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对现在的意义(余华活着为何让我感动)

其实,初次接触《活着》,并不是因为读了余华的小说,而是在六七岁时,电视台上一部名为《福贵》的电视剧。

余华活着对现在的意义(余华活着为何让我感动)(1)

农村的夜晚来的十分早,那时的巷子哪有路灯,一轮明月挂在天上就算一盏大灯,照的四方田野如同白昼。这时正是看电视的时候,那小小的屏幕里正放着《福贵》,主角是陈创,那年代我们都叫他“哮天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该是,一位老爷子像是个破落的地主坐在屋里,看得出来是迟暮之年。而福贵跪在地上,好像是犯了什么错误。那个老爷子安慰着福贵,“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年纪不大的我看着这个可怜的老人,心里不忍,总是想哭,后来那位老爷子好像是走了,只剩下福贵,而福贵在未来的人生中也是什么也不剩了。

余华活着对现在的意义(余华活着为何让我感动)(2)

而当我第二次接触《活着》,则是在市图书馆里,我初次看到这一本小小的书,总以为是个简单的故事,必然易读,便借回家去。而在读书过程中,我惊奇的发现,原来这便是当年《福贵》的原作。“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一段话让我瞬间回到了孩童时期。在惊讶之余,也倍感震撼,因为这本书虽小,分量却着实不轻。我很奇怪,究竟是怎样的人,竟能把几个时代的更迭深深的印在短短的文字里,而人物的刻画也恰到好处,其情节更是令人泪目。在之后,我才慢慢的了解了它的作者——余华。

余华活着对现在的意义(余华活着为何让我感动)(3)

我后来读了余华的诸多作品,渐渐地发现了他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不同。近现代许多作家的作品,总是以自己的故乡为蓝本,加以时代的烙印,最后以自己独特的写作手法,给读者不小的震撼。譬如莫言,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让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一个神秘的高密东北乡,他的作品里带有浓重的地域色彩和时代感,令人一下就能沉浸在其中。而我们熟知的三位陕西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分别以《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和《秦腔》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如果大家读过这几位作家的作品就会发现,他们描写的故事中,带有强烈的西北地域色彩。陕北、关中、陕南各地的风土人情,与各自小说中的人物特色不可分割。而回到余华作品本身,这位浙江的作家在其作品中,并没有十分浓烈的江南水乡色彩,语言又十分平实,这并非缺陷,而是特色,让每个中国读者都能迅速沉浸故事之中,极其有代入感。

余华活着对现在的意义(余华活着为何让我感动)(4)

余华活着对现在的意义(余华活着为何让我感动)(5)

话休繁絮,在佩服余华的同时,我想回到《活着》本身来谈谈。其实,和身边的人交流时,人们总是围绕着书中的苦难来展开话题,而我在读书时,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苦难,如果只有苦难倒也无妨,让我为之落泪的是其中的一份难以察觉的孤寂与落寞。在家珍、凤霞、有庆、苦根都走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自身。我自小由爷爷奶奶养大,奶奶生下六个儿子,我是第六个孩子养下的,也最小。上面五个叔叔婶婶各有一个儿子,我便有五个哥哥。而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那些老辈一个个故去,我的父亲是其中最小,也就要亲眼送走一个一个亲人。如果到了我这里,我又是最小的一个。死亡的人数更多,我便要亲眼送走更多亲人。

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老了的我,独自走到坟前,听风吹过去。我一个人开始祭奠,从爷爷开始,然后奶奶、大叔、大娘、二叔、二娘……然后是父亲、母亲,最后是大哥、二哥……这些人伴我走过了一生,最后一个个在我眼前消失,只剩我一个,他们还活着,因为我还在记着,我还有记忆。那……后来呢,我走了,谁记得他们。谁记得我呢……

我想,这,才是活着……这才是,百年的孤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