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辞职的真实感受(吐槽上班这件事)

即使再怎么“舍不得国庆”,舍不得国庆期间的吃喝玩乐宅,国庆假期也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很多人的状态可能是:

古人辞职的真实感受(吐槽上班这件事)(1)

新的工作日就在这三个直击灵魂的拷问中开始了。

其实,不光现代人不想上班,翻翻史书就会发现,古人面对上班这件事,也是一肚子苦水,并且同现代人一样,用各种方法来抒发自己对上班的怨念情绪。

赖床不起法

古人辞职的真实感受(吐槽上班这件事)(2)

金代磁州窑卧女式瓷枕,甘肃清水县博物馆藏

工作日清晨的温暖床铺,总是那样有吸引力。《诗经·齐风·鸡鸣》就用对话体复刻了一名先秦社畜的赖床图景。清晨,他被枕边的夫人从睡梦中叫醒。

夫人催他起床:“鸡已经叫啦,上朝的官员都站满朝堂啦。”他说:“你听错了,那不是鸡叫,是苍蝇的声音。”(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夫人说:“东方发白啦,上朝的官员差不多都到齐啦。”他说:“你看错了,那不是东方发白,是月光。”(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半梦半醒的他还不忘和夫人来点小情趣:“虫子嗡嗡叫,好想和你再睡一觉。”夫人听了气急败坏:“朝会马上散会了!你再不起来单位领导生气了!”(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从现代的角度看,公鸡打鸣的时间一般为清晨五点。先秦的社畜五点钟就要起床准备去工作,比现代人普遍的起床时间早了两三个小时。难怪这位佚名主人公如此不愿意上班呢。

诗歌吐槽法

当代社畜在结束一天的劳累工作后,常选择看看搞笑视频或在网上吐槽自己遇到的奇葩,以宣泄压力。而古人的吐槽解压方式,当然是写诗。比如以高产著称的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慵不能》,直言自己在休息日啥都不想干:

架上非无书,眼慵不能看。

匣中亦有琴,手慵不能弹。

腰慵不能带,头慵不能冠。

午后恣情寝,午时随事餐。

一餐终日饱,一寝至夜安。

饥寒亦闲事,况乃不饥寒。

眼睛懒,不想看书;手懒,不想弹琴;腰懒,不想系腰带;头懒,不想戴冠;一觉从天亮睡到天黑再从天黑睡到天亮,一天只吃一顿饭……这哪是唐代的白居易,这不就是周末在家躺平的小编嘛!

古人辞职的真实感受(吐槽上班这件事)(3)

《慵不能》一诗作于唐大和四年(830),白居易时年59岁,堪称职场“老油条”了,但还是一点也不避讳:我就是懒,就是不想上班!

南宋诗人陆游则换了一种方式,通过退休生活的散漫来反衬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儒生穷事业,老去转荒唐。

长日中分睡,残年有底忙?

书常懒终卷,诗亦少成章。

忽弃蓬窗去,花前又一觞。

年富力强的时候忙事业,老了还不许放飞自我么?现在每天就是睡睡觉、喝喝酒、赏赏花,书也不怎么看了,诗也不怎么写了。咸鱼一时爽,一直咸鱼一直爽!

大胆摸鱼法

白居易和陆游虽然讨厌上班,但有一说一,两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做了不少贡献的。而另外一些古代社畜,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工作,渐渐开始糊弄。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经记载,以前有一些校书官,职责是改正前代典籍中的错误,工作内容类似现在的校对。少数校书官上班划水,从书架上随便拿一本旧书,再随便用墨涂掉书上的几个字,把被涂掉的字在旁边重写一遍,就相当于已经校过这本书(反正原来的字被墨涂掉,也看不出来是什么了)。

古人辞职的真实感受(吐槽上班这件事)(4)

西晋青瓷对书俑,湖南省博物馆藏

看起来每天都在查资料辛勤工作,实际上只是普通的涂一涂再写一写,轻松加愉快。感觉自己也学到了摸鱼新方法呢!(求老板看不见这句话)

古代的抄书行业也是摸鱼的高发地段,尤其在整理抄写一些卷帙浩繁的书籍时,抄手们常常偷工减料。王安石编辑《唐百家诗选》的时候,采用在唐人诗集上贴小纸条的方式,他觉得哪首诗有价值,便在诗上贴一张小纸条,让抄手抄下来。

一本诗集贴完,抄手一看,王安石选了这么多这么长的唐诗,顿感工作量巨大,需要摸个鱼,于是偷偷将贴在长诗上的纸条撕下来,粘到邻近页面的短诗上。长诗秒变短诗,字数大为减少,bingo!而王安石不是细心的人,没有检查过抄本质量,因此对抄手的消极怠工行为一直浑然不知。

古人辞职的真实感受(吐槽上班这件事)(5)

敦煌遗书中的唐诗抄本(局部),图自古铁主编《敦煌遗书》

终极旷工法

现代人实在不想上班的时候,迟到一两次或者请几天假,顶多被领导教育一顿或者扣工资。然而在古代,对迟到、旷工等行为的处罚异常严格。

古人辞职的真实感受(吐槽上班这件事)(6)

以唐代为例,《唐会要》记载了唐代不同时期对官员上朝迟到的处罚措施,轻则视月薪多少,每贯(1000文钱)扣掉25文,重则罚一个季度的俸禄。一次迟到,三个月白干。

而《唐律疏议》规定:内外官员无故缺勤一天,打二十小板,缺勤满三天加一等;旷工25天,打一百大板;旷工35天,直接蹲一年大牢。倘若是在军事重镇或者边疆任职,还要在此基础上罪加一等。

在如此严格的考勤制度管理之下还胆敢旷工的,恐怕只有万人之上的皇帝了。

古人辞职的真实感受(吐槽上班这件事)(7)

明嘉靖皇帝画像

历史上最著名的旷工皇帝,当属明代的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嘉靖皇帝沉迷于炼丹,二十多年不上朝;他的孙子万历皇帝继承了爷爷的习惯,28年没有上朝。虽说在明朝中后期,随着各项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皇帝即使不上朝也可以了解朝中状况,但“皇帝不上朝”这件事情给外界造成的印象,还是非常恶劣的。

古人辞职的真实感受(吐槽上班这件事)(8)

明万历皇帝画像

虽说现代人经常自称“社畜”“加班狗”,一想到工作就会头皮发麻哇哇大哭,但对比下来一看,古人对上班这件事的怨恨,似乎并不比我们少。从先秦时期绵延几千年的、抗拒上班的情绪,至今仍然没有很好的化解方法。

既然如此,我们只能努力调节自身心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做到劳逸结合,保证身体健康了。

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保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在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在拥挤的公交车或地铁车厢内,在堵车的队伍绵延几百米的时候,默默地为自己加油打气:周三已经来了,周五还会远吗?

古人辞职的真实感受(吐槽上班这件事)(9)

参考资料:

相关诗集、笔记小说、史料文献等

古人辞职的真实感受(吐槽上班这件事)(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