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评价方法及原则(关于小学考试评价有效性问题的思考)

小学生评价方法及原则(关于小学考试评价有效性问题的思考)(1)

认真思考

最近几天,围绕着小学如何考试、如何评价进行了激烈的争辩。争辩的焦点在于考试的有效性问题。对此,我也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思考一:两种方式并行,实现平稳过渡

从长远看,学校要建立自己的考试评价体系,搭建自己的考试平台(题库),使用原始分(优秀率、及格率)来评价教师,让每个年级、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一个目标(每个年级、每个学科的及格率、优秀率达到一个什么标准),有一个目标追求(达到了这样的标准,教师能够获得什么奖励),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全体教师的积极性。这种方式的前提是,试题必须科学、精准,能够真实地考察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种方式,对试题的质量要求很高,一旦试题难度过大,任课教师可能都无法达到要求,造成“全军覆没”;一旦试题过于简单,100%的教师不费吹灰之力都达到了目标要求,就起不到激励先进的意义。

考试后,使用“位次比较”进行计算的方式,其实就是使用目前高考成绩的位次转化方式,适用于同年级班数较多、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无论试题多么难、多么易,都能够评出优秀率、及格率,不会出现大的偏差,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评价的结果关系不大,比较稳定。其实,是使用位次来确定学生的优秀或者及格,就像目前高考一样,用位次确定分数。计算后的分数与自己实际的分数关系不大,与自己在学科群体中的位次有关,位次越靠前,成绩越好。不足是,无法真正激励年级学科整体的进步,整个年级无论考好还是考差,几乎都是分配一样的奖励。都考好,也要找到差的;都考差,也要找出好的。

在过渡时期,是否考虑两种方式并存。试题如果出现极端化(过于难、过于易),就启用第二种评价方式(位次评价方式)进行矫正。逐步过渡到使用原始分数的优秀率、及格率来评价奖励教师。

思考二:考试学科、考察学科要有一个限定

考试学科(语数英等),一般是考场笔试,比较公正公平,较少主观性、人为性影响。而考察学科(如音体美等),涉及到什么人来考、考什么、怎么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主观性、人为性比较浓,易出现问题。

因此,是否可以设置这样一个规定:考察学科的奖金原则上不超过本年级考试学科奖金的平均数。来限制容易出现的不确定问题。

思考三: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

多年来,我都在教学工作会议上倡导这样两个口号: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质量是核心。也就是说,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摆正位置。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关键,是学校的生命线。

实际上,我们往往忽略了“两个中心”,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处理日常事务上,教学工作成了可有可无,教学质量成了挂在墙上的口号。很少研究教学,很少研究教学成绩的提升,很少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很少待在课堂上了解教学。想一想,我们一年有多少次会议是研究教学的?有多少次会议是研究教学成绩提升的?我们的教育干部一年听了多少节课,评了多少节课,参加了多少次教研活动?值得我们深思呀。

2023年1月13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