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工程提升(广东省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会同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坚持“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通过“统筹规划、专家引领、试点先行、全员研修、提炼典型”的项目实施路径,“以点带面”扎实推进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省参加研修的学校共7167所,组建3636支信息化管理团队,参训教师人数达236481人,占全省中小学教师总数的16.6%,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工程提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工程提升(广东省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工程提升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会同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坚持“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通过“统筹规划、专家引领、试点先行、全员研修、提炼典型”的项目实施路径,“以点带面”扎实推进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省参加研修的学校共7167所,组建3636支信息化管理团队,参训教师人数达236481人,占全省中小学教师总数的16.6%。

政策引领,注重省情,搭建支持服务体系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广东省教育厅从2018年开始部署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引领下,结合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提出“智慧教育”和“多技术融合”两种应用模式,并将“融合创新”作为我省教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维度,搭建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体系。

省教育厅(省工程办)严格落实教育部工作部署,积极参与教育部组织的管理者高级研修班,深入研究顶层设计,同时对全省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展摸底调研,科学制定《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指南(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实施路径、各级职责、研修内容、测评考核要求、绩效评估等内容,为项目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统筹规划,明确要求,建构项目实施路径

省教育厅(省工程办)充分发挥统筹规划与管理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实施精细化管理,在统筹推进下建立了完善的研训支持体系,打造了集智能研修与智慧管理为一体的省公共服务平台,统一遴选了11套优质信息化培训课程资源(超过5000门),成立了由省级专家领衔的省、市、县(市、区)三级研训指导团队(超过2000人),组建了3636支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同时,省教育厅(工程办)充分发挥省能力提升工程2.0公共服务平台、省级培训课程资源库和各级研训团队的协同作用,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各级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的多主体协同参与的项目实施路径,开创了“试点示范引领、区域统筹推进、学校自主落实”的良好局面。

骨干培训,高端研修,培养项目“领路人”

省教育厅注重培养项目骨干人员,开展引领性培训。在“强师工程”省级教师培训项目中设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培训,共开设21个子项目,培训11892人,为项目打造一批具有智慧管理意识、智能领航意识、协同创新意识的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管理者、培训者、学校管理团队和骨干实践者。

同时,为引领教育创新,助推智慧教育发展,省教育厅在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专门设置“中小学智能教育名校长、名教师培养项目”,旨在通过高端研修模式,培养智能教育领域领军人才,在智慧校园建设、智能课堂打造、跨学科教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试点先行,“样板”引路,争做项目“示范者”

省教育厅(省工程办)坚持“试点先行、打造样板、以点带面、全力推进”的项目实施策略,在全省遴选了80所省级试点校和25个省级试点区,先行探索实施经验,为各地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训打造“样板间”。

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试点建设工作,为每所省级试点校提供5万元的启动资金补助,多次组织专项调研与交流活动,全程跟进,指导试点校、试点区总结经验,提炼成果,推广应用,为市、县(市、区)分批推进奠定良好基础。目前省级试点校已进入“整校推进”考核验收阶段,试点先行的成效显著,典型案例(选取两个附后)不断涌现,“一区一模式”、“一校两案”的特色在项目规划、考核方案制定、项目推进上尤为凸显。

区域推进,多措并举,项目实施稳步进行

省级“铺路”,试点“探路”,区域“行路”。省教育厅(省工程办)为各地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提供政策支持、专家指导、平台指引,通过开展项目推进会、政策宣讲会、区域调研宣导及发布平台操作视频等方式,推动各地项目顺利启动。省教育厅(省工程办)专门制定区县“整校推进”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通过任务驱动指引各地落实项目工作。

在省教育厅(省工程办)引领下,各地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研训团队的作用,通过“示范带动、分批实施、全员参与”的 实施路径,积极推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稳步前进,已初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项目实施模式。

注重实践,成果共享,技术应用富有成效

省教育厅(省工程办)通过汇聚优秀资源,凝练研修成果。为鼓励培训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变,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省教育厅开展省级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科研课题与教学创新典型案例的建设工作。首批已有95个课题获得立项,80个学科课例入选典型课例。

为了促进优秀成果发挥实效,体现我省“融合创新、协同教研”的特色,省教育厅(省工程办)组织开展智慧教育论坛、成果交流会和2021年粤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帮扶等活动,帮助我省和西藏林芝地区的学校和教师汲取智慧养分,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成果展示】

1、 深圳育新学校:

探索智慧教育发展模式 助力学生个性化培养

深圳育新学校是一所专门教育学校,主要面向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开展相应的教育及行为矫治。针对学生学情,校长杨焕亮开创性地提出了专门学校的教育理念——“非对称性”教育理念,学校本身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和软件设施,教师信息化水平也比较高。

2020年,深圳育新学校成为我省能力提升工程2.0“智慧教育试点校”,省教育厅为学校提供5万元启动资金,省工程办为学校安排专家小组“一对一”指导。自能力提升工程2.0建设实施以来,学校坚持把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与学校的教学理念深度融合,整校推进、全员参与,通过专家引领、网络研修、线下培训、校企合作、典型课例打造等路径,深入实践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创建了具有育新特色的省优项目“E彩课堂”,配套未来教室、创客实验室、人工智能教室,搭建了智慧教育环境,有效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专门教育教师队伍,助力学生个性化培养。同时,育新学校运用信息技术赋能学校深度变革,根据学生的画像群体特点推陈出新,针对性成立军乐团、国旗护卫队、礼仪素养班,刚成立的乳鸽学院引入新媒体电商运营,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成长插上了信息技术的翅膀。

2、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

领航山区学校信息化建设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地处粤东山区,学校教师存在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优质教学资源紧缺、应用环境受限、信息化应用观念相对落后等不足。

2020年,崇文学校成为我省能力提升工程2.0“多技术融合试点校”,省教育厅为学校提供5万元启动资金,省工程办为学校安排专家小组“一对一”指导。在专家指导下,明确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的三大目标:一是让教师熟练应用粤教翔云学习空间信息化平台;二是确定整校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有效教学;三是实现45岁以下教师均能开发微课资源。为实现这些目标,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探索以种子教师引领辐射全校教师的实施路径,开展一人一本研修计划,建立不同梯度线上线下培训机制,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学校的整校推进路子。学校创建了一套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流水线模板,并获得了“整校推进”教学模式的样版案例,包括了一课题两案例(一个省级专项课题;一个省级教学典型案例,一个国家级教学典型案例)。作为试点校,学校积极承担省市县的示范引领任务,开展双师直播课堂,与山区兄弟学校取长补短,共享特色地域资源,示范辐射结对学校,用信息技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记者】杜玮淦

【通讯员】陈绍珂

【作者】 杜玮淦

广东教育头条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