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四十五回读后随记(启世录善恶终有报)

周可欣回到家里时,看见母亲正在和小狗“妞妞”说话,这是好多养狗人的习惯,外人看着可笑,可当事人却十分认真,在他们或者她们眼里,这些小家伙似乎就是自己的孩子,值得自己去喜欢,值得自己去心疼和爱护,因为主人觉得,它们的眼神是善良、干净的,它们懂得主人说话的意思,甚至明白主人对自己的关切和情感。

出于对母亲的关切,周可欣曾经和她探讨过这个问题,她希望母亲对小动物们不要投入太多的感情,毕竟动物和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没想到这一下却把母亲惹恼了。

长这么大,周可欣还是第一次见到当过中学教师的母亲对自己如此不依不饶的追问,那是因为老人心里有一个结,而且是一个解不开的结:就是前一段时间“非典”还没有消退的时候,有的人认为猫狗是病毒的载体,于是就把自家养了好几年的猫狗扔到了街上,母亲曾经亲眼见到过这些被遗弃的猫狗被人拿着棍棒活活打死的惨状,这让她如何忘记这些原本无辜的小生命的惨死?她不理解,这本不应该发生的惨剧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里上演?

当弄明白以后,周可欣真的被震撼了,她这才知道母亲愤怒的缘由:这算什么?是人性的沦丧,还是本该有的人性原本就残缺不全?这个根源到底在哪里?

她第一次感到了 这道思索题的无解。

母亲已经在外屋睡下了。周可欣静下心来想了想,她本能地感觉到,自己今夜的无法入眠,大概是和那个惨死的“头牌花旦”有关,而不仅仅是对那些无辜死去的小动物们的怜惜。

这就是人性的存在,当然也包括那位给萨克斯手虔诚鞠躬的薇姐。

她觉得脑洞开了:薇姐除了认识“头牌花旦”梁海玲,也一定认识那些给梁海玲钱花的,出手阔绰的男人,只不过李淳风在酒楼时没有点破。

她长叹一声,复杂的人性啊,居然与伤天害理纠缠在一起,让原本简单的人世间变得纷纭复杂,极难分辨。

小狗妞妞不知怎么一摇一摆地跑了进来,周可欣弯腰把它抱起来放到了床上,她这时才觉得困了。

曹铁和颜伟等一行四人昨天夜里从青海返回了北京。

徐烈阳召集大家开了个会,听他们介绍情况,这几个人之所以去青海,是缘于一次发生在河南某城市的抢劫杀人案。

会前徐列阳向大家正式介绍了周可欣,并给她布置了平日的任务:负责收集资料;现场记录;案件及时整理并向上级汇报;必要时还要跟着外出办案。

一句话,别人干不了的事都要由她揽过来,尤其是有些涉及女性犯罪嫌疑人的案件。周可欣不动声色地听着,只是微笑着频频点头。

曹铁的逻辑思维很好,他能把复杂的案情讲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让人一下就明白了。据曹铁介绍,这个案子是上月中旬发生的,是在一个农行的储蓄所门口。当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有两个人夹着皮包出了储蓄所,他们刚刚钻进停在路边的两厢汽车,发现后备箱已经有人躲在了那里,两个人还没来得及反应,那个人举枪就射,结果一死一重伤,皮包里的25万现金也不翼而飞。

“枪响时居然没有人发现?”有人提出疑问,觉得这不可思议。

“案犯的作案时间是在下午五点左右,正是下班时间,马路上车来车往,噪声很大,而且由于当时车窗全关着,所以枪声被闷在了车里,外面的人只能听到几声闷响。当时也有人往这边看了看,见里面没有任何动静,所以人们也就没有过多的关注。关于这一点,当地警方在相似的环境里用这辆汽车做了模拟试验,结果就像分析的那样,也就是说枪声确实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曹铁解释说。

关键还是那只杀人用的武器,几乎是一击致命,它到底是什么枪?它是如何流入到犯罪分子手中的?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寝食不安。

曹铁说当地警方终于下大力气抓获了那个抢劫杀人犯,据他交代,他所用的那只抢是自制的仿54式,是一个枪贩子以7000元的价格卖给他的,那枪贩子告诉他,这枪俗称“化隆造”,产自青海化隆县,外表虽然粗俗一些,但威力几乎不亚于正规“54”式,而且已经渐渐散布到了其他省份,成了枪贩子们的“心爱之物”。

这个信息让当地警方惊诧不已,中国是个绝对禁枪的国家,不要说真枪,即使是仿真枪也不允许在社会上出现,所以可想而知它对人们内心的冲击。

不长时间那个枪贩子也被抓获,为了保命,他又交代出他的另一个 “上家”,但是这个“上家”非常狡猾,只是不定时地同他联系,平日很难寻觅到他的行踪。眼看立功无望,枪贩在焦急之中又交出一条让人几乎不敢相信的线索:“化隆造”在近期已经流入北京地区,而且就在昌平落了脚。

昌平是京都的北大门,300多年前李自成进京走的就是这条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大顺军的大刀长矛,换成了青海王马步芳后人的“化隆造”,又一次杀进了北京,虽然还没有流入皇城,但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大家都看着徐列阳,等着他拿主意。“我的意见是,事情还要从根本上做起,所以我们可能还要二下青海,直接奔化隆生产黑枪的那几个村,我知道有危险,但是没办法,曹铁你们几个人就不用去了,下次我带队去,这辈子也没到过海拔这么高的地方,正好去体验一下缺氧是什么感觉。”

11点半不到,徐列阳就把大家“轰”到了楼下的大食堂,因为他早上听到消息说中午有炖排骨和炒虾仁,他怕去晚了就没了,大食堂里排队的人明显比平时多了不少,看样子他探听到的也不是什么“独家新闻”。拿到饭菜后大家基本都会汇聚到一起,这是他们的习惯,也是紧张中难得的轻松时光,这段时光他们可以谈笑,可以东拉西扯,还可以开一些玩笑,这种氛围在别的场合是不容易看到的。

大畏端着托盘一声不响地坐在了徐列阳旁边,似乎有什么心事。

徐列阳满脸狐疑地瞧了他一眼。

“怎么了大畏?情绪有些不对啊?吵架啦?”徐列阳低声问道。

“没事儿,晚上没休息好,有点儿乏。”大畏笑的有些勉强。

“没事儿就好,那我跟你说个事儿吧。”

大畏抬起头,表示自己在听,他觉得这是做人的基本礼貌。

“是这样,周可欣刚刚到咱们这儿,很多业务还不熟悉,我觉得她是快干特警的料,所以想找人来带带她,你看怎么样?”

“直说吧,你是不是想找我来带她?”,大畏已经想到了他的用意。

“没错,你看,我是队长,原则上是不可以的,曹铁当然行,但是需要他做的事情太多,阎伟老婆已经怀孕,李寻母亲又住了院,剩下的全是没结婚的,你说还有谁?”

大畏用一种不解的眼神看着对方:“大哥,这跟结不结婚还有关系?我可是头回听说您这种理论。”

“这不是理论,这是现实。现在的年轻人感情丰富,未婚男女凑到一块儿,很容易碰撞出火花 ,尤其是咱们这种工作,跟消防员也差不多,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挂了,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位从事心理学研究的老师就讲过这个问题,他说在战争时期和那种危险的环境,由于生死已经成了常态,所以人们会更加渴望能够得到美好的情感,哪怕是短暂的,瞬间的。当然,至于刚才咱们说的话题,弄好了还成,皆大欢喜,就怕弄不好撕破脸皮,这以后还怎么共事?再说这种事儿又不是没出过,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我这可是连商量带命令,小周那边我已经说好了,你就走马上任吧!”

正在大畏左右为难时,老段匆匆来到了地下大食堂,走到还在吃饭的徐列阳旁边耳语了几句,徐列阳一下站了起来说:“大畏,通知小周带上东西,去市局看守所,吴天桂要见咱们。 ”

儒林外史四十五回读后随记(启世录善恶终有报)(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