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幽幽听雨声(庭雨伴灵魂夜读)

竹林幽幽听雨声(庭雨伴灵魂夜读)(1)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夜半醒来竟梦幻般萦现李商隐的《无题》诗,小楼漆黑影魅,却是自我“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此时内心思绪飞乱与庭雨穿林打叶之声,浑然一体,滴滴答答而琴瑟有序,在一个雨思难收的深夜静美里,我惟有孤独中与灵魂开展夜话。有人说尘寰如烛烟,因为世事难料,这也说明我们生命轨迹犹如雾中观花,走势婉延扑朔迷离。也有人形容人生过程似“山重水覆疑无路”之迷惘,却依然迎来那“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壮观,也许从“山重水覆”之绝境到“柳暗花明”之逢生,便是人生由谷底到峰顶的另个拐点的匆匆到来!

生命锤炼就是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反复摇摆,这是一个理性战胜感性最终掌控感性的过程。理生于智,感生于欲,人应该让理智控制欲弊,而非任其物欲横流。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们在“文”与“野”之间、在理性与欲望之间、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寻觅一条中庸之道实在太难。曾经的挫败与迷茫无奈,曾经的泪眼与笑容灿然,曾经的无奈与一厢之愿,依如此时的雨云夜天,美妍迷离而又大观翩翩。窗弦上桷沾垂水,檐赋石仙,叮咚之声倾诉绵绵,向我们指点着阴与晴的片片转换与虹桥接天。

宋人叶采曰:“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文人皆从书中寻觅智慧,沉淀思想,升华灵魂。静心读书其实就是与经书作者的灵魂进行对话,一部好书就是作者灵魂思想的全部展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志者事竟成”,“朝闻道,夕死可矣”,“传道授业解惑也”,读书闻道明理往往是“善书”的共性结论,经书中的“相随心生”也许是说明这个道理吧!

人间如寄,大智若愚,我自归林,复与世疏。窗外春雨已然停静,夜色寂寥中又不觉产生一丝凄悯之情,是可怜天地苍苍还是悲悯人事茫茫?已难说清楚。灵魂的沉浮需要用以“志”平衡,这又让我想起孔子对人生过程的概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可见“志”是灵魂的犀星!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凡俗迷离于物欲,小我自闭作茧自缚,物欲横流的人大多过着醉生梦死的憎怖生活!欲望障目,极其短视,在其身后,又“那管洪浪涛天”!我们应当为后人留下什么?金银终究享尽,花落红泥缤纷,金屋化为朽木,良田化作荒尘,春秋如梦如幻,功过是非成空,也许惟有觉悟的灵魂引领我们在天地间自由穿梭,也许只有高远的志向照耀着自己的未来通衢,人生虽说命运多舛但却总有规律可循!也许宇宙人生冥冥之中有种潜质规律?就隐藏不知不觉的“志向”其中,并支配着我们勇往直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