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乡村温馨校园篇)

为加快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紧跟我省打造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步伐,菏泽市持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乡村校园文化特色,促进乡村学校内涵发展。今天一起走进单县郭村镇中心小学。

单县郭村镇中心小学2018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15508平方米。2022年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校园,学校建有专用功能室,为音乐,美术,计算机,科学等教学提供专业教室。办学条件有利的促进了素质教育、特色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乡村温馨校园篇)(1)

深化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新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红心向党、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秉承“和润于心、美达于行、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打造和美名校、成就精彩人生”的办学目标,以“和善行事,美德立身”为校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育人环境,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积极开发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扎实教学常规,师资配备齐全

学校拥有一批思想素质优良,业务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狠抓课堂教学,全力打造“和美”的课堂。坚持定期进行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及时通报情况,并对优秀备课和优秀作业进行展评交流。充分发挥教学骨干的作用,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

中小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乡村温馨校园篇)(2)

教育教学

学校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由校长负总责,教导主任具体负责教学工作的计划,组织、检查、指导工作,协调各年级各科教学和各种教学活动。教研组具体组织教师拟定教学工作计划,组织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

开足课程保量求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完善课程管理,开全了课程,开足了课时。为了教好每一门课程,不随意增减,绝不允许语、数科占用艺、体科。每一科到期末都有考核。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且有计划组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设了文艺、英语、电脑、乒乓球、书法、绘画等兴趣活动小组,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生的艺术排练与体育训练。

中小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乡村温馨校园篇)(3)

加强教育科研,提高办学水平

学校把每一个教师的每一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打分:师德(语言、衣着、行为)基本功(普通话、粉笔字)、课堂设计(教案)、小测试,把这个成绩作为教师的常规成绩。这样一来,就要求老师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每节课都要上出精彩,上出亮点,使教学的细节更加规范、科学、高效,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不断优化

学校坚持推进课改,全面构建培训、教研组建设、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修管理行动系统,多次承办郭村、曹庄、实验小学三区课堂教学连片教研活动,尝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方式,探索“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多次邀请教研室有关人员及专家来校讲座调研指导,做有针对性的学科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备课、授课水平。同时尽量安排教师到外地或兄弟学校参观、听课取经,回来后做好移植课教学;在校内组织教师分科进行说课、评课、上公开课,并请老教师做好点评和指导,收到良好的教研效果。

中小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乡村温馨校园篇)(4)

坚持各教研组定期进行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

学校构建了教研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教研学科指导组,由我牵头,教务主任具体负责。成立学校教研组:5个语文组、5个数学组、1个英语组,分别设有组长和组员。学期初制订教研计划,明确研究重点任务。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深入参与活动。同时利用每周二开展备课。在活动中切磋教法学法,上好每一堂课,用心开展评课交流,不断总结提高。活动做到有明确的主题,有扎实的过程,有全面的总结。

中小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乡村温馨校园篇)(5)

中小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乡村温馨校园篇)(6)

校园文化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布局合理,文化高雅,专用教室和公共教学用房等一应俱全,拥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教室、微机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录播室、多功能室、科技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仪器室、器材室、留守儿童关爱室、党员活动室、少先队活动室、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等;各个功能用房设备齐全;并按《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配足配齐了多媒体、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与此同时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2.0培训,基本实现了教育信息技术化;学校建有标准运动场和篮排球场,各类体育设施齐全。

中小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乡村温馨校园篇)(7)

学校设有教育宣传栏,各班也有相关的宣传墙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活动、少先队活动、共青团活动宣传美化、绿化校园,爱护学校一草一木的教育活动。丰富了墙体文化建设,注重学校实际,积极打造学校“书香校园”文化,营造良好学习生活氛围,为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最适宜的发展空间。

中小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乡村温馨校园篇)(8)

学校拥有宽敞的图书阅览室,有学生开展手工制作的手工活动室,有学生开展书画活动的书法室,有音乐教室、舞蹈室,学校每年拔出专款进行场地修护、添置设备,为学校的环境教育切实提供保障。

育人氛围

打造舒适和谐环境

学校充分做到了和谐管理、人性化管理、科学管理,调动了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一心为学校谋发展”成为每一位中心小学教职员工的思想动力。在学生方面,针对农村学校实际,学校以学生养成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为支点,以留守学生、问题学生为教育重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点。重视留守儿童的管理,做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达到了德智双优,身心两健,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中小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乡村温馨校园篇)(9)

家校携手,共担责任

每年度,学校都召开两次全校性的家长会,每次家长会,老师精心准备发言稿,注意与家长谈话的语气、话语,从学生的实际、家长的感受出发,真诚地与家长商谈沟通,交流学生偏差思想行为产生的实质原因,商榷解决的办法,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争取家长的认同、配合和支持。我们特别要求家长要将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同时对家长进行孩子安全方面的教育,要求家长一定要将联系方式告知老师,以便及时地与老师取得联系。时常可以听到我们的老师打电话询问家长孩子未到校的原因,提醒家长及时关注孩子的健康的温暖话语。我们这些真诚的举动,使得家校的桥梁畅通了,家校的关系和谐了,学校的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中小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乡村温馨校园篇)(10)

习惯教育,整洁校园

教育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件大事。打扫清洁卫生成为同学们每天的习惯,只为自己创造最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当然,打扫校园容易,保持辛苦。为养成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领导、老师、班主任做到了周周讲、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县领导督查时深受好评,同时得到了社会、家长的高度评价。

团队工作有声有色

团队工作作为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一部分,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保驾护航。少先队充分利用每一周升旗仪式,结合本周工作重点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成为学校少先队工作一大亮点。此外,少先队结合历史重大事件和学校实际,开展一系列既教育学生又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尤其是主题月开展的有声有色。

中小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乡村温馨校园篇)(11)

重视安全,人人平安

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落实至关重要”。学校成立了组织机构,制订了应急预案,加强了制度建设,学期初和教师、学生、家长签订了各类安全责任书。每学期以及节假日都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告知家长相关安全注意事项;制定安全工作制度和值班管理制度。邀请斑马救援队对学生进行了“爱生命,防溺水”公益教育活动。

中小学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之路(乡村温馨校园篇)(12)

建设和谐温馨之家这是学校的工作目标与努力方向,坚信在温馨校园的熏陶下,定能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让学校师生健康愉悦的进步、成长。学校将一如既往,在“温馨校园”建设工作中继续深入推进。即开灿烂之花,又结丰硕之果。

来源:菏泽教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