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观园的不足之处(谁是大观园里真正的管理高手)


有人说,《红楼梦》可以当作MBA教材,这话有点夸张。不过,读这本书确实能有很多管理学方面的感悟。

《红楼梦》里最老的管理高手是贾母,她十四五岁就嫁入贾府,那时的她,比凤姐“还来得呢”。不过,贾母的管理经验是盛世时代,所以习惯于抓大放小,一切照着奢靡来,她自己也是贪图享乐的人,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把天下菜蔬写成水牌转圈吃,对于家族日衰的实情也是避而不谈,视而不见,甚至拒绝谈论老亲甄家的被抄,只顾自己准备中秋赏月。这种治家态度实在有欠明智。

她对下人比较宽容,丈夫在世时广置姬妾,到大观园时代,在世的老姨娘还有六个之多!对比贾政一妻二妾的简朴配置,贾母对丈夫女人的宽容大方,功不可没。然而这六个姨娘却一个儿子也没生出来 ,究竟是 贾母太受宠 ,还是平衡有术呢 ?

北京大观园的不足之处(谁是大观园里真正的管理高手)(1)

贾母 安享尊荣

贾母还喜欢宠溺出色的年轻女仆,愿意纵容她们的个性。晴雯因为漂亮灵巧,嘴尖性大的缺点也可以忽略;鸳鸯伶俐泼辣,就可以当面抗婚,给贾赦夫妇下不来台;紫鹃伶俐聪敏,所以即便她谎称黛玉要回家去,差点儿把宝玉整死,贾母也不深究。这种完全凭个人喜好决定对年轻仆人待遇的,容易引来小人投其所好,也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激发矛盾。

但是对于成年、体面的老仆,贾母最忌讳“拿大”,成家立业的仆人,更容易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叛主子,所以贾母严禁赌博,严惩娇纵的老奶妈。而从不拿大,善于奉承讨好的赖嬷嬷婆媳,就颇得贾母看重。但是贾母年长,她的好经验未能很好传承给子孙辈,她的不良经验倒是被宝玉充分传承了。

王夫人是荣国府真正的女主人,但她的智力欠缺,才不配位。自从长子贾珠去世后,她精力日衰,对手下的仆人,依靠多于管理,纵容多于教导,一旦发现有金钏、晴雯等有狐狸精嫌疑的丫鬟,就连打带骂赶出去完事,正由于她是个糊涂的女主人,导致她“屋里人多心坏”,成了恶奴最集中的地方。彩云与环哥偷情,又偷东西,赵姨娘母子屡次陷害宝玉,她都不能辖制,王善保家的等各种刁奴佞言,她却句句入耳、照办不误。王夫人的管理水平,反映了贾家的衰落

北京大观园的不足之处(谁是大观园里真正的管理高手)(2)

王夫人才不配位


王夫人的管理能力,通过基因,毫不走样地遗传给了贾宝玉。

宝玉不喜欢摆主子架子,也懒得管理那些年轻丫鬟,宁可把她们当作玩伴,甚至宁可为她们充役。于是,宝玉房里成为“差轻人多”的丫鬟天堂。大丫鬟袭人慈善口拙,只知道埋头苦干,晴雯自己娇懒,却喜欢打骂下级,这样的主管,也难以服众。所以,前有良儿偷玉,后有坠儿偷金。李嬷嬷已经退休,且也是个糊涂昏愦的,连她也知道“宝玉是个丈八的灯台”。

怡红院的女孩子间,竞争比别处更加激烈,她们有脸的压制没脸的,厉害的打骂软弱的,级别高的欺负级别低的,心眼多的算计缺心眼的,投怀送抱者有之,打情骂俏者有之,阴谋暗算者有之,仗势欺人者有之。虽然当着宝玉的面,大家也有群芳夜宴其乐融融的时候,但表面的和睦掩盖了实质的矛盾。这一切,都是因为怡红院并无真正有能力的管理者。

王熙凤评价宝玉“不是这里头的货”,意思是,他实在不是个有管理才干的人。怡红院大概是大观园里最混乱的地方了。晴雯说“如今乱为王了”,其实别处都不如怡红院这么乱。

王夫人也知道自己无才,所以找了侄女王熙凤来作荣府的管家执行人。王熙凤是凤姐的学名,想来她父亲原本以为会生个儿子,所以预先取好了名字,不料是个女孩,就将机作男孩养了。凤姐因为是王夫人侄女,大概也是从小常来贾府做客,也常与男孩子们一起玩耍,所以,具有一般女孩不具备的泼辣和胆略。这些优势都表现在了家务的管理上。

王熙凤得到过曹公赞美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持家”,意思是,凤姐可以与治国能臣相比。凤姐协理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把事情办得风风光光、井井有条。

但是凤姐有她的弱点——她没念过书,武将家庭出身的她,管理下人总是喜欢动粗,周瑞家的也是王家出来的仆人,也觉得凤姐待下未免太苛刻。凤姐是个狠人,能用烙铁烙人的嘴,也能叫嫌疑犯在太阳底下跪磁瓦片跪一天,不给饮食。她这样狠,仅仅是因为脾气暴躁?当然不是!平儿了解她,与其说是下人怕凤姐,不如说,凤姐更怕下人。

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小媳妇儿要掌管这么大的家务,面对上下三四百人,每天的事情少说有一二十件,那些仆人,多数是有资历有体面的,心里未必服凤姐的管,所以她只能用严苛的刑罚来为自己树立威信,这跟武则天执政早期,重用酷吏,是一个道理。

但是,用威风来矜压下人,毕竟不是上策,也不是长久之计。凤姐不懂得广泛收买人心,对下级也缺乏细致精准的观察,精明强干的林之孝夫妇在她眼里成了天聋地哑;小红的背景,不管家务的李纨,比她更清楚;聪明能干的贾芸,需要送礼给她,才能脱颖而出;而品行低劣的贾芹,却因为其母善于奉承,而获得她的重用。她的狠毒,用来对付尤二姐和贾瑞,显得有点儿胜之不武,可遇到秋桐这样没廉耻的,又完全不起作用。

北京大观园的不足之处(谁是大观园里真正的管理高手)(3)

可惜凤姐没文化


因为没读过书,所以凤姐受到的道德教化较少,做事贪婪,不顾底线。为了三千两银子破坏张金哥婚事,为了争风吃醋而折磨死尤二姐,为了拉拢来旺夫妇,把彩霞配给他们不争气的儿子。

因为没读过书,凤姐所有的知识只能来自自己和前人的经验,不敢锐意改革。贾芸种树,成本只需要五十两银子,账房批的却是二百两——不知这是贾家旧例不能更改,还是大家族要面子所以花钱如流水?照此推测,买同样的东西,贾家要花费比别人高三倍的成本,长此以往,焉能不败家?

此外,探春理家时蠲免掉的那些多余花费,什么化妆品的重复采购费用和少爷读书的点心费之类,据平儿说,也是凤姐早想到要革除的。其实凤姐未必有那么细致,她的管理风格跟贾母一样,习惯于多花钱、讲排场,宁可扣发大家月钱去放贷牟利,也不想在节流上下功夫。凤姐没有心思研究改进管理流程,也懒得去捉摸下属心理,实在不是一个具有管理智慧的领导人。

凤姐吃亏在没读书,不过,读了书的也未必就是好的管理者。

迎春天天读《太上感应篇》,却不知、也不敢管理下人,任凭奶妈偷东西、丫鬟偷汉子,最后主人丢脸、仆人被逐。

惜春性格孤僻,懒得参加集体活动,因为少出门,所以下人也很少生是非,即便出了入画这样的,她也是直接撵走,这样的领导人,属于独善其身的,谈不到管理和治下。

李纨比凤姐细致,甚至颇通经济之道,但她尚德不尚才,她对家务和经济的关心主要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谈不到通盘筹划和长远眼光。

凤姐佩服的是探春:


“心里嘴里都也来得,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


作为读过书的女孩,又是家里的小姐,探春拥有更大的远见和勇气去兴利除弊。然而,她就像秋爽斋里那棵梧桐树,是栋梁之材,凤凰可栖——“就只细些”。探春有好奇心和学习力,去了趟赖大家的花园就学来不少经营之道。可惜她这雏莺试声的改革措施,一年下来也就只节省四百两银子,还不够贾赦去买半个丫鬟。只能说,聊胜于无。

可惊的是,探春“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因为阅历不足,且作为庶女,看惯了大家族内部纷争,在探春稚嫩的心里,很多理想主义、高尚主义的东西都已成了“虚比浮词”。

北京大观园的不足之处(谁是大观园里真正的管理高手)(4)

探春需要摆架子

探春心里,更趋于追求实际的利益。她知道自己的短板在于庶出,也看到了等级制度的森严,于是,为了求得更好的前途,探春决定要以压迫自己的制度作为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她的小姐身份有瑕疵,她就偏要养成自己的高贵气质。

探春洗脸时,


有三四个小丫鬟捧了沐盆,巾帕,靶镜等物来.此时探春因盘膝坐在矮板榻上,那捧盆的丫鬟走至跟前, 便双膝跪下, 高捧沐盆, 那两个小丫鬟,也都在旁屈膝捧着巾帕并靶镜脂粉之饰。


探春吃饭时


众媳妇皆在廊下静候,里头只有他们紧跟常侍的丫鬟伺候,别人一概不敢擅入……等饭完回事.只觉里面鸦雀无声, 并不闻碗箸之声。一时只见一个丫鬟将帘栊高揭,又有两个将桌抬出。茶房内早有三个丫头捧着三沐盆水,见饭桌已出,三人便进去了,一回又捧出沐盆并漱盂来,方有待书素云莺儿三个,每人用茶盘捧了三盖碗茶进去。一时等他三人出来,待书命小丫头子:“好生伺候着,我们吃饭来换你们,别又偷坐着去。”众媳妇们方慢慢的一个一个的安分回事,不敢如先前轻慢疏忽了。

探春对手下实行军事化管理,她们的东西都要交给探春保管,“一针一线也没的收藏”。因为主人的管理严格,丫鬟们都不敢违法乱纪私自传递,更别说象司棋那样犯淫诫了!

于是,探春成为贾府里最能摆架子的小姐。她的仆人们平时必须小心谨慎伺候。我们能看到黛玉、凤姐和贴身丫鬟说知心话,也能看到宝钗和丫鬟一起玩,迎春和惜春也有丫鬟诉说“从小的情常”,但是这些主仆之间的亲密,决不会出现在探春身上。在她心里,阶级的界限必须是森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她对赵姨娘说,那些丫鬟不过是些猫儿狗儿——跟畜牲还谈得上什么感情联络吗?所以,当王善保家的掀了探春衣裳,探春当即打她一巴掌——因为她触了探春逆鳞。

王善保家的自以为是邢夫人陪房,比别人有些体面,殊不知在探春这里,奴才都是奴才,哪有什么体面不体面。探春说“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在奴才面前失去作主子的尊严,是探春最不能容忍的。

庶出的身份和温柔腼腆的外表,使得探春天然给人一种好欺负的印象,遇到王善保家的这种刁奴,就非得通过极端一点的手段来给她教训。

然而,“一打三分低”,真正好的管理者,不需要用这样的手段来证明自己的权威。一旦管理者真动手,本身已经落了下风。所以王夫人打金钏、凤姐扎小丫鬟、赵姨娘打芳官、宝玉踢袭人等行为,历来被读者诟病,虽然在封建社会,他们的行为无人指责,但是,从本质上还是流于下乘。即便在今天的职场,我们也看到,越是大老板,越是和蔼可亲,对基层员工凶巴巴的,都是些不入流的小主管。

探春也是深明此理,以自己打人为恨,所以,后边就喝命丫鬟去骂王善保家的“还等我和她去对嘴不成?”。从探春的倾向看,她日后若是成家立业,也是一个讲究礼仪繁琐、规矩严苛、谨慎多疑的太太。这是由出身背景和成长环境带来的不自信。探春的管理秩序,是用“拿大”换来的。

相比之下,宝钗的亲和力就强多了。

北京大观园的不足之处(谁是大观园里真正的管理高手)(5)

宝钗外热内冷 ,厌倦人际


宝钗受王夫人之托帮助料理家务,主要工作是每晚巡查上夜的值班人员,以防他们吃酒赌博。其实这是个没实权又不讨好的工作,她也很快就被老婆子们封为“镇山太岁”之一。宝钗却以小惠全大体,以柔克刚的办法顺利完成了任务。

宝钗协助探春理家时,作为客人,只做幕后军师。探春理家,凭的是自己杀伐决断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真正的细节安排和制度规划都是采纳宝钗的意见。探春提出把各处承包给下人去照管获利,得到宝钗的赞同。在选择承包人时也征求宝钗的意见,宝钗的看法是“幸于始者怠于终,善其词者嗜其利”!在探春设想了承包规划后,宝钗又补充了,让承包者另外分出部分利润,给那些没有承包到的人,以安其心,不但大家觉得公平,那些没有承包到的值夜的人,还从此感念宝钗的恩惠,决心不再吃夜酒赌博,支持宝钗的工作。

得人心者得天下,宝钗是深谙此道。这样一来,宝钗借着贾府的新政策做了人情,又不须象凤姐那样以体罚治人,惹人怨恨,又不显着自己太喧宾夺主(主意是三姑娘拿的),而且还圆满完成了姨妈交付的任务。宝钗的高超管理技巧可见一斑。

宝钗不是天才,作为皇商家庭的长女,自幼丧父的她很早就承担起家务重担,在经商、管家、知人善任方面,都是经验丰富。大观园兴利除弊,对探春而言,是鼓足勇气、力排众议,初试锋芒;对宝钗来说,才只是露了一手而已。

然而宝钗虽然深谙管理之道,却并不以管人、摆架子为乐趣,她不需要在这些事情上找自信,甚至,她似乎是厌恶管人的。宝钗生病时还坚持描花样,身边只有莺儿陪着,丫鬟香菱在外边玩。宝钗本人生活俭朴,不好奢华打扮,不讲究吃穿,还经常跟丫环一起做针线。

大观园里最手巧的两个丫鬟,一个是晴雯,一个是莺儿。她们所掌握的女红技能,大多数人并不具备——因为并不常用。她们之所以能自行研习这些超纲技能,主要还是因为她们比较有时间。

晴雯身边还有袭人和麝月帮她分担掉一部分工作,莺儿身边却只有一个年纪较小的文杏,却依然如此悠闲,是因为她主子是个凡事喜欢亲力亲为的小姐,在这样的小姐手下,体力工作不会很繁重。所以书里宝钗身边的丫鬟,多数时候都是快乐自在的。

正月里,宝钗,香菱,莺儿三个赶围棋作耍,小丫鬟靛儿丢了扇子,也先找宝钗去要——可见宝钗时常与丫鬟在一起玩。宝钗帮袭人做针线,还拿自己的衣服给金钏穿,可见她实在没什么架子。“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大得下人之心。”

虽然得人心到了能令黛玉“抑郁不忿”的地步,宝钗却并未自得,她是无情的,并不稀罕得到这些下人的支持,与其说她是爱民亲民,不如说,她是对下层人士抱着一种同情和防范兼有的心理。与其一呼百应,不如独善其身。宝钗的理想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她对下人很宽容,但也不会与她们交心、不需要她们的安慰,懒得用她们,也懒得管教他们。只求彼此自在,相安无事。

所以,莺儿敢当着她的面跟贾环吵架,也能与大观园管花柳的婆子拌嘴,这都是宝钗宠溺之故,在这一点上,宝钗与宝玉的做法很近似。

莺儿唯一一次收敛,是在宝玉挨打之后,被宝玉叫来打络子,“莺儿不敢坐下。袭人便忙端了个脚踏来,莺儿还不敢坐”, 此时莺儿表现拘束,多半是因为得到了宝钗的告诫:做丫鬟的别跟宝玉太肆无忌惮——金钏就是为这个死的!但是一经宝玉言语调笑之后,莺儿就又放松下来,回到了日常状态。

宝钗大概是在家业败落的时候经历过人性之恶,所以对于人性,尤其是对下人的预期相当消极,安排他们做事,先要想着不得罪他们,甚至尽量不用他们。她这样的人,更适合作幕僚,而非领袖

所以,宝钗是“自携手瓮灌苔盆”,不靠别人,独自生活,也拒绝承担多余的责任,只有这样的她,最适合陪伴宝玉于落魄贫困。

贫困、孤独,并不会击垮宝钗,身处复杂的人际关系却会令她“只愁人人跟前失于应候”。搞管理,是其所能,但非其所愿。

那么谁是真正厉害的管理高手呢?说出来你可能难以置信:是林黛玉。


北京大观园的不足之处(谁是大观园里真正的管理高手)(6)

别小看了病弱的林妹妹


黛玉在读者心目中,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是爱情至上的,是纯真脆弱的,她怎么会懂管理这种俗务呢?

其实曹公一直在暗写黛玉的俗务之才。黛玉一出场,就说她“心较比干多一窍”。比干是商朝宰相,治国能臣,曹公如此描写,暗示黛玉也有治国之才。

黛玉父亲林如海是探花出身,证明其文才出众,智商超群,后来能升成巡盐御史,说明他情商在线,办事可靠,才得到皇帝的信任和器重。黛玉继承了父亲的双商,只可惜是个女儿身,没有机会去立一番事业,不过,她的能力,用于家务的管理,已然绰绰有余。

凤姐看人眼光很精到,在评价黛玉和宝钗的管理能力时,说:

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倒好”,是钗黛的真实管理水平。

凤姐说到要给黛玉送茶吃,又说:“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

凤姐能求人的事,八成与家务有关,她不识字,这就需要姐妹们帮忙,有时也让宝玉帮写礼单,这一次大概是要求教于黛玉。

凤姐是王夫人侄女,宝钗是她亲表妹,所以注意避嫌,尽量保持距离,免得人说“荣国府的家务都被二太太的亲戚把持了”,而探春与凤姐关系很微妙,因为凤姐经常欺压赵姨娘,探春也不见得喜欢帮她。

黛玉因为深受贾母宠爱,也颇得凤姐照顾,与凤姐关系很亲密,应该是有这方面的合作。

黛玉曾在宝玉生日那天说:

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要能替这么一大家子算账,必须知道相关经济行情和家中花费的具体数据才行,黛玉并非商人家庭出身,怎么知道如何算这笔账呢?必定是平时与凤姐交往中点滴知道的。林如海是管盐的,属于经济类官僚,算账是他长项,这一点,也遗传给了黛玉。

黛玉的病弱,掩饰了她的理家才干,可是细心看看,她虽每天病歪歪,可是她的潇湘馆却永远风平浪静。

宝玉的怡红院,永远都是热闹欢快的,简直到了乱的程度。可是他每次漫步到潇湘馆,都是安静清雅、井井有条。这里除了景物的清幽,秩序的稳妥也很重要。难怪宝玉每隔一段就要来潇湘馆看看,除了因为喜欢黛玉,也是为了静静心吧?

书里描写到了宝钗的房子,东西极少、极简朴,是简约之美。探春的屋子,因为不曾隔断,而宽敞富丽,是宏大之美。而黛玉这里小巧、精致、有书卷气却又雍容,这是宝玉欣赏的气象。

黛玉的仆人没有宝玉的那么多,但是也不会太少,因为他俩待遇是相似的。怡红院的丫鬟们会为了倒茶打水吹汤之类的差事争来抢去,而黛玉这里却是分工明确,连晾手绢儿都有专人操作。黛玉出门时,给紫鹃分配工作,清清楚楚:

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

把屋子收拾了(这是常规工作,不需要细说)。
撂下一扇纱屉(每天撂几扇,这个取决于当天的天气和主人心情,必须明确到数量)。
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这是个重点任务,单独强调了一下,还给出了具体时间“看那大燕子回来”。同时,这也给了紫鹃一个信号,大燕子回巢之前,黛玉不会回来)。
烧了香就把炉罩上(这是另一个黛玉比较关注的任务:她希望在回来时闻到满室清香,但是怕烟熏,所以强调要把炉罩上)。

简单三句话,主次分明,工作完成的时间和数量要求都很明确,黛玉的生活方式是诗意的浪漫,她的任务分配又是管理者的精准。

金钏事件之后,黛玉加强了对丫鬟的管理,由紫鹃的话,可以知道:

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打紧的那起混帐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还只管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他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

等到抄检大观园时,探春严阵以待,迎春猝不及防,李纨卧病熟睡,惜春吓个半死,唯有黛玉,照常睡觉,听见凤姐来了,打算起身接待,凤姐叫她不必起身,于是黛玉就躺着跟她聊天儿——这世上只要是无关宝玉的事,其实都不会太影响黛玉的心情。要搜你们随便搜吧!我是光明磊落的。

那个王善保家的带了众人,到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检了一番。
因从紫鹃房中抄出两副宝玉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披带,两个荷包并扇套,套内有扇子。打开看时,皆是宝玉往年夏日手内曾拿过的。
王善保家的自为得了意,遂忙请凤姐过来验视,又说:“这些东西从那里来的?”
凤姐笑道:“宝玉和他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
紫鹃笑道:“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的帐也算不清。要问这一个,连我也忘了是那年月日有的了。”
王善保家的听凤姐如此说,也只得罢了。

潇湘馆并非没有男人的东西,若是一点儿没有倒还怪了,黛玉把宝玉的东西大大方方给紫鹃收着——因为都是些没要紧的幼儿用品,那题诗的帕子她自己藏得严密着呐,就算给王善保家的看见了她也未必懂得是啥意思!让人查出点儿东西来,又正常、又好解释,反而不会令人疑到别处。而且这紫鹃也是训练有素,根本不用黛玉开一句口。黛玉在这场抄检中,再现了母亲昔日的“金尊玉贵”感。

最惨的倒是宝钗,坑人的凤姐,以“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为理由,没有检查蘅芜苑,搞得宝钗反而无法自证清白,尴尬不已,次日就主动搬出了大观园。

黛玉这一局,轻松不战而胜,且不失贵族小姐的风度。她知道贾府是个多“风刀霜剑”的地方,所以也暗中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兵来将挡。

潇湘馆这群奴仆,只有奶妈王嬷嬷和雪雁是黛玉自幼带来的,其他人都是贾府奴才,可是在黛玉调教下,个个忠诚守矩,且上下一心,薛姨妈一提“四角俱全”,从紫鹃到老婆子都异口同声地赞同,其他地方真没见比这里更团结的。

黛玉不如宝钗得下人之心,但是她也会抓钱给宝玉的丫鬟,打赏宝钗派来的婆子,所以仆人们并不是讨厌她,而是敬畏她,敬畏她的“通身气派”“嘴里爱刻薄人,心里又细”——这样的主子,让下人有一定距离感,给人以不可侵犯的感觉。所以,不会有小丫鬟跑去叫她帮忙找扇子,也不会有老婆子敢掀衣服取笑她。

黛玉看似病弱,却把底下人管理得服服帖帖,不需亲自出马,已是算无遗策,搞定一切。俨然一个少女版梅长苏。

宝玉用小耗子打趣黛玉 ,说她“ 虽年小身弱,却是法术无边 ,口齿伶俐,机谋深远”,真是字字不虚 !

在管理这件事上,宝钗和黛玉的水平是近似的,只是宝钗是被迫为之,尽量想要逃离复杂的人际;而黛玉则是轻松面对,除了爱情和婚姻,其他事情,对于黛玉,都不难应付。

黛玉比宝钗更适合做国公府的女主人,只是命运没有给她这样的机会。曹公也特别偏爱她,不肯具体写她精于俗务,故意要她不染纤尘地活在书里,却又暗示着告诉我们:黛玉也可以成为一个精明强干的管家婆。

《红楼梦》这本书,真如风月宝鉴,不可全看正面。

所以,宝钗黛玉,谁是真正的人间富贵花,还真不好说。


谢谢阅读 ,欢迎关注和转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