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指导员如何有效发挥作用(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编者按:“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11月19日,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回忆起了20多年前在福建工作期间发起并推动的科技特派员工作,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乡村振兴指导员如何有效发挥作用?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振兴指导员如何有效发挥作用(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乡村振兴指导员如何有效发挥作用

编者按:

“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11月19日,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回忆起了20多年前在福建工作期间发起并推动的科技特派员工作。

农村基层一线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是广大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率先推出科技特派员制度,并很快辐射推广到全国。

近年来,重庆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科技特派员成为了“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2021年,在全面振兴乡村的背景下,科技特派员被赋予了哪些新使命,履职有了哪些新要求?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11月16日,周二晚上8点半,最新一期的科技特派员网络公开课又准时开讲。

这是一期关于黄精栽培技术的课程。刚开讲不到十分钟,网课平台的互动区就热闹起来,吸引了我市乃至四川、湖北、浙江等地近5000人在线观看。

作为一项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工作,我市这个网络公开课乃全国首创,影响力不容小觑。自去年3月正式上线以来,平均每期受众为1万人左右,最高达到8万多人。今年年初,课程还吸引了一位特别的观众——哈尔滨市市长。随后对方科技局工作人员就前来“取经”,并于今年3年在当地也开设起了类似的“科技惠农大讲堂”网上直播。

而这,仅仅是近年来我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新之一。

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我市紧跟产业结构出现的新变化,乡村振兴提出的新需求,不断创新丰富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的形式内容,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走深走实,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如成立科技特派员团队、拓宽选派领域范围等,将科技之风吹遍沃野山川。

变化:单一技术难以满足全产业链构建需要

应对:成立科技特派员团队 从“单兵作战”到“团队作战”

时至11月,油橄榄已采收完毕,即将进入冬季管护关键期。

17日,来自市林科院的市级科技特派员朱恒星一大早就赶往对口服务的奉节县,同行的还有来自重庆工商大学的科技特派员冯敏。

“修枝非常关键,就按之前教的‘心形’修剪方法,注意把中间部分露出来。”在鹤峰乡一油橄榄种植基地,两名科技特派员分头行动,朱恒星向村民耐心地讲解清园、施肥、修剪等冬管技术,冯敏则对新修的肥料车间做设备摆放规划,顺便还计划取回油橄榄果渣样本作进一步检测,研究如何更好的发酵处理后成为有机肥。

一个培训技术,一个研究加工,各展所长,分工明确。像这样的团队作战模式,朱恒星已参与一年,他坦言:“这与我以往单枪匹马地开展服务相比,更适应当下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要求。”

2019年,朱恒星来到奉节,帮助当地油橄榄产业发展。那时,村民不懂技术,本该2018年就挂果的油橄榄仍没结出果子,不少村民都选择了砍树。

心痛不已的朱恒星迅速申请了“油橄榄园提质增效技术推广”项目,在五马镇山王坪村开展品种改良与栽培技术培训示范。通过高换嫁接、补植,令当地宾杰油橄榄合作社70亩的果树起死回生,今年已实现产量0的突破,达到5000多斤。

这一结果,朱恒星毫不意外,对他来讲品种和技术改良不难,但如何加工、处理油橄榄,并做成好的产品卖向市场,同样决定着他的工作有没有意义。

所以,2020年,朱恒星首次选择参与科技特派员团队模式,希望借助更多力量,构建油橄榄产业集成技术体系。当年10月,通过自主选择、区县协调,重庆工商大学老师冯敏,西南大学教授郭启高、江东等7人成团了。

一年来,郭启高推广了“心形”修剪技术,朱恒星着重研究油橄榄专用肥,江东将柑橘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运用到了油橄榄育苗之中,冯敏发现油橄榄果渣可发酵作肥,目前她正在研究加工发酵技术,甚至还开展了橄榄醋、橄榄茶等产品的加工研究……

“大家的专业方向各不相同,凑在一起形成合力,就能形成从品种选择到种植、加工等环节的产业配套技术,助力产业链的构建,服务效果更好。”朱恒星说。

市科技局农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特派员团队模式于2015年启动,每个团队由5到15名科技专家组成,服务期为三年。团队成立后,围绕服务区县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链和技术链开展系统性科技服务,针对性更强,更符合当下农业三产融合发展趋势。

变化:乡村振兴涉及领域更广、业态更丰富

应对:拓宽选派领域范围 多元化科技特派员构成

今年4月,市科技局发布的“关于开展2021年度第二批市级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的通知”中,出现了一项新变化。其中提到:为更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鼓励各区县拓宽科技特派员选派范围,增派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乡村治理、文化教育、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农资经营、品牌咨询等领域科技特派员。

看到这则通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医生冯卫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选择的服务的是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黔江区太极乡。

冯卫的选择与他2018年在黔江的一段经历有关。那一年,黔江区中心医院打算建设儿童医院,冯卫前去帮他们规划科室设置,做人员培训并开展坐诊。近半年时间里,他深刻感受到当地医疗水平、条件的不足,“我才去的时候,他们基本只能看感冒等普通病症,遇到稍微严重点的抽筋、肺炎等他们就会直接建议患者到万州或重庆就医。”

县级医院都这样,那乡镇的医疗卫生条件不是更差?“既然现在有机会,我就想通过这样的科技服务,提高当地的诊疗水平。”冯卫说。

在冯卫看来,乡镇卫生院的主要任务是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只要能够对病情作出准确判断,给出科学建议,诊疗时注意规范即可。但就他这半年时间的观察,当地医护人员的水平仍有待提高,比如在判断不准时的过度治疗问题。

因此,冯卫几乎每月在该卫生院开展一次讲座,还坚持开展义诊,手把手帮教。几次义诊下来,冯卫发现当地儿童呼吸道疾病比较高发,但未曾发现致病因素。而据他在黔江黄溪镇服务的同事杨超、李果反馈,当地儿童则癫痫高发,也未找到原因。

三人一合计,找单位申请了30万元资金,准备明年初在太极和黄溪征集七八百名0——7岁的儿童,做一次健康筛查,看能否查出其他疾病,找出疾病谱,再给出预防方案。

市科技局农村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科技特派员的选派重点关注贫困地区,内容主要是围绕产业发展,但乡村振兴涉及的面更广,因此我市今年开始扩宽科技特派员选派领域,现已增加了乡村治理、人工智能、法律咨询、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科技人员,未来还将视需求继续扩大领域范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变化:农业规模化发展对科技需求更加旺盛

应对:开设网络公开课 及时将技术送到千家万户

11月18日,合川区云门街道铁家村4社,闲来无事的杨华在自家的白酒门市又点开最新一期的科技特派员网络公开课观看起来。这已成为他最近一年多来的习惯,几乎期期不落。

杨华是当地云嘉高粱种植股份合作社的负责人,其中种植了庆油系列的油菜100亩。但近几年,部分油菜始终达不到每亩四五百斤的理想产量,仅200余斤,令他十分费解。

11月9日,市农科院油菜创新团队专家黄桃翠的一节油菜高效栽培课程,让杨华茅塞顿开,“原来是我还不够勤快,播种后要根据叶子长势补肥!”

事实上,在油菜移栽和直播期,黄桃翠也会到各地进行实地技术指导,但覆盖面始终有限。她告诉记者,这个时期,她研究的新品种也正值播种期,一方面是科研工作,一方面要推广技术,两边都很重要,但她实在分身乏术。

“这个网络公开课我是很支持的,受众面更广,还可以回放,农户可以反复观看掌握。”黄桃翠表示,通过直播,她也有了不少收获,比如许多农户都很关心的如何缩短油菜生育期问题。这关系着稻油轮作模式的推广,也将是她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市科技局农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特派员网络公开课于2020年3月开课,初衷是为了应对疫情影响下科技特派员无法下乡服务的问题,每周二晚八点半一期。没想到效果竟出奇的好,现已累计开播85期,受众覆盖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山东、浙江、云南等多个省市,浏览点击总量达79.23万人次,就一直延续了下来。“这也说明基层对技术的需求量还是很大。”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平台将引入两院院士前来授课,重点从产业发展趋势、动态等宏观层面为种植户、企业提供指导,提高平台影响力,助力“三农”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