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小笼包手法培训(被学生亲切地称为)

22年,专注做包子,深受师生喜欢。10月24日凌晨3时30分,三峡大学沁苑餐厅二楼“新记包铺”灯亮了,“包子阿姨”柳蓉又开始忙碌的一天:称好面粉,将酵母、温水按比例倒入面粉中开始和面……

包小笼包手法培训(被学生亲切地称为)(1)

柳蓉和她做的包子。 通讯员李婷婷 摄

这是很平常的一天,也是周而复始繁琐的一天。等到早上6时,蒸笼里热气腾腾的包子开始“迎接”一拨又一拨师生。

从最初1个人做包子到现在6个人,从原来3个包子品种,到如今18个品种,43岁的柳蓉情不自禁笑起来:“我也从最初的毛丫头到现在为人妻为人母,这就是成长吧!”

包小笼包手法培训(被学生亲切地称为)(2)

“新记包铺”的包子。 通讯员李婷 摄

平均下来,柳蓉的“新记包铺”几乎每天可以销售至少2800个包子,还不算近四年增加的汤包品种。三峡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李婉芳算了一笔账:“以国际标准面积篮球场来算,除了每年3个月的寒暑假不算,包子阿姨22年做的包子可以铺满至少77个篮球场。”

实习转正

一个玻璃杯要擦四遍确保干净

包小笼包手法培训(被学生亲切地称为)(3)

柳蓉在工作中。 通讯员李婷婷 摄

其实,这是一场柳蓉与三峡大学双向奔赴的爱。2000年,学习餐饮酒店管理专业的柳蓉,毕业后因机缘巧合来到葛洲坝水利水电学院(三峡大学前身)应聘,成为接待中心的一名实习服务员。

初入三峡大学的她,当时只有一个信念:认真工作,能顺利转正留下来。一个小小的玻璃杯,她要擦上三四次,直到看不到一丁点水渍才可以;桌上的玻璃转盘,她要用白酒至少擦拭两遍,直到透亮才收手。半年后实习期结束,柳蓉得到学校认可,成为当时唯一一位实习转正的员工。

由于食堂改革,要成立特色窗口,为了顺应学校发展的浪潮,柳蓉开始改行在学校开包子铺,“其实我都不会做包子,那时候是我妈妈来到学校手把手教我调肉馅、和面、包包子,才把我逼会了,现在包包子的手法完全是妈妈的传承。”

包小笼包手法培训(被学生亲切地称为)(4)

三峡大学沁苑餐厅二楼“新记包铺”的食品。

从葛洲坝水利水电学院到现在的三峡大学,柳蓉在这22年里见证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送往,她也见证了莘莘学子在这里度过的似水华年,自己也从初出茅庐的实习生蜕变成独当一面、沉稳干练的“美厨娘”。

加个包子

粉丝中午吃饭也要来光顾

包小笼包手法培训(被学生亲切地称为)(5)

柳蓉在工作中。 通讯员李婷 摄

每天早上在三峡大学沁苑餐厅二楼“新记包铺”前,总能听见柳蓉热情响亮地吆喝:“妞妞,你想吃什么呀?”“小哥哥,喜欢吃点啥?”“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包子、馒头、米糕,还有蒸饺、豆浆、鸡蛋……”

由于她很是热情,包子做得味道又好,同学们送了一个雅号给她——“包子阿姨”。

很多同学成了她的粉丝,即使是中餐晚餐,在打饭的同时还要来“包子阿姨”这儿加一个包子。“人家是加一个鸡腿,在我们学校流行加一个包子!”三峡大学学生王珺琦笑着说,有时冬天早上想赖床,想到包子,“我们也马上爬起床”。

一位女生打听到“包子阿姨”的微信号后,在申请好友添加时备注:“阿姨,我是喜欢你的妞妞。”柳蓉说:“我是重庆人,在重庆口语中,喜欢叫女生妞妞,我觉得这些可爱的女同学就像是我的小妹妹一样,她们听到这个独特的称呼,也会向我露出腼腆开心的笑容。”

自己做的包子深受师生喜爱,每天早高峰窗口都排着长队,这也让柳蓉喜滋滋的,干劲十足。“现在我每天像打了鸡血似的,除了我们夫妻俩,现在还请了4位师傅,品种也增加了几倍。”

柳蓉露出自豪满足的笑容。现在藕丁肉包是柳蓉的拿手绝活,“莲藕生津止渴,对人有很多好处。我倡导食补,将莲藕和肉末混合在一起,做成藕丁肉馅,再结合重庆口味改良,咬开包子的一瞬间,香味四溢,很受师生欢迎。”

包小笼包手法培训(被学生亲切地称为)(6)

三峡大学沁苑餐厅二楼“新记包铺”的食品。

柳蓉的“新记包铺”窗口,经常是正午刚过就已经销售一空。从三峡大学别的苑区慕名而来的同学来得晚了,只有在“包子阿姨”的宽慰下扫兴而归,期待下次能碰上好运气,一尝珍馐。

一些毕业后在武汉工作的学生还经常通过网上邮购柳蓉做的包子,在武汉一家企业工作的三峡大学毕业生刘珍琪说:“柳蓉师傅是用一种工匠精神在做包子,我们在武汉也能尝到母校的包子,觉得是一种幸福。”

热心快肠

遇到学生困难力所能及施援手

包小笼包手法培训(被学生亲切地称为)(7)

柳蓉在工作中。 通讯员李婷婷 摄

“包子阿姨”不仅是同学们的开心果,也是一位愿意施以援手的热心人。

大约10年前,柳蓉遇到一位女同学,几乎每天早上都光顾“新记包铺”吃包子,成了柳蓉的铁杆粉丝。突然有段时间柳蓉发现这位女同学一个多月都没有来吃包子,“我心里咯噔一下,想到她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柳蓉留存了这位女同学电话,趁不忙的时候给她打了电话,才知道女同学家里出了点事,经济上遇到困难。

“我虽然卖包子赚钱不多,但应该可以帮她。”柳蓉想都没想,当即对女同学给予帮助,帮她渡过难关。

包小笼包手法培训(被学生亲切地称为)(8)

三峡大学沁苑餐厅二楼“新记包铺”的食品。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么多年,早已在深圳参加工作的女同学一直和柳蓉保持联系。只要有机会回母校,女同学必来柳蓉这里叙旧吃包子。

平时,只要同学有需要,柳蓉能做到的,她都会帮一把。

开心喜悦

融在每天制作包子中

包小笼包手法培训(被学生亲切地称为)(9)

忙碌后回到家,柳蓉有时也练习写字,让自己静下来。

“日子渺小重复,却满是幸福”,这是柳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您22年坚持做包子,重复繁琐的工作,觉得累吗?”10月24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柳蓉笑起来,“我每天凌晨3点半起床,很享受空旷街道上路灯伴随我的时光。来到学校后,我又享受做包子的过程,感觉把自己的开心喜悦都包进包子里,看着它们发酵膨胀,看着蒸笼热气腾腾,都是一种快乐!”她还告诉记者,看到师生喜欢吃她做的包子,有的师生在长假期间还打包带回家,“那种成就感,是你想象不到的!”

每到寒暑假,柳蓉也没闲着。她会前往各地学习厨艺,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包子,并且不断改进自己的手艺,她说:“我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我要让他们能吃得放心、吃得开心,吃出一种家的感觉。”

包小笼包手法培训(被学生亲切地称为)(10)

三峡大学沁苑餐厅二楼“新记包铺”的包子等食品。

在学习过程中柳蓉还自创了很多包子新品,从最初只卖3个品种的包子,经过多年的学习摸索,柳蓉已陆续推出18个新品种,雪菜肉包、脆骨蓉肠、菊花包、鱼香肉丝包、奶黄包、特色汤包等等,让人应接不暇。三峡大学学生袁嘉麒说:“我每天都会来买包子,阿姨这儿的包子品种很多,每一种都能给我满满的惊喜感,我始终吃不腻!”

虽然拥有“包子阿姨”美誉,但柳蓉也是“下得厨房”,上得“厅堂”。只要有时间,她还会去练习瑜伽,读《增广贤文》……“枯燥无味的生活只会给你带来压抑,我想要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光芒,积极向上,活出别样的精彩!”

包小笼包手法培训(被学生亲切地称为)(11)

柳蓉和她的“新记包铺”。 通讯员李婷 摄

(长江日报记者胡义华 通讯员杨叶 李婉芳)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