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是封建残余吗(袁世凯大搞封建复古)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袁世凯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1913年6月亲自发表“尊孔令”,鼓吹了“孔学博大”。1914年又发布《祭圣告令》,通告全国举行“祀孔典礼”。祭孔的目的是为了“尊孔复古”,实现独裁专制。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1912年起,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

袁世凯是封建残余吗(袁世凯大搞封建复古)(1)

面对这股反动逆流,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要彻底摆脱封建专制制度,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袁世凯是封建残余吗(袁世凯大搞封建复古)(2)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君权神授、等级观念、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求神拜佛、封建迷信等,这些封建思想和道德理念深深毒害着人民。

有这么一个故事:善良的觉新爱上了包办的妻子瑞钰,不久瑞钰要生孩子了,正好这时爷爷去世,长辈的灵柩停放在家里,如果瑞钰在家生孩子,就会有“血光之灾”,爷爷的身上会到处流血,只有把瑞钰迁到郊外才能避免。觉新流着眼泪顺从了长辈们的安排,几天后,在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瑞珏难产,生下一个儿子后痛苦死去了。由此可见,封建迷信害死人。

再看一个案例:阿毛的丈夫死了,她的父亲逼着她殉节,不让她吃饭,阿毛饿了7天7夜,最后饿死了。当时阿毛才仅仅14岁。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一“贞烈可风”。可见,“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等这些旧道德对女性的毒害。

袁世凯是封建残余吗(袁世凯大搞封建复古)(3)

鲁迅对封建旧道德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在《狂人日记》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这“黑漆漆的”的吃人社会。

陈独秀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2.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的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所谓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和哲学,重在提倡科学精神,尊重科学规律,它的对立面是主观臆断、盲从迷信、愚昧无知,简言之曰蒙昧。所谓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它的对立面是封建专制,是针对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和仍然在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占支配地位的专制思想、等级观念。

袁世凯是封建残余吗(袁世凯大搞封建复古)(4)

3.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当时,人们说话交流的时候用白话文,写文章的时候用文言文。文言文苦涩难懂,读文章成了少数人的专利,不利于文化的推广。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胡适在推广白话文的气候,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时有人反对白话文,说白话文不如文言文简洁。在一次演讲中,胡适拿出一篇电文,文言文内容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用白话文表达就是‘干不了,谢谢’。在场的人听后都表示叹服。

袁世凯是封建残余吗(袁世凯大搞封建复古)(5)

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翻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三、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是,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是片面的,偏激的。我们应当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对西方文化我们也应当有选择地接受,不能全盘西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