥朝阳”建设十大行动计划旋即启动,一年来,朝阳区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服务“四区”建设为主线、以群众福祉为中心、以融合创新为动能,不断擦亮“双奥朝阳”城市品牌。

在朝阳

冬奥不仅是一种城市记忆

更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奥林匹克公园打造

全球多边外交会客厅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一派壮美气象。

中轴线两侧

矗立着“鸟巢”“水立方/冰立方”、

国家会议中心、“冰丝带”等奥运场馆

还坐落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研究院等

“国字号”建筑

它们构成了首都北京的地标性建筑群

也为国际交往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承载空间

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2)

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3)

围绕“国际交往联络窗口、世界文化交流平台、国家体育休闲中心、全球多边外交会客厅”的定位,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持续提升能级。大力引进国际重大赛事、顶级商业性赛事,做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网球公开赛等重大赛事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赛事IP。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将全方位提升外交外事活动承载能力,建设成为全球多边外交会客厅。”朝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落幕后,朝阳区立即启动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综合提升行动计划,陆续实施六大工程:

一是全球多边外交会客厅建设工程

强化国际重大活动承载能力,加快国际高端资源汇聚,提升区域涉外服务能力,面向全球加大国际化推介力度,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外交外事活动汇集地、国际顶尖综合赛演平台、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中心。

二是“双奥”示范核心区建设工程

加大文化活动、旅游线路、文创产品的设计和推广力度,积极推进中外文化融合、文明互鉴,打造“双奥”场馆运营典范、特色品牌体系、文化交流平台。

三是中轴北延线文化“金名片”建设工程

完善中轴线独特壮美的空间秩序,构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体现大国自信的文化长廊。

四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工程

全力打造立足区域、服务京津冀、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国际一流体育文化旅游带。

五是智慧园区治理建设工程

在场馆、游览、管理等应用场景,推进园区一体化运行、产业数字化发展,持续提升科技传播交流水平。

六是“双奥”遗产惠民建设工程

推进全覆盖“设施惠民”、全维度“活动惠民”、全方位“服务惠民”,让冬奥成果最大化融入市民生活。

除了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一派壮美

周边的环境

也变得更靓丽、宜居

❄️在奥运村街道,规划形成了“1 2 N”环境景观格局,以奥运花街、冰雪冬奥城市森林公园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京藏高速沿线路段、18条背街小巷和4个居民社区环境整体提升。

❄️在亚运村街道,安苑里社区更名为冬奥村社区,打造服务冬奥村家门口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双奥”核心区新名片,推进奥体南区交通综合治理,积极创建奥体南区“双奥”国际化人才社区。

场馆赛后运营的样板

奥运场馆的赛后运营

堪称世界级难题

由于场馆的体量庞大、

维护成本高、开发难度大

很多奥运城市都曾为此苦恼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按照“体育场馆反复利用、

综合利用、持久利用”的原则

朝阳区不断探索

“鸟巢”“水立方/冰立方”“冰丝带”等场馆

的赛后利用方式

国家速滑馆

是北京赛区唯一的冰上新建场馆

其外观晶莹剔透

由22条曲面玻璃组成

因此得名“冰丝带”

一年前,各代表团运动员

在这里刷新了冬奥会纪录总计多达13次

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4)

如今的“冰丝带”,已经实现了从“最快的冰”转换为“大众的冰”。冬奥赛后,这里成为国际滑联卓越中心,创新合作模式,搭建冰上培训平台,引进了4家国内高水平培训机构。

春节假期

“冰丝带”更是成为

市民携家带口出游的好选择

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5)

场馆门口挂上红灯笼和中国结,入口处,一张张选手的照片让游客们重温奥运赛场的精彩时刻。在这里,市民还能看到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图标、徽章等许多难得一见的展览展示,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上冰体验。

作为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场馆

国家体育场(鸟巢)

自2022年4月20日起推出了

“双奥”主题旅游精品体验线路

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6)

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7)

新线路贯穿零层金色大厅、主场地、二层贵宾区、五层钢结构观景台、顶美空中走廊等近10处特色观光景点,并首次开放主场地舞台区,游客可走近“大雪花”主火炬、“米兰八分钟”巨型地球、滑板造型颁奖台、开闭幕式焰火燃放装置等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实物。夜间,还能登临“鸟巢”屋顶,俯瞰奥林匹克公园全貌和中轴线景观。

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8)

此后

鸟巢又陆续举办了

“辉煌·逐梦——双奥之路中华体育文化展”

第十二届“鸟巢欢乐冰雪季”等

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水冰转换”技术

国家游泳中心

在北京冬奥会前实现了从

“水立方”到“冰立方”的华丽转身

也让场馆具备同时开展

夏季、冬季运动的运营能力

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9)

目前,国家游泳中心已开启“水冰双驱”运营模式。嬉水乐园在北京冬奥会后迅速完成了复原,比赛大厅和热身池也继续提供水上运动服务。北京国资公司与世界壶联在“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合作设立国内首个“世界冰壶学院培训中心”。

今年1月

冰上运动中心的“旭日东升”冰壶场

首次亮相

900平方米的冰面透亮如镜

4条长45米、宽5米的崭新冰壶赛道

依次排列,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10)

据统计,在2023年春节假期,“鸟巢”“冰立方”“冰丝带”三大场馆,总客流量达到了6万人次

“体育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朝阳区是消费大区、文旅大区

以北京冬奥会举办为契机

推动“体育 ”融合发展

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消费升级

为区域注入新的活力

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11)

2022-2023北京冰雪运动消费季活动在冰丝带启动

各大商圈燃起了冰雪热。

以国贸溜冰场、朝阳大悦城冠军溜冰场、

全明星滑冰俱乐部蓝色港湾店

为代表的商圈冰场

全年持续面向公众开放

2022-2023冰雪季,SKP-S北广场新搭建了冰室,用恒温系统将温度控制在零下五摄氏度,房间内的所有展品、家具、娱乐设施都由艺术家在现场用纯冰打造。消费者可以在这里享用冬日下午茶或鸡尾酒,也可以参与冰上桌球。

颐堤港购物中心的冬季花园“雪野仙踪”汇聚了丰富多样的冰雪运动,消费者可以戴上VR眼镜,畅玩极速滑雪,也可以邀请伙伴们来一场桌面冰球大战、冰雪跑酷。

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12)

鼓励实力雄厚的企业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

朝阳区举办了体育企业“专家诊断会”“后奥运朝阳体育产业发展论坛”等交流活动,共有140家企业参与线下活动,600余人次观看线上直播。通过“双奥场馆”路演、专家诊断分析,解答企业发展难题,为企业搭建资源互助的交流平台。同时,朝阳区协同企业落实设备贷款贴息政策、金融贷款政策、新建体育场馆补贴。

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2022年7月,朝阳区发布“五大文旅体融合骑游路线”,并举办为期16天的骑行活动。骑享“潮”路线、骑享“范儿”路线、骑享“美”路线、骑享“嗨”路线、骑享“乐”路线,每条包含6到18个不等的点位,涵盖奥运场馆、博物馆、文创园、商圈、公园等56个网红地标。

携手张家口打造重要赛事集聚地。

2022年8月8日是第十四个全民健身日,朝阳区和河北省张家口市携手发布,将打造重要赛事集聚地,合作共建奥运体育文化旅游带。根据协议,两地将建立体育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深化训练赛事交流活动,在张家口市崇礼区设立朝阳区青少年滑雪项目集训营。推进体育赛事山地运行与城市运行资源互补,合力打造并培育品牌IP赛事。广泛开展城际体育赛事交流,促进两地竞技水平与全民健身水平双提升。

一串数字能诠释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

2022-2023年冰雪季,全区共开放冰雪经营场所26家,占全市的26%。其中包括雪场5家、冰场21家,较冬奥会前增加6家,其中新增场所中4家为冬奥场馆。2023年春节假期,冰雪运动场所成为“朝阳群众”欢度佳节的户外体育休闲主要目的地之一,全区冰雪运动场所累计接待总人数3.95万人次,总收入295.56万元,同比上涨36.5%,其中冰场经营总收入增加近四成。奥森公园、朝阳公园、温榆河公园、常营公园4家公园冰场雪场春节七天累计接待1.37万人次,总收入71.78万元。

全民健身共享运动之乐

2023年1月13日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冰龙舟友谊赛

这也是朝阳区本年度首场大规模全民健身活动

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13)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冰龙舟友谊赛

随着发令声鸣响

一条条冰龙舟飞快冲出起点

奥海冰面上,呐喊声此起彼伏

此次冰龙舟友谊赛共有800多名市民参与,选手们来自奥运村、亚运村、大屯、安贞、小关、和平街、来广营等街乡以及多家驻区单位。接下来,系列体育活动将贯穿全年,包括陆地冰壶球赛、市民羽毛球公开赛、京津冀健身毽大赛、千人划船比赛等。

北京冬奥会留下的

不仅是赛场竞技的精彩瞬间

更让“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

朝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建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

打造叫得响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充分挖掘疏解腾退空间、公园绿地、“金角银边”等资源,突出全人群、全季节、全时段特点,2023年在全区新建64处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新增体育健身设备804件,体育场地面积6800平方米,全面提升“15分钟健身圈”服务品质。目前,全区体育场地总面积已达914.81万平方米,体育场地420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5平方米。

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充分利用朝阳区“双奥场馆”资源和健身设施相对丰富的优势,紧扣“8.8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社区冬奥会、社区篮球赛、“全民健身助力冬奥”系列活动、“民间奥林匹克大赛”、民俗运动会、绿道骑行、网球运动进社区进公园推广活动、垂直马拉松等凸显区域特点的赛事活动。超千支健身队伍活跃在基层,1.1万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科学健身。每年组织开展近2000场次活动,吸引逾150万人次参与。

北京成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区朝阳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14)

社区健身推广运动

突出国际时尚丰富运动形式。

2022年,首届北京飞盘公开赛在朝阳区开赛,120支队伍的2000余名飞盘爱好者进行了220余场激烈角逐,规模空前,赛制创新,让“网红运动”以全新姿态进入大众视野。骑行热潮成为户外运动新趋势,文旅体融合骑游路线、骑游打卡朝阳区网红地标等备受追捧。在奥森公园、朝阳公园、亮马河、通惠河等公园河湖,皮划艇、桨板等新型休闲健身活动人气火爆,进一步丰富了休闲运动形式。

此外

朝阳区也不断加强

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

2022年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朝阳代表团以257金、209银、169铜、总积分8250分的骄人战绩,成功蝉联北京市运动会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三项第一。作为全市唯一一个报名参加全部33个分项比赛的代表团,朝阳在项目全覆盖的基础上,扩大了参赛规模,报名人数达1628人,所有参赛项目中共有13个项目在东、西、朝、海四区排名中位居第一,有21个项目的金牌数量超越上届市运会,有26个项目的积分超越上届市运会,朝阳区代表团取得了本届市运会28%的金牌。

立春已至

朝阳区将拿出奋跃而上、

飞速奔跑的精气神儿

继续写好冬奥盛会的后半篇文章

擦亮“双奥”的城市名片

​来源:北京朝阳微信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