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

经济视野网9月12日电(本网记者 赵洪军) 12日,记者跟随媒体团的脚步,走进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该校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黑龙江省创办的第一所高级中学,是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中等教育重要基地之一。

走进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1)

学校与共和国相伴而生,承载着光荣与梦想、责任与担当。始终秉承着“谋学生终身之发展,育中华未来之英才”的治学理念。

建校之初,就肩负着为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和生力军的特殊使命,是当时东北人民政府的重点建设学校之一,办学规模在黑龙江省内首屈一指。学校的教师队伍能者云集:学校首任校长王清正毕业于北大数学系,是省内知名教育家,以汪周清等数十位骨干教师均是从上海选聘而来。学校虽然历史短暂,但是名师荟萃,高起点、高站位的齐齐哈尔实验中学结束了黑龙江没有高级中学的落后历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在鼎盛之时堪称全国闻名。建校六十多年来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以世界著名数学家堵丁柱、神州飞船动力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等为代表的数万名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华育英才”是历史赋予实验中学特殊的教育使命。

学校重塑精神内核建设,寓师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于发展建设之中,强调团队精神和情感共建,崇尚学术为先,尊重个体差异,提倡自觉修为,构筑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学校的校训是“博学、静思、笃行、志远”,意即开阔胸怀、修为内心、坚定意志、着眼未来,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无一不彰显学校精神与文化。学校文化景观蕴含人文特色,岳麓廊、立雪亭、丁香广场,寓教育于环境之中,润物无声。

为了提升高中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不断适应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学校科学把握高中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期”,提出了“谋学生终身之发展、育中华未来之英才”的英才教育理念。它区别于传统观念里的小众、特权的精英教育,而是,通过实施“基础 选择”的英才培养策略,探索人才早期培养的“普适性”规律,积累人才早期培养的“特适性”经验,从培养模式、课程结构、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实践,力求在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基础上,着眼于人才的个性化、特色化和可持续培养,以发展学生的社会意识、领袖气质、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为目标,为高校广泛输送具备更高发展潜能的优质人才,提升我国未来人才的竞争储备力量。

培养有"精神",有高尚、独立的人格和担当品质的人才,要有文化自信,有坚定的家国信仰,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创新与社会思想进步上引领大众、有所作为。其次要有“能力”,要知识出众、视野开阔,尤其要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所从事工作领域的专家,能够为日新月异的国家发展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走进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2)

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理解能力;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体育与健康素养;同时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具备研究与创新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规划与管理能力,其最为核心的特质是研究与创新。

学校明确了“建设具有深厚人文底蕴、严谨科学精神、浓郁研究氛围、强烈创新意识,能够引领黑龙江高中教育发展,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型高中”的办学目标。研究型高中的核心内涵是研究与创新。具备了深厚人文底蕴、严谨科学精神、浓郁研究氛围、强烈创新意识四种特质。

明确“基础 选择”的英才培养策略。“基础”用于区分高中与高等教育的不同;“选择”则凸显英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差别。英才教育既要强调共同基础,更要兼顾学生个性发展、能力发展和终身发展;既是终止性的,又是准备性的;既是基础教育,又是前沿教育。学校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为学生走向不同的人生作好准备,也就是说:基础性和选择性是学校英才教育的定位,学校绝对不是只是为了大学输送人材、只是大学的预备教育,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好底色。只有把握好“基础 选择”这一定位,才是我们培育英才的基础。

打造致力研究创新的学术型教师队伍。要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就必须要有具备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学校以新课改为契机,坚持更新教师育人观念,强化教师专业引领,注重营造科研创新氛围,推进课题驱动战略,促进教师走教育科研之路,培养学术型教师,进而使学校获得内源发展、持续推进的新生力量。

教学问题“课题化”,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学校大力提倡教学问题“课题化”,对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而言,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开展研究,是一种务实的选择。教师们相互之间利用这些成果解决了教学中的众多热点、难点问题,在不断的积累经验和积蓄成果中,顺利地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

校本研修“课程化”,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和校本习题。教材和习题校本化,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宝贵资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校基本上已经全套开发完成,突出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众多中青年教师参与了校本课、校本习题集、科研项目的研发与编写,一支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课题研究“大众化”,形成学校的教研梯队。学校坚持科研驱动战略,使科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推手。应该说,在中学教师中开展课题研究是大势所趋也大有可为。它不仅提高了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术素养,而且也是培养学术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学校根据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教研梯队,凝聚了学校教育科研共识,培养了众多教研骨干,营造了浓郁的教育创新氛围。

“十三五”科研规划已经启幕,学校已申报了1个国家级课题,2个省规划办课题、5个省教育学会课题和14个市级课题。组建了“语文大阅读”和“问题化学习”等多个项目的专家团队,师生的众多研究成果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教育手段“信息化”,丰富教师的成长平台。学校不断完善“互联网 教育”理念,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借助录课系统和精品录播教室,开通网络视频课程、“名师在线”课堂,依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广优质课程资源,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促使教师加速专业成长。

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研究型课程体系。“研究型课程”是实现高阶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组织高效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它居于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

学校课程体系构建遵循基础性、选择性、学术性与发展性。课程要反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新进展、新成果、新理论、新思想,使学生站在时代的前沿面向未来,要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突出育人价值,凸显学科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功能,提炼学科德育要求,并体现在学科内容之中。突出核心能力,明确学科的核心能力及其具体要求,养成学生良好的学科品质、学科态度和学科素养。突出学科关联,加强学科间尤其是同一学科领域的有机联系,加强跨学科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突出实践体验,设计各学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学生实验、社会实践、设计制作、项目研究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各种实践体验。

学校课程体系由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部分组成。每部分课程分为三类课程:一类课程,即面对全体学生所开设的普适性课程;二类课程,即面对部分学生所开设的选择性课程;三类课程,即面对个体所开设的个性化课程。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根本,遵循“研究”这一主线。

走进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3)

必修课程与必选课程中包括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研究方法指导课程、初高中衔接课程、高中学习方法指导课程和学科思想与学科发展课程。

德育与公民课程包括系列主题班会活动、主题文体活动,主题社会课程、品格塑造课程等。这部分课程旨在立德树人,塑造健康人格,弘扬奠定人生基石的感恩文化,在着重强调培养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同时,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的合格大国公民,让学生在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校本拓展课程,包括跨学科综合课程、科学前沿课程、学术拓展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国际课程等。分层面向部分具有学科学习兴趣的学生开设,旨在打开学生视野,使之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社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进行更高端、更深入学习研究的热情。在学习上更注重知行合一,更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发现学生潜能、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

校本研究课程,包括奥赛课程、大学先修课课程、课题研究课程。这类课程是突出个体,面向小众的精英类研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拔尖人才的培养,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教育公平。课程的原则仍然是教师进行学术引领,主要靠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并自主发展,达到相应的高度。

英语百家讲坛课程是该校英语教研室主创并组织实施的一项英语演讲系列课程。旨在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听说读写核心英语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英语的能力,营造校园英语学习的文化氛围,促进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合作意识。

3D打印课程是现代新型教育变革的时代标签。学校3D打印课程与国外STEAM融合课程先进理念相结合,注重学科知识的趣味化,注重开发学生的全脑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注重培养多元化跨学科的创新型人才,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创新基础。

学校设计的3D打印课程,以3D设计、建模与打印作为载体和工具,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数学等学科知识精心融合镶嵌其中,令学科知识生动化、趣味化,从而启发学生的全脑思维和创新思维,为国家创新型人才智库的构建提供充分准备。

学校传承并创新了实验中学80年代初提出的“三为主”、“三转变”课堂教学方法。新“三为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研究为主线”;新“三转变”即“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学会为会学,变知识接受为问题研究”。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在“三为主”、“三转变”课堂教学法基础上,提出了“学术引领——问题驱动——自主发展”的基于问题化学习的课堂教学理念。核心在于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引领课堂,从问题研究的角度引领学生探究学科问题(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建立学生的问题式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深入课堂、驾驭课堂、引领课堂。教师从问题研究的角度引领学生探究学科问题(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从小到每一堂课,大到学科教学体现学术探究精神。学术引领就是追求学科本质的一种探究精神。引领学生建构学科知识结构,防止碎片化的教学。

学生的问题为起点、学科的问题为基础、教师的问题为引导。教师的问题是主线,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研究学科的问题,再生成新的对学科的问题。让问题形成问题链,形成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学生在学习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本学科的结构,一直到跨学科的结构。

经过基于问题驱动,通过对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研究—生成新问题这样的问题化学习,学生建立了问题式思维,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各学科在学校课堂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探索出了基于学科特点的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学生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靠学校有意识地精心培养,更需要学校营造出能让学生自己“冒”出来的适宜的生态环境,这就是校园的文化土壤。学校根据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逐步生成了以“崇尚科学、人文并重”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建设创新研究实验室。硬件建设着眼于适应新高考改革,学校新教学楼有25间教室、12间理化生实验室、创客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英语未来教室、地理学科教室、计算机学科教室、通用技术教室等,各个新型实验室与教室通用,都配备了最先进的仪器设备,科学实验展品和科学体验设备均已常规使用。

走进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4)

建成开放式学习空间。高一、高二学年教学楼建成多功能学习空间,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学校对旧图书馆进行改造,建成了新型的开放式学习空间,对所有学生免费开放,方便学生随时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完善各类体育场馆的建设,为学生强健身心创设优质环境。

加强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大学和兄弟学校的联系合作,拓展合作领域,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宣讲团的知名专家学者莅临讲学,挖掘、整合资源,完善、调整课程,研发实施配套的实验室课程,探索跨学科、跨学段、跨学校、跨地区的联合培养机制,激发学生创新发展潜能。

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校园。完善“互联网 ”思维,充分发挥校园网、录课系统、精品课录播教室、英语未来教室、语音教室等功用,提升网络视频课程、“名师在线”课堂质量,进一步搭建学校开放式信息管理平台、教育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服务平台,为学生创设更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优质学习环境和成长平台。

学校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在新高考改革的研究中居于全省领先地位,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获得了霍益萍、孟凡杰等国内知名教育专家、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认可。

2016年6月,学校在哈尔滨国际教育论坛、松花江教育论坛中响亮发声。2016年10月中旬,省五校联盟教学研讨活动在该校举行、龙西北地区省示范性高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在该校召开,学校校为理事长单位。并且加入了东北三省21所名校联盟,学校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2017年8月,学校举行了首届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东北校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来自6个国家的200多名学生参加了活动。2017年9月23日,学校即将承办黑龙江省内哈尔滨、齐齐哈尔市、大庆等多所学校共同参与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力,促进区域教学质量提升。

学校成为清华大学2016年生源基地、被评选为中国名校网络教育联盟黑龙江省秘书长单位学校、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招飞优质生源中学、国家翼生涯生涯项目实验校、西北工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东北农业大学生源基地、沈阳工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