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滨海路小学青岛实验小学(青岛学区百科青岛市实验小学)

来源 青岛学区百科

历史沿革

始建于1901年的青岛市实验小学,前身是德国总督府小学“胶澳总督府小学校”,

1949年后更名为“青岛江苏路小学”,

1962年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小学,

1992年被誉为全国百所名校,

1994年8月被青岛市教委命名为“青岛市实验小学”。

青岛滨海路小学青岛实验小学(青岛学区百科青岛市实验小学)(1)

学校占地面积8439平方米,建筑面积8502平方米,教学设施现代化,办学条件优质化。

1999年学校进行了旧舍改造,在有限的空间里精心设计、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新校舍既保留了欧式建筑风格,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风韵。

按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配备教学仪器、器材设备。普通教室、办公室及专用教室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建有校园电视台、舞蹈练功房、网络化管理的开放式图书馆、教师阅览室、陶艺教室、陶窑、木工房及配备十张球台的乒乓球馆。学校为学生配备了直饮净化水设备、音乐铃,建立了无线防盗系统。

目前共有36个教学班,教师100余人,是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公立小学。

学校以“唯实、唯新、唯风范”的教师文化为引领,建设了一支学历结构良好,专业能力强,治学严谨,事业心强,敬业爱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曾经走出了25位全国、省级优秀教师,8位省特级教师。在学校现任106名专职教师中,研究生学历9人,本科学历的教师达到81人,占到了76.4%,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44人。小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者超过45%,教师中获得市级以上综合称号的30余人,获区级称号的教师有70余人,区级及以上教学能手近55%,市级及以上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的教师近35%。优良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宝贵财富。

学校近年来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教学改革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学现代化先进实验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教研先进单位”、“山东省科研十大示范学校”、“青岛市科研先进单位”等等。

2004年正式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学校。

2007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席联席学校。

2008年成为澳大利亚U-learn国际英语实验基地。

2010年成为全国教研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学校。

2011年成为中国教育学会现代学校联盟实验学校。

2018年2月,获评省级文明校园。

2019年,青岛市中小学高水平现代化学校。

青岛滨海路小学青岛实验小学(青岛学区百科青岛市实验小学)(2)

青岛市实验小学以“轻负高效”为办学特色,立足“情趣教育”研究基础, 开展“适切教育”实验探索,成为了一所具有深厚教育传承和文化底蕴的全国名校。

青岛市实验小学的“轻负高效”,基本上可以用这样的公式进行概括:减 合 改=高效率教育。

“减”指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走出小课堂,走进社会实践和校本课程的大课堂中;

“合”指学科整合,教学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也指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整合;

“改”指变单一评价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青岛滨海路小学青岛实验小学(青岛学区百科青岛市实验小学)(3)

在“轻负高效”实践的基础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学校开始了以“情趣”为中心的教学、教育探索,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情趣教育理论。

进入2010年,学校提出了“适切教育,每个都重要”的办学理念,探索切合学生身心规律,适应学生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教育之路,努力实现每一个生命适性化的成长,给每一个孩子“不一样的长大”。

简单说来,“适切教育”就是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儿童自主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实践过程的整体优化,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

适性教育的特征表现为三个“回归”:回归儿童的整体优化的教育,回归生活的儿童自我建构知识的教育,回归个体的多元差异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教育并促进其潜能开发和良性发展。

个性课程研究:建设学校特色的“榉树”课程,搭建A B X的课程体系,建设网络课程平台,贴近儿童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丰富选择,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

学校研发并实施了“个性化的学校课程”,构建了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在“个性化课程的超市”里,自由选择适切需要的课程,不断广博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特长。

同时,学校还探索了“适性化教学模式”。这种以“情趣引导,轻负高效,创造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核心理念,以培养“充满好奇、乐于学习、敢于担当、善于交往”的现代小学生为育人目标的教学模式。

市实验小学开设了舞蹈、管乐、3D打印、戏剧、足篮排三大球等数十门社团课程,让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未来生涯规划,让更多的画家、艺术家可以从市实验小学起航。

教师队伍建设

一所好学校不仅要有好的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青岛市实验小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青岛滨海路小学青岛实验小学(青岛学区百科青岛市实验小学)(4)

第一,确定学校、教师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形成共同愿景;制定教师梯级培养规划,记录个体发展轨迹;实施协同式教师发展评价,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建立教师发展人才库,孕育多彩教学新葩。

第二,通过文化浸润、科研带动、百家讲坛等途径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科研带动,从“匠”到“师”的变轨;乐教乐学,提升智慧与学习尊严;百家讲坛,成就品味与智慧之旅。

第三,通过导师引领、专项研修、课程跟进等方式引领教师发展,培育学校精英团队,提升骨干发展潜力,积蓄青年成长后劲。

历任校长

连索兰卿 1924年—1937年

鞠文英 1938年—1946年

张叙若 1946年—1949年

李明玉 1949年—1951年

王盛林 1951年—1954年

刘举栽 1954年—1957年

于世德 1957年—1961年

张新民 1961年—1966年

岳 浩 1966年—1968年

徐振翼 1968年—1978年

王增元 1974年—1975年

魏本爱 1978年—1983年

蒋志远 1983年—1995年

康巧民 1995年—1996年

张丽英 1996年—1998年

苏静波 1998年—2003年

杨 屹 2003年—2008年

邓晓红 2008年—2017年

现任校长

梁景萱

青岛滨海路小学青岛实验小学(青岛学区百科青岛市实验小学)(5)

从教30多年,

1985年,任太平路小学教师;

2002年,任南京路小学校长;

2008年,任德县路小学校长,围绕“明德”展开主题教育;

2017年,任青岛市实验小学校长,提出“榉树文化”校园文化体系。

- END -

来源 青岛学区百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