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用句式大全(文言文背多了能记得多混淆)

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在我的学生时代,对于文理分科这件事,我是始终抱有“不同看法”的。

因为九门主课,虽然能让九条命的猫都分别卒于“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

但是我的印象里,却只有语文,和“其他科目”两种。

也不知道是我没遇见过好语文老师,还是自己本身就在语文这方面有着“逆向”的天赋异禀。

反正从造句到作文,从多音字到多义字,我总觉得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自己永远都是条淡水鱼。

文言文常用句式大全(文言文背多了能记得多混淆)(1)

考试分数还不没血压高,是我考语文时的基本操作。

而除了考试之外,平时更加难以逾越的坎儿,无疑就是背文言文。

印象里,每次一听到语文老师说出那句经典的“熟读并背诵”后,我脑袋里都是Duang Duang的。

因为文言文不像现代文,每一篇的语义,都毫无联系、互不相通,且无规律可循。

所以就算你已经背会并理解了几十篇文言文,也未必能理解下一篇的内容里,到底写的是什么意思。

甚至有的时候,连里面的字都认不得。

文言文常用句式大全(文言文背多了能记得多混淆)(2)

这不是我夸张。

因为如果没学过《出师表》的话,费祎和郭攸之这俩名字可能都有人读不对。

如果没学过《离骚》的话,也没多少人知道“揽茝”、“鞿羁”和“蕙纕”到底应该怎么念。

那些文言文中,复杂程度直逼生僻字的字,别说写了,画可能都画不像。

而且时不时地,还得接受一下“通假字”的支配。

文言文常用句式大全(文言文背多了能记得多混淆)(3)

说到通假字这个古人写作时的“Bug”,我实在是不得不吐槽两句。

学《送东阳马生序》的时候,刚开始我还觉得难度算是适中。

但往细了学之后才发现,这里面的通假字和一词多义也太多了。

除了死记硬背,就找不到第二种办法。

要是让外国人给翻译成英文的话,还指不定得翻译出多少个版本来呢。

文言文常用句式大全(文言文背多了能记得多混淆)(4)

当然了,上面说的这些还算是好的,因为考试的时候考点也不算太多。

至少跟《滕王阁序》比起来,是真的不多。

《滕王阁序》,一篇处处是考点,通篇是“大坑”的佳作。

除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么一句大伙本就熟悉的经典名句之外,全文还有多达759个字。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篇接近800个字的序,居然是为一篇正文拢共才40个字的诗而作的。

看来“番外”比“正文”还好看这种事,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了…

文言文常用句式大全(文言文背多了能记得多混淆)(5)

在被文言文困扰了多年之后,我一直想找一个文言文中的词,去形容背文言文的难度。

你别说,后来我还真找到了个合适的答案。

因为当时正好学了一篇课文,叫《蜀道难》。

这篇以象声词多(而且可能还是当地方言版的象声词)而自成一派的文言文,我学得特别好。

因为我背文言文时的心情,跟作者走蜀道时的感受高度重合,也是总想高呼“噫吁嚱!危乎难哉!”

文言文常用句式大全(文言文背多了能记得多混淆)(6)

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包括《醉翁亭记》、《师说》、《木兰辞》等经典课文,也都给不少人的学生时代造成过困扰。

不过客观地说,对于大学不学中医的同学来讲,忍忍也就过去了。

因为到了大学里,别说文言文了,就连大学语文都没几个专业会去学。

但是一部分学中医的同学,依然会被要求背诵整本的《黄帝内经》、《伤寒论》。

说实话,这些要是能背得下来的话,即便毕业后不去当中医,至少也能当个不错的rapper了。

文言文常用句式大全(文言文背多了能记得多混淆)(7)

文言文,背之尽锱铢,忘之如泥沙。

而且背多了以后,还容易“串”。

就比如说,“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似乎就没什么违和感。

“笑问客从何处来,牧童遥指杏花村”,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飞流直下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貌似看上去也挺好。

这些年,有不少同学都在用这种“混搭”的调侃,去发泄心中对背文言文的不满。

而且可能很多人也都想过:古人所写的文章文采虽好,但真有必要让现在的学生去背诵吗?

文言文常用句式大全(文言文背多了能记得多混淆)(8)

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因为中国人对古人的尊崇,是一种独特而又厚重的文化精神力量。

而这种精神和文化,恰恰是透过古人所留下的佳作,通过学习和背诵,渗透到了当代人的血脉之中。

当然了,你可能会和我当年一样,觉得文言文晦涩难懂,会背了也理解不了。

但这没关系。

因为背诵只是一个阶段,而理解和吸收会是经年累月的积累。

比如说《离骚》。

在学生时代,它可能仅仅只是一篇佳作而已。

但是随着知识面的拓宽,眼界的提升,你会逐渐理解到其中刻骨的悲壮。

文言文常用句式大全(文言文背多了能记得多混淆)(9)

再比如说《师说》。

在背诵的阶段,你理解到的可能只是简单的师徒伦理。

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或许会更加理解老师对你的良苦用心。

甚至在你今后当上了老师后,它还会用深刻的内涵,指引你从教中的迷茫。

所以说,文化的传承,本就是一个从粗通皮毛,到融会贯通的过程。

这需要用时间来沉淀。

而文言文在语文课本中的存在,除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外,同时也为学生从小就打上“中国底色”。

文言文常用句式大全(文言文背多了能记得多混淆)(10)

当然了,作为过来人,我也能理解大伙现在背文言文时的困扰。

但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意义,远不止考试卷面上的那几十分。

与其抵触,不如主动接触。

当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后,或许在文言文中,能发现那些蕴含在文字中的别样之美。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