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哭的上联是什么(别小看这三个字的上联)

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一副对联,短短几个字,读起来不仅郎朗上口,而且韵味无穷。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春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联其中的一种。春联内容描绘的都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和向往,在春节时候贴上一副春联,不仅寓意美好,而且喜庆。

但是,古代的诗人学者,对对联是十分讲究的,要求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这是十分考验対者的文学功底的。

笑到哭的上联是什么(别小看这三个字的上联)(1)


陈寅格的三字联

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一科由著名史学家陈寅格出试题,其中有一题就是对对联,出的上联是“孙行者”,结果一半以上的考生交了白卷。

当时白话文正是兴起之时,陈寅格的出题引来了很多人的不满,甚至有人登报要求清华大学取消对对联的考试。后来陈寅格出来做了辩解,指出对对联最容易考察学生对中文的理解,对联虽然字最少,但是不仅能考察学生对词性的了解,也能考察学生对平仄虚实的运用。此时后来也就渐渐平息了。

当时虽有不少考生未能答出下联,但也有部分学生给出了满意的答案。其中,比较出名的下联是“胡适之”,仔细看来,确实也对的十分工整。

“胡”对“孙”,迎合“猢狲”之意;

“适”对“行”,都是动词;

“之”对“者”,都是助词。

这么看来,确实是对仗工整,不得不说是一副好对子。而更加有趣的是,对出下联的人正式当时因白话文运动而出名的胡适之。

更加有趣的是,在不久之后,又有人给出了一个下联,这个下联比胡适之的下联更加绝妙。这个下联便是“祖冲之”。

“祖”对“孙”

“冲”对“行”

“之”对“者”

这个下联不仅比胡适之的下联更加工整,也更有寓意。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大数学家,圆周率就是他计算出来的,也是第一位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


笑到哭的上联是什么(别小看这三个字的上联)(2)


王羲之巧补春联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但谈何容易。可谓是“千金易得,一字难求”,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

话说有一年除夕之夜,王羲之照旧写了一副春联,这幅春联只有八个字,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上下联均留下了下半截空着。

有人看到了王羲之的春联,便想偷偷揭走,但看到这八个字,又觉得不吉利,便扫兴而归。

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笑到哭的上联是什么(别小看这三个字的上联)(3)


无情对

何谓“无情对”,就是看似对仗十分工整,表面看上去上下联和谐自然,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嫌,但意思却相差千里,甚至是颠覆式的。

明成祖朱棣曾对解缙说:“我有一上联‘色难’,但就是想不出下联。”解缙应声答道:“容易。”朱棣说:“既说容易,你就对出下联吧。”解缙说:“我不是对出来了吗?”,啥意思呢,就是我的“容易”就是下联:

朱棣的上联:色难

解缙的下联:容易

朱棣愣了半天,方才恍然大悟。自己出的上联“色难”一语,出自《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要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是件很难的事。

解缙所对的下联“容易”,见于西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今则不然,反以为诽谤君之行,无人臣之礼,果纷然伤于身,蒙不幸之名,戮及先人,为天下笑,故曰谈何容易!”意思是在君王面前指陈得失,不可轻易从事。

解缙巧借“容”为容貌的意思,与“色”(脸色)可以成对,“易”与“难”则是一对反义词,极为工巧。

民国初年,正值黄梅季节,汪精卫在一次宴会上为助酒兴,出了一个上联“五月黄梅天”让大家对。大家正思索间,传来侍者上酒的吆喝声:“三星白兰地。”

这时席中有一位才思敏捷者忽然拍手称妙:“这个下联不正对得天衣无缝吗?”大家细品,果然是一副浑然天成的下联。

上联:五月黄梅天;

下联:三星白兰地。

“三”对“五”,“星”对“月”,“白兰”对“黄梅”,“地”对“天”,对仗如此工整,上下联内容上却完全没有关系,何其工整,何其美妙,何其无情!


对联虽小,但蕴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

你又什么有趣的对联,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