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地理题涉及的水循环内容(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水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鄂霍次克海被称为“太平洋冰窖”,海域面积约152.8万平方千米,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6月份结冰,冰层最厚时可达1米。严冬季节,有时西北风会把鄂霍次克海的浮冰吹向千岛群岛,使某些海峡堵塞。鄂霍次克海北部有宽阔的大陆架,大陆架占海底面积的42%以上,往南水深增加。如图示意鄂霍次克海地理位置。(1)简述鄂霍次克海海冰形成和流动的过程。(2)推测受海冰影响严重的产业活动。(3)请评价鄂霍次克海海冰资源的开发条件。

历届高考地理题涉及的水循环内容(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

2.开放性探究

材料一 密度流也称异重流,是洋流的一种,主要是指由重力和密度差异所引起的静压力导致的高密度流体向低密度流体下方侵入的现象。即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从而导致海水流动,这就是密度流。

材料二 海水密度在表层与深层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密度小的海水会集聚在密度大的海水上面,上轻下重,使海水成层分布,其上下层之间自然形成了一个屏障,这叫作密度跃层。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就会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这被称为“海中断崖”。海中断崖对潜艇航行危害巨大。

材料三 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分布图。

历届高考地理题涉及的水循环内容(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2)

(1)在上图的短横线上画出箭头表示海水运动的方向。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潜水艇就曾利用该地区的海水运动躲避敌军设在直布罗陀海峡的雷达监测,多次进出地中海,使英法联军的海军遭受巨大的损失。德军潜艇是如何进出地中海的?

(3)根据材料二判断,材料三图中会出现“海中断崖”的海洋是_____________,“海中断崖”出现于该海洋的哪个深度范围内?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海雾是受海洋的影响在海面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中凝结的水滴或冰晶,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 m的一种天气现象,其受下垫面和海洋气象条件影响较大。2015年4月27日至30日,渤海发生了一次持续时间较长、范围较大的海雾。下列图甲示意此次海雾过程中渤海某站点气温和海水表层温度变化情况,图乙示意海雾发生过程中渤海海域气温(单位:℃)和风向随高度和经度的变化情况,实线为等温线,虚线表示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区域。

历届高考地理题涉及的水循环内容(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3)

历届高考地理题涉及的水循环内容(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4)

(1)描述图甲所示地点气温和海水表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2)分析造成此次海雾持续时间较长的气象条件。

(3)渤海海雾的预报受到人们高度关注,说明其原因。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盐差能”是指在海河交汇处,当淡水与海水相遇时,淡水会自然地向海水渗透并产生渗透压的能量,当海水盐度为3.5%时,其与河水之间的“盐差能”相当于240m水头差的能量密度。2014年11月底荷兰(图1)首家“盐差能”试验电厂建成发电。材料二:图2所示“水压塔渗压系统”为“盐差能”开发试验方案。半透膜是盐差能发电的核心部件之一,目前该电厂每平方米半透膜的发电功率为1.3瓦,而盐差能发电要实现经济盈利,半透膜的发电功率应达到每平方米23瓦,半透膜安装总面积应达到数百万平方米。(1)描述荷兰的地理位置的特点。(2)分析说明荷兰“盐差能”蕴藏量丰富的原因。(3)分析荷兰尝试开发“盐差能”的原因。(4)在实际操作中,“水压塔渗压系统”发电效率远低于理论值,试分析其原因。

历届高考地理题涉及的水循环内容(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5)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下降风在南极大陆广泛分布,图中甲区域下降风尤其强劲,其东侧的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指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如图中白色区域为冰盖(大陆冰川)、冰架(陆地冰)。

历届高考地理题涉及的水循环内容(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6)

(1)说明南极洲下降风分布广泛的条件。(2)分析甲区域下降风强劲的原因。(3)分析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的原因。(4)指出南极地区冰间湖对生物的影响。

6.如图所示区域在28°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寒流。完成下列要求。

历届高考地理题涉及的水循环内容(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7)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L的流动方向。

(2)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L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其温度值关系为t1> t2 ,以示意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简述洋流 L对沿海岸线航行的海船的可能影响。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沙丁鱼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如图)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但每年5—7月份,当一股低温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聚拢在一起,形成了数千米长,宽达1千米,厚数十米的“鱼带”,跋涉1000多千米迁徙到德班附近海域。

历届高考地理题涉及的水循环内容(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8)

(1)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集聚水域的原因。

(2)分析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对沙丁鱼大迁徙的有利影响。

(3)说出沙丁鱼大迁徙期间德班的常见天气特点。

8.洋流和海浪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航运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好望角位于南非开普半岛南端,是非洲最西南端的岬角。大西洋与印度洋在此交汇。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此,因多风暴,故取名“风暴角”。后因由此可通向富庶的东方,改称“好望角”。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亚间航运均经过这里。好望角是世界上繁忙的海上通道,每年过往船只达数万艘,多为中东、非洲驶往欧美的大型油轮。

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带,被广阔的海洋环绕。中纬地带终年盛行西风,且风力很强,常出现11级以上的大风。如此强劲的风力作用于开阔无阻的洋面上,常常形成滔天骇浪。好望角地处这一海区边缘,再加上其角地形的阻挡作用,10多米的海浪屡见不鲜。

历届高考地理题涉及的水循环内容(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9)

(1)说出好望角地理位置的特点。

(2)为什么西方国家常将通过好望角的航线比作“鬼门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解:(1)据图可知,鄂霍次克海海域较封闭,与大洋的海水交换较少。沿岸河流的注入降低了表层海水含盐量,受冬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表层海水易冻结成为海冰。深层海水因降温幅度较小、盐度较高未凝结,海面易形成流冰。海冰在偏北风和南下寒流的共同作用下向南移动。 (2)海冰危害主要是航运、海洋生产方面。海冰浮云在海面,易封锁港口,阻塞航道,影响海上航运。海冰会影响海上作业,比如油气勘探和生产、损坏海洋工程设施、危害海洋渔业生产等。 (3)鄂霍次克海纬度高,温度低,结冰厚度大,海域面积广,海冰资源量大。海冰是淡水资源,分布靠近海岸,比较靠近陆地,有利于海冰资源开采。不利条件是气候寒冷,开发成本高。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对海冰资源的市场需求量小。 故答案为: (1)海域较封闭;注入淡水河流多;受冬季风和寒流的影响,表层海水易冻结成为海冰;深层海水降温慢,易形成流冰;海冰在偏北风和寒流的共同作用下向南移动。 (2)阻塞航道;危害油气勘探和生产,损坏海洋工程;危害海洋渔业生产。 (3)有利条件:纬度高,结冰厚度大;海域面积广,海冰资源量大;海冰分布靠近海岸,易开采;不利条件:气候寒冷、市场需求量小。

【解析】 ( 1 )考查海冰的知识,海水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 ( 2 )考查海冰的危害,海冰的危害主要从人类生产生活、野生动植物生存等方面考虑。 ( 3 )考查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从资源状况、市场、交通、资金、技术等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较大,通过海冰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调动、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答案】(1)图略(顺时针方向的箭头)。 (2)德国的潜水艇在潜出地中海时,关闭发动机,降至海面以下比较深的地区,顺着洋流流出地中海,到达大西洋;而在回来的时候,又将潜水艇升到比较浅的地区,关闭发动机,顺着表层洋流再流回地中海。这样就躲避了敌军的侦察。 (3)大西洋 “海中断崖”出现的深度:①深度200 m左右,②深度1100 m左右。

【解析】 本题考查海水的性质,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1 )在直布罗陀海峡东侧的地中海海水盐度较高,密度较大,海水下沉,海水从底层流向大西洋,而表层海水则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故海水运动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 2 )海水的地貌差异会产生密度流,表层海水则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海水从底层流向大西洋。德国的潜水艇在潜出地中海时,关闭发动机,降至海面以下比较深的地区,顺着洋流流出地中海,到达大西洋;而在回来的时候,又将潜水艇升到比较浅的地区,关闭发动机,顺着表层洋流再流回地中海。这样就躲避了敌军的侦察。 ​​​​​​( 3 )据材料二可知,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就会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这被称为“海中断崖”。读图可知,大西洋 “海中断崖”出现的深度:①深度 200 m 左右,②深度 1100 m 左右。

3.【答案】(1)气温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海水表层温度较平稳,略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差值总体先下降后上升;29日出现气温低于海水表层温度的情况。(2)较弱东南风有利于低纬度海域向渤海输送暖湿空气;海—气相互作用导致气温下降,有利于空气相对湿度增加,水汽凝结;低层大气出现较厚逆温层,大气结构稳定,有利于海雾的维持。(3)渤海周边地区经济发达,是我国最繁忙的海域之一;当海雾发生时,会造成海面能见度降低,对海上渔业、航运、石油平台作业及沿岸航空、公路交通等造成不利影响,因而受到人们高度关注。

【解析】 ( 1 )根据图示,对气温和海水表层温度变化做出描述即可。 ( 2 )要结合第一问海水表层温度和气温变化特点分柝,影响海雾形成的气象条件主要从水汽、降温及大气结构稳定等角度回答。 ( 3 )结合渤海海域的人类活动特点,分析海雾受到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

4.【答案】解:(1)地理位置包括海陆、纬度、相对位置等。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盐差能处于河海交汇处,而且荷兰河流众多,水量稳定,加上临海,海域宽阔。 (3)“盐差能”属清洁能源,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开发新能源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而且能带动经济发展。 (4)从半透膜技术不成熟,容易受河流、水生生物等因素影响分析。 故答案为: (1)中纬(北温带);欧洲西部,北海(大西洋)的东岸;西临德国,南临比利时。 (2)临海;海域广阔(海岸线长);河流众多,水量稳定。 (3)开发新能源,缓解能源紧缺;“盐差能”属清洁能源,利于环境保护;发展新能源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4)(半透膜)技术不成熟;淡水渗透进海水后,海水浓度下降,半透膜两侧盐度差会下降;半透膜容易受河(湖)床泥沙及污染物堵塞致使效率下降;半透膜容易受水生生物的影响。

【解析】 ( 1 )荷兰属于西欧国家,而且在中纬度地区。 ( 2 )“盐差能”丰富跟处于河海交汇处密切相关。 ( 3 )“盐差能”属清洁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 4 )“水压塔渗压系统”发电效率远低于理论值跟技术不成熟密切相关。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特征的相关知识。

5.【答案】解:(1)南极位于极点附近,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气温低,据材料可知,当地多冰川,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气温低,据图可知,南极海拔高气温低,气温低,大气密度大,地形以高原为主,多斜坡,冰面的摩擦力小,密度大的大气沿着斜坡下沉,故形成下降风。 (2)据图可知,甲地的西侧海拔高,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并且图中白色区域为冰川,冰层覆盖面积广,摩擦力小,来自冰川谷地的下降风在甲处汇集,受到狭管效应的影响,下降风强劲。 (3)据图可知,特拉诺瓦湾南部受冰舌阻挡,高纬度地区的海冰难以进入海湾,冬季难度大陆降温速度快,气温更低,形成的下降风强烈,强烈的下降风将海湾处的海冰不断向外海推,导致冬季海湾大部分地区处于无冰或少冰状态。 (4)湖面上有少量的冰,可以鸟类可以站在冰上寻找湖中的食物,海豹等动物可以趴在冰面上呼吸。 故答案为: (1)纬度高,冰盖面积大、冰层厚,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低、密度大; 地形多斜坡;冰面阻力小,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易沿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 (2)甲地西侧地区海拔高、坡度陡,寒冷气流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向下流动;冰川表层摩擦力小; 受“狭管效应”影响,下降风得以加强。 (3)特拉诺瓦湾海域较封闭,高纬度海冰难以进入海湾; 冬季南极大陆气温更低,下降风强烈;下降风将海湾中的海冰向东推动,致使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 (4)海鸟可在冰间湖中寻找食物;鲸、海豹等可以上浮到水面进行呼吸等。

【解析】 ( 1 )考查大气运动的知识,大气运动可以分为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运动,在垂直方向上,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或者冷却收缩下沉,在水平方向上,水平方向存在气压差,就会导致大气水平运动。 ( 2 )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主要因素有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形作用。 ( 3 )考查影响水体结冰的因素,主要从温度、水量、流动性、盐度等方面考虑。 ( 4 )考查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主要因素有食物、栖息地、热量、水分、水源、天敌等。 本题难度较大,通过南极地区的冰间湖设置题目,考查学生自然地理现象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6.【答案】(1)1分(2)绘图见下图 ​(3)若海船自东南向西北航行,则是顺航,可以加快航行的速度,节约燃料;若海船自西北向东南航行,则是逆航,减慢航行的速度,费燃料。

历届高考地理题涉及的水循环内容(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0)

【解析】 本题考查洋流的流向判断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明确洋流的分布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 1 )由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知,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东部为寒流,自南向北流。如图: ( 2 )由所学知识知,洋流的流向与海水等温线的凸向一致,又南半球表层海水等温线北高南低,故在洋流处受寒流影响向北凸出。如图: ​( 3 )由所学知识知,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为顺流快,逆流慢。​若海船自东南向西北航行,则是顺航,可以加快航行的速度,节约燃料;若海船自西北向东南航行,则是逆航,减慢航行的速度,费燃料。

历届高考地理题涉及的水循环内容(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1)

历届高考地理题涉及的水循环内容(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12)

7.【答案】(1)厄加勒斯浅滩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受西风漂流的寒流影响,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浅滩水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2)5—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西风带控制,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向北(东北)流动,有利于沙丁鱼顺洋流迁徙;该沿岸流属于冷水流,降低了德班附近海域水温,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该沿岸流(冷水流)与外海的厄加勒斯暖流交汇搅动起深海的营养物质,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3)多晴天,云量少;风力较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

【解析】 (1) 读材料可知 , “沙丁鱼喜冷水” , 厄加勒斯浅滩水温低 , 适合沙丁鱼生存 ; “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 , 推测厄加勒斯浅滩浮游生物多 , 为沙丁鱼提供食物 ; “好群居” , 说明沙丁鱼需要较大的生存空间 , 读图可知 , 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 , 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2) 读材料可知 , “低温的沿岸流”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 ; “向北流动”则与沙丁鱼迁徙方向一致 , 有利于沙丁鱼顺洋流迁徙 ; 同时读图可知 , 沿岸流与厄加勒斯暖流交汇 , 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3) 沙丁鱼大迁徙时间为每年 5 — 7 月份 , 此时为南半球冬季 , 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 1000 米以上 , 由于地势高 , 气温低 , 大陆南部形成高压 , 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 ; 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盛行下沉气流 , 云量少、晴天多、风力小。

8.【答案】(1)位于非洲大陆西南端,南非开普半岛南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处;是国际海运航线上的要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 。

(2)好望角是世界上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是中东、非洲大型油轮驶往欧美的必经之路。该航线好望角附近海域地处中纬度地带,终年盛行西风,且风力很强,几乎都是广阔的海洋,风大浪高。再加上其岬角地形的阻挡作用,海浪更高。

【解析】 本题以非洲南部地区为区域背景 , 探讨海水运动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 培养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从图像、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 提升学科素养。第 (1) 题 , 从区域位置入手 , 引导学生提取图像和文字中有效信息 , 描述一个区域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 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特征打下基础。第 (2) 题 , 结合材料和设问 , 本质上从要素综合 ( 纬度、风带、陆地轮廓、海面摩擦等 ) 的角度探究好望角海域风浪大的原因 , 同时体现出好望角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 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